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和恭亲王奕䜣叔嫂联手,步步为营,力杠八位辅政大臣

小白羊说史,专注解说品评历史,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

上一章说到咸丰帝病死在避暑山庄后,让唯一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另封肃顺等八位王公大臣辅政,还分别颁给皇后钮祜禄氏和小太子载淳“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

他的本意是想让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携小太子载淳与肃顺等八位辅政大臣相制约相平衡,可他毕竟是低估了叶赫那拉氏(慈禧)的野心。

咸丰帝死后,慈禧就处心积虑,誓要将肃顺等人赶下台,自己掌握政权。为达到此目的,她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行动。


首先,慈禧利用皇帝生母的身份,控制“同道堂”印章,怂恿皇帝不用印章,这样辅政大臣首次发给地方官员和内阁的咨文就没有盖章,八大臣虽不满,可也只能妥协退让。

其次,为达到垂帘听政的目的,慈禧先去说服慈安太后,慈安太后宽厚贤惠,对政务毫无兴趣,便听从慈禧安排。获得慈安的支持后,慈禧又联合对肃顺等人不满的人,来共同对付顾命大臣,她最主要的联合对象就是恭亲王奕䜣。

咸丰帝和同父异母的六弟奕䜣的关系不好,所以并没有把奕䜣列入辅政大臣之中。而咸丰帝死后,肃顺等人又不许奕䜣到热河奔丧。这一切让有政治野心的奕䜣内心极为不满,所以当慈禧派宠信太监安德海秘密前往北京联络奕䜣时,两人一拍即合。


奕䜣不顾肃顺等人的阻止,强行前来热河奔丧。之后,慈禧单独召见他,叔嫂密谋策划了政变的具体方案后,奕䜣回到北京,开始联络人员,组织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慈禧和奕䜣策划一些咸丰在位时不得宠的官员弹劾肃顺等辅政大臣,制造两宫垂帘听政的舆论。

“为今之计,非皇太后亲理万机,召对群臣,无以通下情而正国体。”这样,奉迎皇太后垂帘听政,撤销顾命大臣的呼声响遍朝野。

此时,慈禧也大胆地做了一些政变前的试探。她步步紧逼,甚至削减了几个辅政大臣的军权。


1861年,慈禧让肃顺等人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自己却和慈安、载淳绕小道提前四天回京。

回京后,慈禧立即召见在京的王公大臣,诉说了肃顺等人的罪行,并说辅政之事是肃顺等人伪造的诏书,不是咸丰帝的钦命。京中大学士立刻上疏,要求皇太后听政。

与此同时,英法使馆也扬言,“只要朝廷不在北京,肃顺等人继续掌权,我们就不认为中国已经确实承认了条约。”

满朝文武见状,纷纷心知肚明,并无一人敢反对。

随后,慈禧将肃顺、端华、载垣等人革职查办,严行议罪,或逼其自杀、或斩杀、或发遣。而拥护慈禧垂帘听政的大臣都得到了嘉赏,恭亲王奕䜣更是被封为议政王,行走于军机处,掌握军政大权。


1861年10月9日,载淳举行登基大典,改年号为“同治”,以示两宫太后和小皇帝一同治理朝政,后又奉两宫太后到养心殿垂帘听政。(此即为辛酉政变)

慈禧达到垂帘听政的目的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各种阴谋手段,培植亲信,排除异己,逐渐在朝廷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慈禧步步为营,可她能走到这一步,也是因为有个年纪尚小的儿子坐在龙椅上。依照清朝祖制,皇帝十四岁即可亲政。等到载淳适龄亲政时,慈禧又是怎样为自己谋划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一篇文章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有趣的历史,关注我,不迷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热河   大臣   慈禧   垂帘听政   目的   皇太后   步步为营   王公   太后   印章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