“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大儒顾炎武是治财有道的儒商?

说实话,我是一个学理工科出身的人,我原本是看不上清代那些咬文嚼字的腐儒的,虽然他们也是迫于时代背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顾炎武确实是一个例外,顾炎武是一代大儒,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商业上很成功的儒商。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经学家,乡试屡次不中后,花钱买了个国子监生身份,清军入关后,奋起反清,多次就职于弘光政权和隆武政权。抗清运动失败后,一生辗转于北方多个省份,屡次拒绝康熙帝的征召。他学问渊博,精通百家学说,晚年重视考证。顾炎武的思想成就相当高,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等人并称为明末清初的“四大启蒙思想家”。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在三十岁之前是一个典型的不得志书生。二十七岁时因此屡次乡试不中,便放弃科举转而读书,遍览各地的郡县志书和章奏,文册等资料,研究疆域、形势、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社会实际问题。这似乎是科考不得志书生的传统,左宗棠会试不中也是走的这条路。

在顾炎武30岁-45岁期间,正好是清兵入关改朝换代的年代,顾炎武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苦痛,先后投身于弘光政权和隆武政权进行反清活动,可惜顾炎武没有左宗棠那样的际遇,没有能够复兴大明王朝。

昆山顾园的顾炎武雕像

从45岁开始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顾炎武开始专心于治学,“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长期辗转于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地区。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涉猎并且造诣很深,开启了清代这些领域研究的潮流。

纵观其一生,符合传统文人的思路,进则济世安民,建功立业,退则著书立说,流芳后世。顾炎武虽然在立功上乏善可陈,但是在立言上确实是清代影响深远的关键性人物。

那么我为什么要说顾炎武是一个例外呢?传统上,儒生士大夫都以清贫为荣,但是顾炎武先生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我一直很好奇,像顾炎武这样有反清黑历史的人,他的后半生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于北方,怎么还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来著书立说呢?

后来我查阅各种资料,才知道顾炎武还有一个特殊技能:善于治财。那么顾炎武有哪些治财的手段呢?

第一个手段是编书赚稿费。顾炎武先后参与编辑了《山东通志》,《德州志》,《邹平县志》等方志,当然,这些都不是义务劳动,是有稿酬的。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还专门对古代的稿酬标准作出了考证。

第二个手段是垦田和养殖。《清史稿》中顾炎武的传记明确记载:顾炎武因才华无处施展,便将才华转向于商业领域,在山东曲沃长白山下开垦荒田,以及在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搞畜牧养殖业,累计赚取千金之多。

山西曲沃顾园的顾炎武雕像

此外,顾炎武买卖田产也屡有记载。最有名的就是黄培诗案,这个案子原本与顾炎武无关,但是顾炎武因为买卖田地与当地地主谢长吉有纠纷,被牵连其中以致陷入牢狱之灾。

当然,顾炎武能够在垦田和养殖上赚钱,与其地理,风水等杂学上的高深造诣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也是我在历史记载中第一次看到有知名学者能够靠学问经商赚钱。

第三个手段就是创建晋商票号。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说,传闻山西票号顾炎武和其好友傅山一起创办,所有的组织和交易规则,都是由顾炎武制定。当然,由于顾炎武先生的特殊性,这个只是传闻,史料上无法证明其真伪。

晋商票号遗址

这三个治财手段是历史上有一定出处的记载,有些可能只是传闻,但是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顾炎武肯定是不缺钱的,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顾炎武才能得以从容地著书立说。

关于一代大儒顾炎武是治财有道的儒商,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大儒   乡试   曲沃   票号   著书立说   匹夫有责   儒商   天下兴亡   山西   山东   清代   政权   手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