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不该只是“网红课”丨特评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生命教育成了“网红课”——2023年的新学期还没开学,同济大学这门课程的240多个名额再次被早早抢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20余所大学开设了生死教育相关课程,很多课程一经推出就收获了不少“粉丝”。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宜安开设的生死学课程,已经上了20多年,很受学生欢迎。不久前,胡教授在课堂上播放了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的片段作为引子,便引起网友热议。


生命教育课为何成了学生眼中的“网红课”?从大学课程实践来看,生命教育课偏重实践和体验,通常以哲学、教育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从学生最关心的日常话题切入,让师生在互动讨论、模拟场景实验中相互得到启发,感悟、珍惜并敬畏生命。生命教育课直击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困惑、挫折和问题,关注生的价值和死的意义,相当于为学生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有助于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拓展生命长宽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命教育备受学生热捧,甚至成了网友围观的“新鲜事儿”,恰恰折射出当下生命教育的缺失和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对死亡的忌讳,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很少谈论生死意义的话题。因为缺乏相关教育和引导,很多孩子不善于保护自己,不懂得处理情绪、解决冲突,更谈不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是人生分水岭,大学生活是全新篇章,也是塑成三观、建立信念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角色转换和重新适应,经历着或多或少的疑虑困惑与心理问题,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尤为必要。


生命教育不该只是“网红课”,更不该只是大学课程。“生命是教育的根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生命教育是一门长久的人生必修课,其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本性与价值。从微观层面上看,生命教育包括生命安全教育、身体教育等具体生命问题的解决,强调珍惜生命、预防自杀的工具性功能;从宏观层面上看,生命教育主要涵盖如何看待生命、善待他人以及精神升华等重要角度,关注点趋向于将生命教育融于生活实践。言而总之,生命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活着”,从而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因此,生命教育有必要全面走进课堂,在各学段有序铺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是“生命教育”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国家级纲领性文件中,此后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走向多样化。期待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让生命教育不断走向系统、科学、深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未来生命的精彩和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同济大学   生命   安全教育   层面   困惑   生死   走向   教授   意义   话题   课程   价值   孩子   大学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