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报仇、鞭尸楚墓、因越而亡—伍子胥因仇而兴,因仇而亡的一生

伍子胥是吴国兴盛时最重要的军政大臣,伍子胥生,则吴国兴,伍子胥死,则吴国亡。可见伍子胥对于吴国的重要性。从父亲、兄长被楚王杀害,伍子胥艰难逃到吴国;到助公子光逆袭吴王僚,成为新任吴王阖闾身边的重臣,再到柏举之战,攻陷楚都,鞭尸楚王;最后因勾践为报差点灭国之仇构陷致死。伍子胥一生可以说因仇恨而兴,因仇恨而亡。

春秋争霸


血海深仇、单身入吴

伍子胥之父,伍奢原来是楚国王子建的太傅,因受奸臣费无极谗言,受太子建一案牵连,被楚王扣押,而楚王为了将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伍子胥)都杀了,以伍奢作为人质。当时伍尚为了尽孝毅然赴死,伍员为了报仇,选择了逃离楚国。同时性格刚毅,不屈不挠的伍子胥立刻想到了与楚国对立的吴国,怀着复仇之心,只身入吴。

伍子胥影视形象


既明哲保身,又下重注

伍子胥入吴以后,选择从旁观者的身份关注着吴国的局势。君择臣,臣亦择君,当伍子胥看清吴国内部形势,了解了公子光跟吴王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认清了吴王僚和公子光的差距。伍子胥清楚公子光想取而代之的意图之后,也认识到想报父仇只能依靠吴国这个平台和公子光这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君主帮助。所以他给公子光介绍了刺客专诸,下重注到公子光身上,同时又明哲保身,在吴国内乱之际置身事外。之后公子光刺杀吴王僚成功,逆袭成为吴王,有才气有胆识又下血本的伍子胥自然成为了吴王身边最重要的臣子。

吴王阖闾


攻入楚都,鞭尸楚王

伍子胥治政吴国,心心念念想复仇楚国,而雄心勃勃的吴王阖闾想要称霸诸侯王,楚国就是不可不打压的对方,双方不谋而合。同时为了这个目标,伍子胥又向吴王阖闾举荐了伐楚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兵圣”孙武。三人破楚组合就此成立。吴王阖闾知人善任,伍子胥军政双全,孙武治军在当时又无人能出其右者,在三人默契无间的配合下,通过柏举之战攻破楚国国都郢都。伍子胥在城破之后,掘开楚平王的坟墓,并鞭打楚平王尸体。复仇终于得报,同时吴国的国力也进入了巅峰时刻,震惊中原各个诸侯国。

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头


因仇而兴,因仇而亡

伍子胥入吴为了报父仇,而吴王夫差伐越也是为了报父仇。之后越国差点被夫差灭掉,越王勾践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相对于吴王夫差的天真,伍子胥非常清楚两国之间的仇恨已经不可调和,而越王勾践的隐忍也让伍子胥非常忌惮。越王勾践也非常清楚伍子胥的存在对吴国的重要性,伍子胥不除,想复仇吴国难如登天。于是越王勾践利用吴王夫差的自大和疑心,利用奸臣伯嚭向吴王夫差进献谗言,最后伍子胥被迫自杀,吴国最终也被越国复仇成功。

“柏举之战”以少胜多的长途奔袭战


俗话说“过刚易折”,坚韧不屈是伍子胥优秀的品质,也是他能复仇成功的原因之一。吴王阖闾与伍子胥有共患难之情,所以深得信任。但是夫差即位后,作为父亲遗留的老臣,伍子胥之于夫差不仅仅是尊敬佩服,还有内心深深的忌惮,但是过于刚毅的伍子胥并未认识到这点,最后被勾践利用计谋成功离间,身死国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吴王   勾践   楚国   刚毅   谗言   明哲保身   吴国   楚王   奸臣   公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