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绪千万别憋着,调整情绪要按照这个流程来!

没有家长生孩子就是想打骂他。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时忍不住然后就打骂了他,事后又一个劲的后悔、自责。

人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没有控制好情绪,其实也是家长们的一次试错,不用因此而过度的自责。已经发生的事情要接纳,试错之后应该做的是自我反思。

从无法控制情绪、到能够做到情绪稳定,这个过程是需要练习的。那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够真正做到情绪稳定、不再打骂孩子呢?注:点击“「链接」”,在线免费解答您的心理困惑!

情绪调整的流程

想要调整情绪,我们首先要能够觉察、识别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气的时候,如果能够觉察到位,逃离现场这个动作就会容易一些。

有了情绪之后,我们要发泄出来,但发泄的时候不要伤害到他人、也不要伤害自己。觉察情绪后的逃离现场,就是为了避免把气直接撒在孩子身上。

把情绪发泄出来之后,就是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调节情绪,其实就是调整自己的看法,比如用成长型思维看问题。

情绪调节过来之后,我们还要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如果不表达出来,会觉得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孩子也会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会感到害怕。

第一步识别、第二步发泄、第三步调节、第四步表达,情绪的调整一定是按照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漏掉某一个环节。

如果没控制住、对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要做的是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来的,回顾一下当时看到了什么、脑子里在想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然后再思考为什么当时没有控制好,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可以如何更好地应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一定不要憋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打骂孩子不对,那我不这样做就可以了。就算生气了,我自己忍着、憋着。而这样做,其实对自己、对孩子都不好。

情绪是不能憋的,可能自己觉得能够憋下去,但承受伤害的是身体。很多妈妈们会因为长年累月的负面情绪积压,身体出现各种毛病。

而且不打不骂,并不等于亲子之间会在情绪方面有良好的关系。孩子不会因为你憋着情绪就完全信任你,你只会觉得你在憋大招、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

情绪的调整,一定是觉察、发泄、调节、表达这个流程,任何一步错了、都无法真正做到情绪稳定。为什么不能憋情绪?因为从发泄这个环节就没有了。

有情绪并不可怕,我们学会调整就可以了。在情绪这个层面,家长不用藏着掖着,因为孩子对家长的情绪感知会特别的敏锐,想藏也是藏不住的。

比如孩子没写作业,家长看到后有没有生气,孩子是看得出来的。但他只知道你生气了,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也不知道你调整情绪的整个过程。

所以家长不仅不能憋着情绪,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感受到家长是真正地做到了情绪稳定,才会真正地相信家长的情绪。

平等坦诚地沟通

情绪的表达,一定是在觉察、发泄、调整之后。没有前面的过程,就只会情绪化的表达、比如吼孩子,而这其实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并不是在表达情绪。

什么样的才叫表达情绪呢?表达情绪,是能够说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当时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方式调解了一下,然后调解完以后,现在有什么样的想法和需求。

表达情绪的时候,做到坦诚和平等就可以了。家长不要想着去糊弄孩子,也不要想着自己就是权威、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

有不少家长都会这样,觉得在孩子面前要展现父母的权威,要证明自己比孩子强。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很多方面是要强过父母的。

所以家长只要抱着一颗好奇心,真诚地与孩子沟通,去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就可以了。在养育的过程中,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

但很多家长就是迷之自信和傲慢,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就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了解孩子、就想去指导孩子,结果可能反而伤害了孩子。

如果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家长不用太过自责。没控制住情绪,其实也是学习情绪调整过程中的一次试错,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然后反思。

情绪调整的整个流程,是先识别、再发泄、再调节、再表达,一个环节都不能少,顺序也不能乱。要情绪一定不要憋着,一定要学会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情绪   流程   自责   环节   生气   想法   家长   需求   稳定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