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丨“断舍离”过时,“混沌美学”当道,你选哪一个?

最近,以《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风靡全球的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因为有了三个孩子,已经放弃了整理自己的房子,“我的家很乱,但在我人生的这个阶段,我觉得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近藤说,“最终的目标是每天激发快乐,过上快乐的生活。”近藤麻理惠的“不整理”,其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当所有的社交媒体上一律呈现整理得十分“完美”“笔直”“分类细致”的生活环境,家装只用大面积的白色+深浅不一的褐色+雾霾般的灰色,这些性冷淡色系的用具,甚至连厨房里的调羹都摆得横平竖直,互相之间保持着一模一样的距离,拍出来的照片一张图片里只出现一件东西……我觉得,现在流行的应该是Be Real——反对完美的千篇一律的假面,为带着缺憾的真实高唱赞歌。因为在一个模仿无处不在的时代,“混沌美学”意味着“无法复制”。

图说:近藤麻理惠

曾经,在“极简就是清醒”的定义之下,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其中,忙不迭地一边买一边扔,生怕家里有一件多余的东西,更怕一不小心变成旁人眼中“被消费主义洗脑”的糊涂蛋。还有一些让人闻之不无震惊的标题,比如“一周时间,扔空了三分之二个家”“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具体呈现出来的居家环境看上去比酒店还精简。

给生活做减法,控制物欲,回归自我,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然而,“要是乱糟糟的桌面意味着杂乱无章的头脑,那空桌面意味着什么呢?”——这话可是爱因斯坦说的。

史蒂夫·乔布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马克·吐温,这三位绝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者,他们无比享受自己独一无二的做事方式,他们那乱而不落俗套的桌面说明了他们的标准。看似癫狂的事物实则暗藏着条理:在堆积如山的纸、杂志和物品之中,存在着那些敢于创造的人特有的组织性。

要论“混沌美学”,画家的画室可谓“典型”案例,英国二战之后最重要的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画室堪称纸张和颜料组成的“洞穴”,最伟大的当代画家、弗洛伊德之孙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画室更是一团糟,画架旁墙面上堆积的层层颜料、椅子上成堆的画笔和墙边一卷卷的画布都在诉说着弗洛伊德创作时的专注与热情。它们是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遗留的痕迹与证明。

文章开头的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为什么在有了三个孩子之后自觉放弃了“整理”,转而觉得“乱”也很快乐?因为极简,其实是一种容错率为零的生活方式,当你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游刃有“余”。何况有朝一日有了孩子,还是三个的话,“囤货”便更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真正的极简,归根究底,是要整理好精神世界,而非具象化简单化为实际物品的增减:不能在陷入空虚时用物质来填满生活的缝隙,遭遇混乱时又用简单粗暴的“断舍离”,来实现“清理”。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谈到过自己对“断舍离”的看法:“归根到底要清理我们的精神……真正不混乱的人,他是不需要断舍离的。如果生活里有很好的精神结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去做什么,就不需要人为地去树立自己‘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就像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审美何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冷淡极简也好,热烈混沌也罢,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各有所好,你觉得开心自在就好。(徐佳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阿尔伯特   美学   弗洛伊德   混沌   爱因斯坦   新民   归根究底   糊涂蛋   画室   当道   颜料   画家   桌面   东西   精神   孩子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