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小妾房内过夜,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后下令斩杀小妾

文|米勒尔的猫

编辑|米勒尔的猫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素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称的曹操可谓是实力与争议缠身。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独占大半河山,但却因性格上的敏感多疑,同样备受后人诟病。

某日曹操在一爱妾的住处过夜,怎料次日醒来后,他突然下令处死爱妾。这名小妾到底做了什么,竟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为满足私欲 小妾违令遭斩杀

曹操常年忙于征战四方,随着地位的水涨船高,他也开始自设后宫,收揽了大量年轻貌美的女子做小妾。

不过,不同于其他统治者,曹操并不会长久沉沦于温柔乡,对小妾们也不会言听计从,依旧性情强势。

后宫里的女子繁多,想要得到曹操宠爱并不容易。那时后宫里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若是曹操在小妾房内待的时间很长,就代表他很喜欢这个小妾;若是时间较短,那这小妾就纯属是曹操发泄私欲的对象。

摸清了这个规律后,小妾们个个虎视眈眈,想尽办法的施展魅力,好让曹操多在自己房内停留些时间。但有些人为此竟动起了歪心思,甚至不惜违抗曹操的命令,最终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事情发生于曹操某次率军出征的途中,长期的舟车劳顿,让曹操身体觉得有些疲乏。但彼时战况正紧,曹操并不想因休息耽误战事。

于是,他经过思量后决定先在自己的小妾住处留宿一晚,次日一早再赶回大帐,同部下们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当晚临睡前,为了防止自己忘事,曹操又不忘叮嘱小妾道:

“明日三更时分,务必将我叫醒,不得耽搁!”

之后,曹操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结果等他次日醒来,时间早已是日上三竿。而此刻曹操身旁的小妾,却仍像个没事人一般,神情慵懒的倚靠在曹操身侧,看起来也刚醒来不久。

曹操心中瞬间起疑,意识到小妾违抗了他的命令,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叫醒他。思及此,曹操怒气冲冲的拔出长剑,一脚将那个小妾踹到了地上,质问道:“公然违抗我的命令,你意欲何为?”

小妾被曹操的气势吓坏了,方才的得意洋洋全都荡然无存。在曹操的注视中,她颤抖着说出了没叫醒曹操的原因,结果反而让曹操听得更加火大了。

原来,这名小妾和其他女子一样,一门心思想独享曹操宠爱。如今好不容易盼到曹操留宿,小妾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个争宠的机会。

虽然是招“险棋”,但倘若能凭此飞上枝头变凤凰,那即便付出再大代价,小妾也甘之如饴。就这样,冒着被曹操诘问的风险,小妾违背了他的命令,没有按时叫醒曹操。

勃然大怒的曹操越听越气,再也忍不住心头的怒火。一阵手起刀落,小妾瘫倒在了血泊中,曹操则面无表情的冷哼一声,随后拂袖而去。

曹操生性多疑武断,最烦手下人违反自己命令,将领们尚且如此,小妾就更不必说。而事实上,曹操这种性格的养成,同他早年间的经历也是很有关联的。

杨修之死 聪明反被聪明误

早在同刘备展开的汉中之战时,曹操就曾在军营内直言“吾好梦中杀人”。乍一听,此话多少有些恐吓的意味,但如果了解到曹操早年刺杀董卓失败的事来看,这句话其实更像一种警告。

在曹操自立门户之前,他曾在董卓手下服侍过一段时间。后来在获得董卓认可后,曹操开始萌生了刺杀董卓的念头。

曹操本打算假借“献刀”之名,趁董卓熟睡将其刺杀。然而就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最后一刻,董卓却突然醒了过来,曹操为保住性命,只得放弃刺杀董卓的计划。

从那以后,曹操便对众臣立下了一道规矩,自己熟睡之时无论发生何事,未经允许都不得擅自入内。

为此,曹操还特意做了个测试,夜深入睡时,曹操故意将盖在身上的被子丢到地上,为的就是试探门外的侍从作何反应。

果不其然,门口的一名侍从见曹操被子掉落,出于担心他身体着凉的考虑,侍从便进去将被子捡了起来。怎料被子刚盖好,曹操就忽然睁开双眼,抄起床边的宝剑就刺死了那名侍从。

此事发生后,部下们想起了曹操曾经的话,愈发对其唯命是从,不敢再越雷池半步。可唯独有一人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此人便是曹操之子曹植的幕宾、主簿杨修

不同于那些唯唯诺诺的侍从和部下,杨修一眼就看穿了曹操此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杀鸡儆猴”,当众给自己立权威罢了。被杀死的侍从,说白了也只是曹操提高政治威望的牺牲品而已。

杨修心思机敏聪明,平日里最喜欢揣摩曹操的小心思。某日西凉向曹操进贡了一盒坚果,曹擦看完后写了“一合酥”三字后,便将盒子放到了一边,转身回房内休息了。

过了一会儿,负责收拾的侍从们前来看到了这个盒子,一时间愁眉不展不知该如何处理。放着不管不合适,拿去请示曹操,搞不好会因此丢了小命,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杨修刚好走进来,看到人们都围在写有“一合酥”的盒子前交头接耳,当即就问起了事情缘由。大家将顾虑告诉了杨修,但杨修接下来的反应,却令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只见杨修二话不说的打开盒子,拿起里面的坚果就吃了起来。其他人见状脸色大变,但杨修非但没有理会,反而将里面的坚果全都分给了众人。

“这‘一合酥’,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曹丞相是想让咱们大家伙儿分着吃,所以诸位不要客气了,赶紧拿一块尝尝吧!”

众人听完恍然大悟,纷纷夸赞杨修见识过人。后来此事传到了曹操那里,曹操面上虽然对杨修赞许有加,但却早已暗生杀心。此时还在到处显摆的杨修并不知道,更大的灾难马上就要降临到他的头上。

事情又要回归到汉中之战,由于连续多次在交战中落败,曹操失去了大部分的汉中属地。更糟糕的是,他的得力干将夏侯渊,也被刘备的部下黄忠杀害,军队里的余粮也所剩不多了。

无奈之下,一向主战的曹操也萌生了退兵的心思。某晚,部下进入帐中请示口令,曹操心思恍惚,便随口说出了“鸡肋”二字。结果杨修听闻后,却急忙催促众人收拾行囊,称曹操很快就要下令退兵。

“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丞相下此命令,必然早有退兵之意,如若再不及时收拾,届时丢了财物,岂不是得不偿失?”

众人瞬间秒懂,连忙紧锣密鼓的收拾行囊。曹操得知后大为震怒,抓来部下审问才知道,原来这次又是杨修在背后撺掇。连续两次都被看穿心思,曹操算是彻底忍不下去了,最终果断处死了杨修。

处死杨修后,曹操为了掩饰自己退兵的意图,又硬着头皮率军坚持了几天。结果不但被刘备打退,曹操自己还差点性命不保。要不是他及时逃回了许昌,恐怕早就沦为马超的“刀下亡魂”了。

争议缠身 是非功过后世评

曹操生平最信任两个武将,即典韦许褚。这二位对曹操可谓是绝对服从,还曾多次救曹操于危难之中。但曹操的部下里也出过叛徒,此人便是张绣

某日,张绣趁深夜无人之际,率军突袭曹操。曹操孤立无援,一时间处境变得格外凶险。危急关头,典韦出面拖住了张绣的叛军,使得曹操得以逃脱,可典韦最终却因寡不敌众,不幸死在了叛军之手。

到了晚年时期,曹操多疑猜忌的性格愈发凸显,诛杀华佗便是最好的例子。华佗本来是被请来帮曹操治偏头痛的,结果就因为对方提出要做开颅手术,曹操就起了疑心,认为华佗要谋害自己。

为了防止华佗“暗杀”自己,曹操命人将华佗关进大牢,对其用尽各种酷刑后,又下令杀害了他。一代神医就此惨死,而曹操也失去了最后的治疗机会,没多久也撒手人寰了。

曹操本出身于夏侯家族,因其父亲被过继给一个曹姓太监做养子,这才有了如今的名字。或许正因如此,曹操从小就对身边人心存戒备,长大后养成了多疑的性格。

不管是杨修还是开头提到的小妾,他们被杀都是源于不遵从曹操的命令。然而乱世之中,能留名青史的枭雄,又有多少十全十美之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华佗   米勒   汉中   侍从   坚果   多疑   部下   心思   命令   自然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