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超2亿次,B站评分9.9!《中国奇谭》何以出“奇”制胜

史航 本报记者 高晗

最近,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火出圈了。它以雄奇想象“入梦奇境”,引发观剧热潮,实现收视口碑双丰收。截至目前,该片在视频平台上的播放总量已超过2亿次,B站评分高达9.9分,豆瓣评分9.3分。《中国奇谭》何以出“奇”制胜?它讲述了怎样的中国故事?其间所呈现的传统文化又该如何“有传承的创新”?最近,本报记者走进《中国奇谭》出品方之一、曾经的“美术片王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听听《中国奇谭》背后的故事。

讲不完的中国故事

充满“想象力”“贴近感”,会讲故事,是网友对《中国奇谭》广受欢迎的一致看法。讲中国故事的动画很多,但要能讲到人的心坎上,又让人眼前一亮,离不开《中国奇谭》创作团队对“中国风”的独到把握。

传承中国动画根脉,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贴近现实生活,成为《中国奇谭》的“成功密码”。

·“动画”讲述的中国故事·

提到《中国奇谭》的出品方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无数看着《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长大的70后、80后、90后都会会心一笑。

上美影出品过一系列精品动画,得到观众的肯定: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以及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等影片,均获得过代表大众好评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和多项国际奖项。

《中国奇谭》一共有8个故事,构思缘起于2020年底,当时上美影在上影集团的“精品内容”战略激励下,决定为2022年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厂65周年策划一个项目,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很多人说《中国奇谭》让他们看到了曾经熟悉的上美影,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创造过中国动画史上经典作品的老动画人,在影片创作的各个阶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是上美影秉持的创作精神。《中国奇谭》像是对那些热爱中国动画的观众的一次回应。中国动画走过百年时光,仍在不断打磨精品,用更丰富多样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图为《中国奇谭》导演内部讨论会。

·赋予“中国风”更多意蕴·

两年,《中国奇谭》创作团队带着迥异的知识结构、背景经历、艺术风格,用一样专注的匠心认真做动画。剪纸动画、定格动画、三维动画……他们创作时将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定位,却没有囿于对“中国风”的刻板印象。

不论是小猪妖、书生还是狼女,他们在中式想象力中被赋予“新世代”的语境。他们的形象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让人觉得亲切,他们的所思所感又在用深入的思考拓展着中国故事的表达边界。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一反传统叙事,将主角的视角放到一只籍籍无名的小猪妖身上,活脱脱演绎了一出“小猪妖职场生存记”。很多看完这集的打工人纷纷表示,仿佛从小猪妖身上看到了自己。

没有红灯笼、中国结,第二集《鹅鹅鹅》的中国元素都藏在细节和大量的留白中。譬如,动画背景致敬了米芾的山水画《潇湘奇观图》,鹅仙脸颊上的胡须妆则对应着中晚唐时仕女们盛行的“血晕妆”……还有人“扒”出故事的原型其实来自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第三集《林林》运用了定格动画这种比较接近木偶剧的方式,打破了三维动画的流畅感,既保留水墨风的留白韵味,又保留计算机动画在细节和透视层面的优势。三维是写实的,水墨是写意的。在看似矛盾的两种技法之间,导演却找到了突围路径。

“反套路”的创作方式,赋予“中国风”更多意蕴,让人不禁感叹:原来“中国风”还可以这样。

·与时代并肩前行·

《中国奇谭》的“中国”,不仅是山水画和传统小说代表的“中国风”,更是立足时代、贴近群众的“中国声音”。近年来,国内观众对“文化自信”“包容多元”“关注现实”的审美倾向,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动画的一大发展趋势。

《鹅鹅鹅》中欲望的沦陷、求而不得的怅惘,引发着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瘠的现代人的反思。《林林》的故事从表层看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主题,但更深层次则聚焦了“自我认同”的深刻议题。《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则从村里娃的幻想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逐渐冷清的现象。关注普通人的心灵世界、关注现实话题,是《中国奇谭》掩映在“中国风”背后的精神内核。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不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文化建设的要求,更是好的文化作品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理由。

上海影视(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说:“目前,经过市场的检验,观众的喜爱已经为《中国奇谭》的后续创作与IP开发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中国奇谭》已经在筹拍第二季,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原创本土动画IP,‘中国奇谭’正在线下市场激活中国动画的想象力消费。”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讲不完的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故事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既叫好又卖座,需要更多深耕传统文化土壤、与时代共鸣的创作者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谭”。

《奇谭》“破圈”并非偶然

2023年刚开年,《中国奇谭》一经亮相便火出圈了。对《中国奇谭》出品方之一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及主创团队来说,“破圈”并非偶然,他们为这一天做了充足的准备,这背后也有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

该片紧锣密鼓开发创作的两年,正是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给影视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的艰难时期。为支持影视行业度过疫情“寒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影视行业“破冰”前行。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上美影的母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影集团”)近年来就享受到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有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2022年国家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后,上影集团受益明显。

“当时,我们在电子税务局填报提交了一张申请表,退税资金很快就到账了。”上影集团税务主管俞洁告诉记者,去年留抵退税政策行业范围扩大的公告发布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就通过电话和短信提醒他们享受政策。

实际上,早在2020年5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就发布了《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且在公告发布之日前已征的符合条件的税款可予以退还。此后,上海市税务部门积极运用大数据,实现“靶向”宣传和政策辅导,扎实推进了政策精准高效落地。

“疫情带来的‘休眠期’,其实也是影视行业‘闭关练功’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税费红利的持续兑现,给我们增添了信心。”俞洁表示,自2020年以来,上影集团已享受到1467万元退税优惠以及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为他们坚持《中国奇谭》等作品的创作和打磨提供了助力。

“税收红利的持续释放使我们能在希望中继续扬帆起航。上影将广泛借鉴海外成熟的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特点、结合上影实际,探索出中国大IP开发路径。”上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把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呈现给青年,呈现给世界。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3年2月13日B1版,内容有删减。


来源:中国税务报

策划:刘光明 李萍 张中艺

责任编辑:于燕 宋淑娟 (010)6193001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哪吒   中国   大众   国风   中华文化   税费   上海   出品   影集   评分   美术   政策   动画   故事   时代   影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