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在生前,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刚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

秦始皇嬴政,他继任秦国国君的时候才13岁,继位当年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登基第二年开始给自己修皇陵。那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他9年皇帝生涯和9年太上皇生涯中,为何从来没把修陵寝这件事提上日程,是因为国力空虚?还是另有隐情呢?

秦始皇兵马俑

①建国的艰难

李渊起兵之前是太原留守,再加上他世袭的唐国公,称得上是一方诸侯。隋炀帝虽然重用李渊,但是对李渊这个表哥,并不是十分信任,派去两个心腹给李渊做副手,分别是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个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视李渊。

李渊在这两个人眼皮子底下,想要招兵买马,只能打着预防突厥来袭的幌子。好在王威和高君雅都是酒囊饭袋,很长时间内都没发现李渊的异样,等这两个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李渊先下手为强,以谋反罪诛杀了二人。

太原的背后就是突厥的地盘,李渊想要从太原南下攻打长安,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固突厥,不对自己趁火打劫。李渊曾经亲笔,给突厥可汗写过一封求和信。不但言辞卑微,而且还在信封上写了一个“启”字,这个字意味着李渊心甘情愿地对突厥可汗俯首称臣。

虽然李渊的行为看起来有点窝囊,其实这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突厥人的确因为李渊的言辞诚恳,不但没有为难李渊,甚至还公开表示支持李渊,给予李渊战马和士兵的支持。

李渊刚在长安称帝的时候,其实说白了就是众多军阀势力之一。因为盘踞的在各个地方的军阀势力非常多,如刘武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宇文化及……等等

李渊在天下未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把修陵寝这件事提上日程。

李渊剧照

②李渊的苦恼

随着虎牢关之战的落幕,任谁也无法阻挡李唐一统天下的脚步。可是李渊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烦恼,这个烦恼让李渊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公元621年6月,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上生擒郑王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后,班师回朝。在班师的路上李世民身披黄金铠甲,一路上鼓声不断,浩浩荡荡地带领着队伍回到长安。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不过是23岁的年轻人,他的这种高调的行为也许仅仅是少年的意气风发,也可能在意气风发背后是,是对至高无上那个位置,发起的一次冲击。李世民的野心,颇有城府的李渊全部看在眼里,可是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渊不但没能调节好矛盾,反而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激化了儿子们的矛盾。

李渊的寡断,在他早年的经历中,就可以知道。隋炀帝为人骄奢淫逸,非常喜欢搜集名马和各种鹰犬,恰巧李渊手中有几匹不可多得的好马,其实李渊的夫人窦氏早就劝谏过李渊,趁早把这些马献给隋炀帝,免得招来杀身之祸。

李渊虽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就是舍不得,一直犹犹豫豫。直到隋炀帝知道后严厉斥责他,李渊这才不但乖乖上交宝马,而且还花费重金替隋炀帝寻来稀有的鹰犬。

对于身外之物,李渊都这么拖泥带水的,更何况是儿子的皇位之争呢?其实李渊从来没有更换太子的打算,但是看到二儿子李世民优异的表现,又不得不赏赐一番。回头看看大儿子李建成,又觉得对不住这个皇太子,为了安抚李建成,时不时又对李世民苛责一番。总之李渊一直在这两个儿子之间“和稀泥”,反倒是让两个儿子的矛盾越演越烈,最终爆发了“玄武门事变”。

李世民剧照

③最后

说如果说刚建国的李渊没有实力考虑自己陵墓的事情,那么后来的李渊是没心情考虑自己的陵墓中的事情。尤其是成为太上皇的李渊,虽然看到李世民统治之下的大唐江山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只要一看到李世民,李渊一定会想起自己死去和2儿子和11个孙子,父子之间形成了无法跨越的隔阂,他们之间也就剩下表面上“父慈子孝”了。

公元635年5月李渊病逝,李世民在大臣房玄龄的建议下,仿照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寝,历时5个月为李渊修筑了“献陵”。

唐献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陵寝   皇帝   鹰犬   太上皇   大唐   可汗   太原   突厥   长安   陵墓   生前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