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食物不耐受,让宝宝远离未知风险!

喝牛奶就拉肚子、吃鸡蛋就皮肤痒?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食物不耐受了!今天就来详细聊聊什么是食物不耐受,如何有效避免,远离那些看不见的伤害。

食物不耐受症是一种对摄入某些特异性食物而出现的超敏反应,在进食后的一个小时就可能发生症状。产生食物不耐受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体内缺乏分解酶(包括乳糖酶、蛋白水解酶、脂肪酶等)、食物过敏以及食物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成分,如亚硝酸盐、柠檬酸黄、苯甲酸盐等。

食物中成分过敏

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免疫反应、酶缺乏、药理作用等多个方面,但不包括致病微生物、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及对食物的主观厌恶。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比目鱼、米、虾、谷麦食物和贝类等,目前可对90余种食物进行检测。

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至少50%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高。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但不仅限于此,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

好发人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检测

由于食物不耐受患者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了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了食物特异性IgG,血液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可用于证实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

根据食物种类可划分为传统14项检测和全套90项检测。根据食物特异性IgG的不同浓度,检测结果可分为"阴性、轻度不耐受、中度不耐受、重度不耐受",并可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饮食疗法:安全、轮替、禁食。

① 血常规:抽取血约2毫升,机器分析血液成分,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明确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及排除感染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类似症状。

② 血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抽取血液,检测血液中对相应过敏源产生免疫球蛋白E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对相应物质的过敏反应。

③ 粪食物残渣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粪食物残渣中是否有脂肪小滴,对食物不耐受症进行辅助诊断。

饮食调理&护理

食物不耐受症患者需避免食用不耐受的食物及其制品,避免让不适宜的食物持续损害机体,可选用其他耐受食品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保证营养均衡、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 护理:食物不耐受症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生活中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耐受的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

② 日常护理: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患者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③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避免病情复发。

免责声明:本文言论来源于公开网络资料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引用类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博德妈妈亲亲秉承“科学育儿精致悦己”的品牌理念,聚焦母婴皮肤健康与肠道健康问题,自主研发安全、有效、科学、健康的母婴功效性护肤品和功能食品,满足知性、悦己的新生代宝妈消费群体对于高端品质母婴功效产品的升级需求,在新生代宝妈消费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的同时,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食物   特异性   劳逸结合   医嘱   母婴   症状   患者   血液   人群   风险   宝宝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