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坚持制造业当家

■ 郑大海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成为广州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区长冼银崧表示,“2021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771亿元,工业竞争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

为此,本报走访了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雷敏详细介绍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雷敏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立区第一战略不动摇,紧扣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产业链群建设提速

雷敏说:“目前黄埔已形成以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为代表的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为代表的3大百亿级产业。”

黄埔区以广汽本田整车制造为核心的传统汽车全产业链条,以小鹏汽车、现代氢燃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形成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双轮驱动、并行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35亿元。

黄埔区正在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区,初步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超120家,占广州市90%以上,2022年实现营收302亿元。

以乐金为龙头的外资企业集群和以视源、华星光电、创维为龙头的内资企业集群,呈现出外资内资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在黄埔加速崛起,2022年完成实现工业总产值1629亿元。

广州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百济神州、阿斯利康、GE龙沙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重点企业聚集在黄埔区,形成国内领先的大分子药物制造、小分子创新药、体外诊断等核心产业集群,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

黄埔区已培育出金发、鞍钢联众、科城精铜、鹿山等代表性企业,在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产业集聚度较高,在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领域发展迅速,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30亿元。

黄埔区集聚了瑞松科技、广州数控、弘亚数控、昊志机电等重点企业,已基本形成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专业设备、系统集成领域具有优势,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9亿元。

黄埔区基本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能源装备生产、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已经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还引入了鸿基创能、雄韬氢恒、国鸿氢能等高技术企业,逐步搭建氢能产业链,打造湾区“氢谷”,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43亿元。

黄埔区在美妆大健康产业瞄准“高端、健康、个性”等重点方向,持续推进“南方美谷”产业园建设,推动安利、宝洁等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

推动创新能力大幅攀升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培育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雷敏介绍,黄埔区加快建设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成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钧恒广场两大专精特新产业园,构建“两高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一个示范区、两大园区、四大梯队”发展格局。

据了解,黄埔区集聚市级“两高四新”企业654家,占全市3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8家。2021年在广州市有效发明数排名前10的专精特新企业中,7家在黄埔,其中6家属于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348件。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深耕各自行业细分领域,潜心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致力于打通产业链“卡链处”“断链点”,有效填补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创造了多项全球首创、全国领先、湾区第一的先进技术,是推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主力军。

雷敏对黄埔区创新成果如数家珍,据她介绍,黄埔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有33家企业生产的首台套产品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首台(套)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黄埔区拥抱数字经济的步伐不断加速数字经济综合创新水平位列广州市第一,累计建成5G基站超6400座,全区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超25000个,接入华南地区工业互联网唯一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36个,涵盖25个重点行业,接入企业数6317家。集聚5G企业超80家、工业互联网能力供给服务商超60家,超60%服务商纳入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供给资源池。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累计认定49家信创企业,超过70万款应用软件与外设产品完成适配测试。黄埔区装备制造(智能装备)项目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

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黄埔加大政策供给,陆续出台“先进制造业2.0”“专精特新10条”“智车8条”“元宇宙10条”,构建了黄埔区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极大强化了企业筹建项目土地、资金、能耗等方面的保障,不断为重大项目的动工建设按下“快进键”,全国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加速形成。黄埔获批广州市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区已创建23家绿色工厂(17家国家级,6家市级)、6家企业旗下12种产品获得绿色设计产品、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支持11个增资扩产项目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16个产业园区通过市级遴选成为提质增效试点产业园区,14个园区获广州市高质量发展资金补助。

思路创新发展新格局

黄埔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然而思路决定出路。雷敏表示,黄埔区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争先创优,要抓好产业韧性、创新突破、数产融合、市场主体、空间革新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产业韧性。持续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新能源智能汽车等自主可控产业链群。精准产业聚焦,引育发展光通信、基因传递、低空飞行等未来战略级产业链群。实施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就近供应链体系。

二是抓创新突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聚焦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关键新材料、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加快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强化共性基础及核心技术供给。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大高品质产品供给。

三是抓数产融合。加快5G规模化部署,依托国创中心、华为软件中心,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信创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点线面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装备成套数字化产线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打造一批“小灯塔”企业,持续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四是抓市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做细做深做优企业服务,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加快打造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

五是抓空间革新。坚持优化存量、激活流量、用好增量,强化产业发展土地支撑。坚守工业发展底线红线,优化工业产业区块。深挖现有“城市矿产”,建设闲置土地储备信息平台,盘活闲置地块、厂房,探索全方位、系统性增加产业空间供给。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制造业当家,正在加快实施“万亿制造”计划,努力推动工业实现新突破新跃升。


审核:朱宇清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广州   制造业   示范区   广州市   新能源   产业链   集成电路   工业总产值   中小企业   领域   装备   产业   工业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