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海丨第三空间只有星巴克?跟着李白体验成都茶馆里的松弛感


Hi,小伙伴们,在喧嚣的城市里,每天忙碌着工作的你,有没有感觉到生活节奏越变越快了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少了温情,连彼此间微妙的距离感都要很得体。


经历过长时间的隔离封闭,后疫情时代,我们会更渴望走出去寻找第三空间,打破社交间的距离感。


提起第三空间,小伙伴们更多的是不是想起星巴克?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有了第三空间——成都茶馆。




成都茶馆只是一个载体,最重要的灵魂是茶。


从古至今,茶的生活属性和社交属性是密不可分的。许多的文人雅士在生活场景和社交场景中,“茶饮”都是并不可少的主角。


一直以来,茶是专属于中国人的精神食粮,也深受文人墨客偏爱,但我们可以发现,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与茶的故事却很少听闻。


更有意思的是,李白一生饮酒诗数不胜数,饮茶诗却仅有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正是1200多年前李白与侄儿在栖霞寺的不期而遇,让他创作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茶诗。


茶香氤氲间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他们品茶畅叙的美好画面,正是一种很棒的社交状态。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多次记述了四川产茶、制茶和饮茶的情况。


中国是茶的故乡,四川是我国最早种植茶树的地区之一。唐代陆羽《茶经》等也有记载,唐代名茶约50多种,其中有18种出自四川。


早在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就有饮茶之风。在西汉,蜀地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工植茶的记录。


在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为时尚,而且出现了专门的饮茶用具。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专营茶叶的市场。



此外,成都人喝茶在唐朝以前就已成风气了。


著名学者流沙河在《一世居民半茶客》中考证,传说世界上第一家茶馆就开在成都。



四川茶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成都人的嗜茶如命也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茶馆在成都遍布大街小巷的原因了。


茶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我们的文化符号。对中国人来说,茶不单单是饮品,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茶馆这样的“文化意蕴+社交属性”的第三空间内,我们可以饮出人生态度,品出生活百态。


卸下紧绷的神经,放下手中的手机,看着茶馆里热热闹闹的画面,似乎能找到久违的松弛感,心里是不是也会少了几分浮躁


靠在竹靠椅上,“泡”进茶馆浓烈的烟火气中,少了拘束,跟着有缘的陌生人摆起龙门阵。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家大事,谈天说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围在一桌打打麻将,或者为茶博士的掺茶技艺拍手叫好,或者享受一下掏耳朵,一切都巴适得很。


无论是匆匆过往的游客,还是这里的故人,都能在茶馆里找到共鸣。


习惯了都市中与人保持距离的孤立感,才发现从日常孤立的状态解放出来,和互不相识的人灵魂共鸣也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繁华都市里的茶馆,是快与慢、安静与热闹、古老与现代的和谐互补



来成都耍,除了看看大熊猫,品尝地道的火锅,我们不妨尝试到茶馆喝茶去,窥视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感受这里不慌不忙的生活节奏,邂逅身边的小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茶馆   成都   李白   空间   松弛   唐代   孤立   社交   共鸣   属性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