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文化政策研究,宗教政策以及文化交流政策是如何发展的?

文化政策 的形成与 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 的过程,受统 治者素质及其文化爱好的 影 响,与 国 家 的 政治、经济、文化 因 素密切相 关。因 此必 须 从客观 史实 出 发,全方位多 层次地深入剖 析文化政策 的成 因。深刻 了 解 隋代政治、经济、文化 因 素,对全面把握 隋代文化政策十分有利。

经 济 改革为 文化发展 奠定物 质基础

特定 时期文化政策 的 内 容、发展趋势,乃至最终成功或 失败 的 结果,其根本决定 因 素是该 时期经济发展实力 和 社会发展状况。北齐、北周 分据 时期,“暴君慢吏,赋重役勤,人不堪命,多 依豪室,禁 网 堕紊,奸伪尤滋”,隋 王朝建立后,经济形势仍不乐观,“是 时 山 东 尚 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针对这种现象,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查实户 口,叔伯兄弟 以 下,要 求分居,各立户 籍。

后 高颍又建议“输籍定样”,规定在每年正 月 五 日,县令就近 出 巡 民 间,三五 百户 人家编 为 一 团,重新定户 上下。隋 文 帝釆纳 了 高颏 的 建议,这样 一来,户 口 不 再 隐 匿,政府直接控制的 人 口 增 多,这 既保证 了 政府财政收入 的增加,又扩大 了 府兵兵源,强化王权。

统治 阶层及 士 人 的积极作用

文化政策制定者无论是作 为 群体还是个体,都是直接影 响文化政策制定 的最重要 的 因 素。文化政策制定者所具有 的 实 际政策 能力 和文化 高度,直接决定文化政策的 质量。因 此,文化政策制 定者 的 政治和 文化素质,对于文化政策制 定 的 科学性和 高质量至关重要。隋 文帝 出 生在冯 翔般若寺,由 寺 中 尼 姑护 持并加 以 抚养,这种特殊经历可能会使 隋 文帝对佛教产生亲近心理,对其称帝后采取 的 支持佛教政策产生积极影 响。

宗教政策

佛教传入 中 国 后,迅速被下层人 民所接受,日 益 传 播 幵来。南 北朝 时期统治者看 到 宗教具有 的 麻搏人心,抚翼教化 的 政治 功 能,有很 多 君主极力 支持佛教发展,尤其 以 梁朝梁武帝在位时期表现突 出,以 至于 出 现‘ ‘南朝 四 百 八十寺,多 少楼 台 烟雨 中”的盛景,当 然 也 不乏打击佛 教者,历 史上发生过 的 “三武灭佛”运动两次发生这个 时期。

隋文 帝杨坚与 佛 教渊源深远,杨坚在 北周 大统七年(年)六 月 癸丑夜 出 生在冯翔(今 陕西省大惹县)般若寺,由 尼 姑智 仙 为 其护 持,称文帝“我儿”并将文帝抚养十三年,这段特殊 的 幼年生活经历肯定对文 帝对佛教釆取 的 支持态度有所影 响,隋文帝 即 位后 曾 言:“我兴 由 佛法。” 隋文 帝及其继任者 隋场帝在佛教上釆取 的政策有:

兴 建寺塔

北魏太武帝 拓拔泰于太武真君七年,下诏 禁佛。北周 建德三年 年 五 月,轰轰烈 烈 的灭佛运动,使佛教遭受到沉重打击。寺庙大 多 破败不堪,断壁残垣,比 比 皆是。隋 文帝 出 生地般若寺‘‘往遭建德,内 外荒凉,寸梠尺緣,扫地待尽。”隋文 帝登基后,对 以往 毁弃寺院包括这座般若寺进行 了 修复,经过修复,般若寺重现昔 日 风釆。除 了 修复寺 院 以外,隋文帝还着力 兴建新寺 院。

“任 昕 出 家 ”,礼遇 高僧

北周 武帝灭佛 时,强迫僧 人还俗,为 求活命,僧 人不得不逃离寺庙,远避他乡。《续高僧 传 释普安传》记载“京 邑 名 德三十余僧,避地终南” 。隋文 帝 开皇年 间, ‘‘普诏 天下,任听 出 家” ,《手敕释灵藏》中 也 称“弟 子 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子。有欲离俗者,任师度之。”开皇十年(年) ,隋文帝又敕“僚庶等有 乐 出 家者 并听,时新度之僧 乃 有 五十余万。 ”从文 字记载看,隋文 帝 俗家出 家 为 僧 没有什 么 限制,不论地位和 身 份,只 要 是本人 乐 意,卽“任听 出 家” 。单纯从数字上来看,出 家人数不少。七 日 行道,仍总度一千人 出 家”,这种敬佛 的 功德,目 的是为 了“籍此善缘,皆得清静。”

翻 译佛 典,抄 写佛经

佛典 的翻译,佛经 的编 写 是 隋代佛教兴盛 的 又一显著标志。文帝 一 改北周 武帝残酷禁佛 的 局 面,以 佛 教之 宽 容精神 恢 复 了 佛 教之合法地位,并大力 支持经典汉译,隋场帝 也积极推行翻译佛 典。开皇二年(年)至大业三年(年,隋 朝 在京 城共 建立五处译场,即 瞿 晏法 智 译场、邮:尼 多 流支译场、那连提黎耶舍译场、阇 那 崛 多 译场、达摩复多译场,瞿昙法智 译场、尼 多 流支译场存续 时 间较短。那连提黎耶舍,北天竺人,北齐文宣帝 时到达 中 国,受到 厚 待,请为 翻译佛 经。

重用 道 士,修建 道观

隋 文 帝“雅信 佛法,于道士蔑 如 也”,意 思 说,隋文 帝对 佛 教敬信情重,尊崇佛教,对道教却 没有太多 的兴趣。考察相关 资 料,隋文帝虽 没有像对佛 教那样重视道教,但对道教也 没有忽视,提拔重用 道士,兴建道观也是经 常之事。杨坚 以 “外戚之尊,受托孤之任”,篡夺北周 皇权,“周 室 旧 臣,咸怀愤惋”,为 让自 己 登王 位 变 得 名 正 言顺,消 興 篡位恶 名,杨坚道教加 以 充分 的 利用。

文化交流政策

(一)、尊重 民族风俗,吸取 少数 民族优秀 文 化

生活风俗是一个 民族在 多 年生产 生活过程 中 逐渐形成,又极具 民族特色 的 文化现象,不 同地理环境,造就不 同 的 生产方式,也 就产 生 了 不 同 特色 的 民族文化。汉族和周 边少数 民族在千 百年 的 民族融合过程 中,在 生活 习 俗方面,互相 学 习,互相 影 响,赵武灵王“胡 服骑射”举措和 北魏孝文帝“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改革,都是典型 的 例 子。尊重 民族风俗,尊重 民族文化,这属 于文化政策 的 范 畴。

(二)、展 现 中 原 文 化魅 力,感召 少数 民族

以 军事打击 为 基础,以 经济利益 引 诱招抚,政治上采取“和亲”维系,这是自 秦 汉 以 来封建 王 朝 通用 的 政策。隋扬帝 在继承传统政策 的 基础上,采取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展现 中 原文化魅力,感召 少数 民族政权归 附,以 此来巩 固 同 周 边 民族 的关系,显示 出 方法和手段上 的标新立异 的特 点。

隋代文化政策 的 主要特 点 和 影 响

(一)、主要特点

1.尊重 民族与地域差异

中 国 文化,开始便在一个复杂而广大 的 地面上展开。南 北朝长期 的对立割 据,再加 上 古代 交通、通讯工 具 的 落后,在我 国 幅员 辽 阔 的 疆域 内 形成 了 各 具特色 的 子 文化。文化差异,容易 产生文化冲突,但 也有利 于文化多 样性 的 形成。

2.灵活性:及 时调整文化政策

年,杨广奉命南下 灭陈,统一 了 全 国。国 家虽然 统一,但政局 并不稳定,灭陈后 的第二年,苏威复作五教,在江南推行,“使 民无长幼悉诵之,士 民 嗟怨。隋 王朝 虽然 二 世而亡,在文化政策上,还是竭 力 去 调和三大 区 域集 团 利益。

隋文 帝、隋炀 帝 二 科举人、十科举人 的措施,扩大 了 人才举荐 的 标准,是对选人制度 的继承和 大胆创 新。九 品 中 正制 实施 的 背景和 条件不 复存在,形式发生 了 变化,选举制度也做 出 了 灵活调 整。

3.主观性:直接受帝王个人好恶影 响

中 国 两千 多 年 的 封建专制社会里,居于最高统治地位 的是封建 国 家 的君主,他们左右着文化政策 的 发展方 向,制约 着文化政策价值 的最终取 向,帝王个人好恶,直接影 响着 国家文化政策 的 制定。

皇帝个人的性格特 点对文化政策 的制定 实 施有重要 的影响,宽 厚 的 君主倾 向于实施宽简 的 文化政策,刻薄 的君主,文化政策也 便 多 了 些严格。中 国 封建社会 的君主权力 至 高无上,操纵生杀大权,是政策 的最终裁 决者。一种文化想象 的存在、发展乃至消 亡,深受统 治者个性喜好、性情影 响,这就是君主专制 的具体表现。

隋代文 化政策 的影 响

1.稳定 隋初 政局

隋 文帝勤勉执政,“薄赋敛,轻刑 罚,内 修制 度,外抚戎夷。每旦听朝,日员忘倦,居 处服玩,务存节检,令行禁止。二十年 间,天下无事,区 宇之 内 晏 如 也” 。隋文帝开皇年 间,取得成就载入史册,被后 世称为“开皇之 治” 。骄人 的业绩,固 然 与 隋 文 帝本人励精 图 治、身 体力 行有关,同 时 也 是 隋文 帝政 治、经济、文化制度 改革 的必 然 结果。社会稳定 是经济、文化发展 的 首要前提。

隋 朝 统一南北,结束魏晋南 北朝 以来 的 长期分裂局 面,实现 了 国 家形式上 的 统一,这有利 于经济、文化 的 发展。隋 文 帝通过三 省 六 部 制 强化 了 王权,罢九 品 中 正制,选举制度 改革扩大 了 统治基础,地方郡县制度 改革 强化 了 中 央集权统治,这一系列 改革举措,对统一 国 家巩 固 和 安定,起到积极作用。

2.营造 良好文化氛 围

文化生长 的 生态环境既包括地理条件、经济手段、社会组织,又包括 国 家的 文 化政策。压抑 的、禁忌 的、强求一律 的文化政策肆意躁躏文化健康 的 生命,窒息 它 的 内 在活性。开 明 的、宽 容 的 文 化政策 则 推动 文化在 多 元扩展和 深化中 展露新颖。

隋朝两代君主 统 治 时期尤其 是 隋炀帝 时期,营造的 文化氛 围 是 比较开明、开放 的,儒学、佛 教、道教重新焕发 出 勃勃 生机,南北朝并立使南北文化性质不 同,隋朝统一,在 隋扬帝创立“新 声”的 影 响 下,“掇彼清音,简 兹累 句,各去其短,合则两长,则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南北朝 时期 的 文化像 图 书、人才、音乐大 多 被 隋统 治者所接受,保护 了 我 国 宝贵文化遗产,并 以 开放 的姿态来面对,促进 了 文化 的 繁荣。

总结

隋代文化政策 的 制 定和 推行,稳定 了 隋王朝初期 的 政局稳定,营造了 宽松 的文化氛 围,保证 了 文化 的 繁荣,继续推进 中 华 民族多 元一体格局 的形成。总 之,隋 代文化政策 目 的和 落脚 点 是 维护 统 治 阶级 利 益,但却有力 推动 了 中 国 传统儒学、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域 内 民族融合、中 外交流等各项文化事业 的 发展,为 后世唐代文化政策 的 制 定提供 了 有益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隋代   开皇   王权   建德   道教   政策   王朝   北周   佛教   北朝   文化   宗教政策   君主   文化交流   时期   民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