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整明白《中国乒乓》“输”在哪里

题材受限,受众面小。尽管乒乓球是中国国球,但真正喜欢过,关注过的大都是40+的年龄。而现在的90,00后是不了解那段中国男乒的至暗时刻。

励志/爱国情怀,兜售过度。年轻的观众拒绝心灵鸡汤。

管中窥豹,永不翻身。邓超、俞白眉因为《分手大师》、《恶棍天使》永不翻身,他们只会是烂片的代名词。

踩热点,博眼球。拜自媒体平台的流量推荐机制所赐,踩比捧更能博人眼球,追随热点,人云亦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是言过其词,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绝不像喷子所说“不值一看”。可以不喜欢乒乓题材,也可以讨厌励志/爱国情怀,甚至可以不屑邓超俞白眉。只不过电影都没有看过,就胡乱喷,合适吗?

《中国乒乓》选材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群体。见证过中国男乒从低谷到重回巅峰的是40+的中老年人,年轻一辈很多不清楚这段历史,在他们眼里,中国乒乓一直都是称霸世界。乒乓虽然称为国球,但是关注度不高,远不如充满话题的中国男足。

“看《中国乒乓》,不如去看CCTV5”,“拍什么《中国乒乓》,还不如拍《中国足球之绝地反击》来的有看点”。不知者无畏,我们国人的骄傲,却变成别人口中戏谑的调侃。

正是一代代中国健儿,他们的坚持不懈、奋力拼搏,让中国乒乓屹立在世界的巅峰,成为我们的骄傲。《中国乒乓》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不忘初心——我们中国人,是最勤奋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部分年轻一辈眼里,这话等同“老古董”,特立独行的他们,行事多半主观臆断。

不喜爱国情怀,《中国乒乓》一定没啥好看。不喜邓超俞白眉,《中国乒乓》一定是烂片。如此逻辑幼稚可笑,唯心的观点,才是真正的固步自封,不求进步。

未看《中国乒乓》,不喜电影,大可随意说,但调侃的话,最好拿捏分寸合适。倘若无依据地故意贬低,可就是居心叵测。

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年代,有流量就有话语权,平台就能增加收入,头条君亦是如此。

踩热点博眼球,早是做自媒体的“潜规则”,即便平台口口声声推崇正向内容,实则故意踩低的文章推荐量更多,为流量博人眼球,“相辅相成”罢了。

《中国乒乓》真的输了吗?不,只是“输”在这些人的口中罢了。无论他们的言论是有意或无心,都不可能掌握电影的生杀大权。只是担忧,可能背后隐藏着的资本力量,会束缚中国电影的发展。


-全文完-

原创 | 朵拉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中国   乒乓   国球   爱国   热点   绝地   眼球   流量   年轻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