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报告文学《守边》节选:神秘的翻译

西藏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地处西亚和南亚之间,处在对外反蚕食,对内反分裂、反暴恐的前沿重地。西藏边疆的稳定,抵御着外部势力的觊觎。藏西阿里,是祖国最寒冷的高原,每一位边疆人民都是功臣,都是守边固土的勇士。

那里,有曾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乡,被称为“三人乡”。在孤寂茫茫的岁月里,究竟要多大的信念,才敢直面咄咄逼人的边境蚕食?多强大的勇气,才能抵御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

在青藏高原那片苍鹰翱翔、高寒缺氧、挑战生命极限的雪域边疆,众多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边防战士,本着崇高使命,踏冰卧雪;武警官兵酷寒为伍,与野狼棕熊同伴,20年如一日,视人民安危为第一要务,养护保通国防线、生命线,参与重大灾难抢救……

近20年来,作家杜文娟先后十次进藏采风采访,被众多普普通通的边疆人民、边防战士、在藏同志、外来者深深感动,多角度全方位,饱含深情,书写时代。

2022年12月,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杜文娟长篇报告文学《守边》,即是献给爱国守边者的嘹亮赞歌。这部作品先后入选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度影响力图书”。

“文化艺术报社”公众号获得作者授权,节选本书部分章节及图片以飨读者网友。其他媒体若转载使用,须取得作者授权。


神秘的翻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在北京召开,我在两千多名代表中,发现了加央欧珠的名字,知道他是藏族人,而且身份神秘。

为什么如此讲呢,因为网上只查到他的名字和一张军装标准照片,出生年月、生平简介、工作成就一概没有。常识告诉我,他的职业太特殊。电话打到他单位,他正在北京开党代会。其实呢,即便是联系上他,也不会多言,我懂得书写边防军人不能踩红线,所以,对他的刻画,只能限于日常,更为精彩的巡逻、对峙、会晤、翻译等工作不能涉猎。边境无小事,边防军人巡逻站岗,威武雄壮地起到震慑作用,遇事还得谨小慎微,一旦发生摩擦冲突,不但会引起生命危险,也会引起两国军方和外交部的高度重视。

我在想,如果翻译分寸把握得不恰当,对方领会错位,事态是否会恶化,如果翻译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理性全面地表达我方意愿,是否也会化干戈为玉帛。尤其在突发事件中,考验翻译的不单是知识,更多的是高于个人情感的国家利益。

两国军方为避免边界问题扩大,会在会晤站商谈会晤,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双方军人的任何交流交涉,无论是据理力争,还是和风细雨,都离不开翻译。

加央欧珠,就是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的一名少校翻译。

他是土生土长的阿里地区札达县人,1983年2月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2009年12月入伍,2011年10月入党。入伍13年,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21年因工作突出被评为戍疆卫士标兵,2022年被推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从他就读的大学推测,他初中或者高中上的是内地西藏班,然后考进浙江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大学期间,一边钻研专业知识一边学习党史,特别在读完西藏解放史和改革发展史后,放弃了在内地考公务员的机会,毅然回藏,参军入伍。

阿里虽然寒冷,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但不缺红色故事,从小耳濡目染李狄三进藏先遣连的事迹,对人民公仆孔繁森更是耳熟能详,众多外乡人为了阿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学成归来的当地青年,有什么理由不守好脚下的土地呢。

边防翻译,肯定比普通军人多掌握一种或者两种语言,还要熟悉我方外交军事政策,了解邻国历史、军事、民风民俗。加央欧珠的优势自显,与生俱来的母语,多年学习的汉语、英语,很快使他脱颖而出。按照规定,每次巡逻都要有翻译,实际上翻译人才稀缺,高水平的翻译更少。尽管他是当地人,依然挡不住缺氧引起的思维不敏捷,勤奋便是汲取知识,拓展视野的唯一法宝。

每天中午和晚上熄灯后,战友们总能看到他在连队图书角钻研外语的身影,训勤间隙、节庆假日,他对着小本子小声嘀咕。自2010年担任翻译以来,十余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态度和不懈的钻研精神,从一名青涩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身经百战的老边防,出色完成警戒巡逻任务,是远近有名的“活地图”,“边防通”。

有一年,新建执勤点进驻,进驻之初,由于自然条件艰苦,补给困难,为搞好基本的伙食保障,加央欧珠带着几名战友搬运物资,趟冰河、踏雪窝,人背肩扛出一条生命补给线。连续在海拔5000多米以上的边防线上负重前行,他和战友都头痛呕吐,加之感冒还没有痊愈,好几次差点倒在雪地上。连队准备换他休息,他说自己熟悉这里的情况。

为了改善运送物资的路况,他走在队伍最前面,带着战友手持锹镐,顶着大风,脚踏齐腰深的积雪挖雪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有些地方的积雪深至胸口,依然没有放弃使命,鞋子灌满积雪并结上冰霜,冻得双脚失去知觉。挖雪过程中,战士陈岩岩把自己的手套弄丢了,握着铁锹的双手冻得通红,加央欧珠立即将自己的手套脱下塞到陈岩岩手中,要求他戴上。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终于挖通了道路。

为了改善执勤点的生活条件,加央欧珠带着大家开展自主建设,先后协调上级配备化冰净水设备,提前对流经执勤点的河流进行建坝拦河,解决了入冬后一线官兵吃水难、吃净水难的困忧。并将光缆铺设到执勤点,将无线网络送到官兵身边,解决了官兵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他曾经婉拒组织调整轮换条件稍好的点位,甘愿与雪山冰河为伴,立起了新时代边关卫士的好样子。

加央欧珠是家中的骄傲,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在当地小有名气,每次回家都受到家人亲戚热烈欢迎,越是节庆日,巡逻执勤任务越重,翻译越频繁。家与战位相距只有百余公里,入伍10余年,几乎没有与家人过一个藏历新年。面对这些,有遗憾,却坦然。他说,我守卫的地方,既是祖国领土,也是自己的家园。




作者杜文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红雪莲》《走向珠穆朗玛》,小说集《有梦相约》,长篇纪实文学《阿里 阿里》《岩兰花开》等。曾获第五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西藏自治区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合集),第六、第七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解放军文艺》《红豆》双年度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有作品被翻译成英、塞尔维亚、哈萨克、藏、缅甸、德、印地文等。




- END -

陕西人民出版社当当书城






图片来源:摄影/刘晓东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吴汉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人民出版社   节庆   浙江大学   报告文学   连队   阿里   西藏   陕西   边疆   边防   积雪   官兵   战友   军人   祖国   神秘   生命   杜文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