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脱钩”不是美国想脱就脱,数字不会说谎!中国玩具又亮了

看到中美之间你来我往、不断交锋,美国频频对中国祭出各种管制甚至禁运措施,很多人可能都同意中美已经“脱钩”或在“脱钩的路上”,全球化也遇到挫折,但看具体数字却未必如此。最新公布的中美贸易数字显示,中美贸易再创新高,怎么解释?

数字不会说谎,依照美国商务部7日发布的贸易统计显示,中美去年的贸易金额达6905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越了2018年,创下新高。其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金额5367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回到贸易战前的水平。出口153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换句话说,单看中美贸易数字,既看不出所谓的“中美脱钩”, 也感觉不到所谓的“逆全球化”或全球化倒退等,反而看到两国经济对彼此的依赖依旧很深。

但如果不看数据,看双方的政策与动作,确实是让人觉得脱钩、逆全球化等都像“现在进行时”。例如拜登上任后,原先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继续存在之外,对中国的科技战越打越凶,不但中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越来越多、对华为的围剿力道再增强,更纠集盟友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实施更严厉的管制、制裁、禁运。

而美国企业似乎也要离开中国,最代表性的苹果公司,就把印度纳入生产iPhone手机的国家中,而且宣称以后要让25%的手机在印度生产。

问题来了,脱钩、挂钩、全球化、逆全球化,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可以先看看更详细的数据,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明显增加的是玩具和塑胶制品等。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明显增加的是大豆和玉米等在内的谷物类。在特朗普对中国商品祭出关税战后,不少企业把生产线往南迁移,来规避加征关税,其中越南受惠最多。

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玩具等塑胶品增加来看,显然对美国业者而言,即使有加征关税导致成本增加,从中国进口还是最划算,性价比最高! 玩具和游戏类1月到11月达到7.5%,比2018年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

对中国而言,那些会因加征关税而失去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厂商已迁移到东南亚,留下的则是能承担加征关税的厂家,而且经过3、4年之后,也都已成功适应,存活良好。这个结构短期也不会有改变。

至于中国大幅增加对美购买谷物类,是中国本身有这方面需求。在关税战之初,中国曾经用减少甚至不买美国谷物作为报复,让特朗普政府撒了几百亿美元去补贴受损的农民,在与特朗普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大幅增加谷物的采购是重点之一。

不过,现在早已无人再提那个贸易协议了,因此中国增加购买美国谷物类,完全是本身的需求,这种需求会持续存在,当初为了贸易报复改向南美采购,但长期而言,美国谷物价格低、产量大,中国不可能长期拒绝向美国采购谷物。

这其实就是中美经济不可能脱钩的底层逻辑和真实原因,因为彼此对对方的商品有刚需,短期不可能轻易转移,更难完全消减,适合的替代生产或市场本身就不容易找到,甚至中短期内根本就不存在。美国政客们的鼓噪并不代表真实的现状,杂音就是杂音。

不过,美国向中国发动的如火如荼的科技战确实是正在发生的事,这个领域的脱钩,在一定程度恐怕难以避免。

总体来说,在不发生更强烈的冲突和军事对抗的前提下,比较可能的情况是,中美经济不会脱钩,除非某方的商品失去竞争力,否则双边贸易会一直持续下去,贸易额甚至还会增加。最坏情况就是如部份智库预测的,到2031年将减少10%。但涉及所谓“安全领域”的,如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则会朝向脱钩发展,但最终能脱钩到什么程度,其实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飞机和太空相关占出口的比率从2018年的14%降至3%的水平,波音飞机曾是对华出口拳头产品,如今订单低迷。中国也在大力推进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制造和商用。

全球化呢?继续推进!

中国的“世界工厂”、供应链角色会改变,如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等在全球供应链中角色会加重,全球化会更“多元化”,但也更“区域化”,去年全球贸易量继续增加,再创新高,显示即使保护主义再起,但全球化还远远谈不上倒退。

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超乎一厢情愿的操弄和简单的算法,在中美贸易额数据面前,所谓中美脱钩、全球化倒退的说法与预期,还站得住脚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美   美国   中国   数字   谷物   关税   新高   玩具   美元   商品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