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洲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游记

鹭洲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游记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2月11日写于2021年10月23日

为了赶时间,我在荷村的荷村圣境坐摩托车(公交车坐K801到鹭洲路口下车)鹭洲村的鹭洲市场,车费15元。这里也是345路公交车站,西面有池塘,池塘旁边的韦家大街北10号就是桂庭章公祠。

桂庭章公祠为鹭洲村韦氏始祖第八世孙。桂庭章公祠里面放了很多建筑材料,老板(有点像)看到我,就叫我进去参观。对我说,大门左角边墙上的这块碑记你看看。谢谢这位大哥了。“桂庭重建祠碑记”。

“桂庭重建祠碑记”:本祠原始深壹丈五尺,后于光绪乙已岁由祚枝让出房屋壹亩地也,重新增建即交回屋价银叁佰两正特此泐石以垂久远。捐助银两(略)

中和家塾

韦家大街南3号的韦氏大宗祠

鹭洲韦氏大宗祠,原名“韦氏尺五名宗祠”,因韦氏曾有一功名,在朝廷任职,距皇帝尺五,故此得尺五名宗祠称号,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年久失修,白蚁蛀食,导致坍塌。本世纪初,成立了重修韦氏大宗祠筹建委员会,族人们积极响应,踊跃捐资,于2006年10月落成志庆。该祠占地面积280平方米。


韦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的对联是:源远传京兆,族系出大彭。堂号:三治堂

大堂里进门的屏风两边墙上的对联是:京兆家声江湄绵奕业,鹭洲世泽顺德衍东昇。

大堂里的第二对圆柱上的对联是:玉宇生辉棠棣峥嵘光显达。家声重振芝兰祥瑞笑春风。

大堂里的第一对圆柱上的:三相一门世代子孙同沾光泽,治国于本工商学仕共谱新篇。

顺德韦氏太祖泰源公简介:皇宋韦氏徙居保昌,堂号广兆堂。始迁祖,号泰源,其先南雄珠玑巷人也,因避宋末之乱,端平间始迁番禺之沙湾,咸淳间复迁南海之澜石江湄,配陈贤之女为妻,寿终安葬南海澜石江湄鼓磉岗,例以寒食节祭墓,公生三子,皆於宋末咸淳间出生,长号太一历三世,元初再迁今之顺德鹭洲居之,仲号本一迁今之顺德西滘湾头居之,叔号尚一迁今之清远琶岗居之。德隆源远,泽永流长,高厚莫报,建祠崇祀,不过酬其万一。

三治頤亭

鹭洲村的三治燕楼始建于抗日战争前期,由路洲韦氏的有识之士发动海外华侨兴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三治燕楼逐渐淡出路洲人的生活,鲜为后人所知。三治燕楼开设韦氏名人厅、红色文化宣传室、历史书籍流动图书阁等,传播韦氏名人故事与抗日事迹,让其成为延续路洲文化的精神平台,打造成“韦氏文化馆”。

沿着韦家大街西进,小巷地面是石板路,也许这就是“古道”?

路州,顺德乐从路洲村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始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开村,原处在九沙海(河)及细海(河)相交的小三角洲,是白鹭聚集的地方,从唐诗“二水中分白鹭洲”句中取“鹭洲”二字为村名人口以黎、韦、关、周、张、欧、吴、邓、马、黄、梁等姓氏为主。

村内保留周氏大宗祠、悦忠周公祠、嵩岳周公祠、伯能周公祠、原兴周公祠、乔菴周公祠、芸轩黎公祠、东乔黎公祠、韦氏大宗祠、桂庭韦公祠、张氏大宗祠、月池张公祠、光烈祠、观音庙、北帝庙、镇南殿、百岁承恩坊匾、中和家塾、体仁书舍、显西书舍、预庄祖家塾、西街桥等古迹建筑及多棵古树。

有华侨、港澳台同胞约4000人,侨文化浓厚,侨捐项目突出,为侨服务工作多样到位,促使路州成为侨文化盛名远播的村落,韦应恒、黎时煖等华侨同胞热心家乡建设,踊跃捐输。评为2017年度全国为侨公共服务示范单位,是广东省8个获奖单位之一。醒狮龙舟文化浓厚,周家狮韦家狮远近闻名;2010年顺德文塔旅游局和乐从人民政府在路州合力建成顺德龙舟俱乐部,俱乐部屡次在国际与国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当柏油大道各处铺开,商业中心拔地而起……繁华闹市中,一条千年古村仍保持着“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隐世安然。

一个乡村的命名,一条古道的保存,一间祠堂的民俗,一座学校的背后故事,一方水土一方人……专属路州的人文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样的路州村你值得你来感受。

建村千年以上的路州,众多藏满故事的古建筑如精灵般在岁月中蹁跹。明清时期通往广州的大彭古道,当年古道上的更楼诉说着数百年变迁;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周氏大宗祠,灰塑人物、鸟兽、花雕栩栩如生;明朝万历皇帝钦赐给104岁老人的“百岁承恩”石匾……

沿着“古道”巷道走几十米就到了大彭古道更楼。这就是被村民保护了起来仅存的唯有当年的一座更楼。它三面红砂岩构筑的大彭古道更楼保存均十分完好。

大彭古道更楼始建时间不祥,重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楼坐北向南,面宽4.2米,井深4.9米,高两层。当时大彭古道更楼具有防外贼与作为入村通道双重作用。

历史上,鹭洲村这条通往省城广州的交通要道,称为大彭古道。如今,大彭古道虽早已湮没了,但被村民保留着当年的一座古道更楼。

关氏大宗祠在关家聚龙街1号

关氏大宗祠大门的对联是:世德精忠著,孙谋大义诒。


显西书舍在大街北一巷12号。

大街街口的福星里门坊。福星里门坊两边的对联是:福寿绵绵同日永,星光灿灿与年长。

英灵古庙,英灵古庙大门的对联是:德容静镇凝金阙,法服高悬炳玉虚。

西街直街西

西街直街西五巷2号的古屋。山水画。

镇南大将军庙,又称公庙,始建于清关绪年间(1875年--1908年),供奉镇南大将军。镇南大将军为古代军事官职,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之一,征伐叛乱,镇戍四方,能治国安帮,为众生消灾解难,保平安的百姓守护神。每年农历四月初十为镇南大将军诞辰,村民信众进庙上香敬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神位两边的对联是:镇众沐鸿恩年丰鹤寿,南公施庇祐宅吉人安。

兴华望楼

兴华望楼位于兴南坊兴胜兴华社,兴建于民国十九年(1931年),于2009年重新修葺。当年兴建兴华望楼主要目的是为了警戒御敌,守护村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洗礼中,墙身上留下一个个弹孔,无声地诉说着日军的罪行,如今,兴华望楼即是鹭洲村历史沧桑的见证,有是彰显鹭洲村历史的特色景观。

兴华望楼前面的古井。

芸轩黎公祠

芸轩黎公祠大门两边的对联是:芸发家声远,轩扬世泽长。芸轩黎公祠:芸轩公为黎氏第七世孙,芸轩黎公祠重建于2005年,面积约900平方米。

路洲村史馆

菊涧黎公祠,菊涧公为黎氏第六世孙。

南来黎公祠

观音堂

观音庙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1983年,2000年重建。高巷:高巷门楼建于清道光十三年五月(公元1838年5月?应该是公元1838年7月),实为周家门楼。

周家聚德大街。

嵩岳周公祠。嵩岳周公祠位于周家聚德大街19号。是嵩岳公为周氏裔孙,公祠建于咸丰年间。

光烈祠。位于周家聚德大街20号。光烈祠坊间称姑婆庙,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烈祠在鹭洲海水埠旁,纪念烈女周氏周氏为明代进士刘元之妻。由鹭洲周姓笃祜堂族人建造,每年农历三月十九为姑婆诞。 据巜顺得县续志》记载:光烈庙在鹭洲北海旁,祀宋进士刘元妻周氏。现光烈祠于2019年集资重建。

悦忠周公祠。悦忠周公祠为周氏裔孙。位于周家聚德大街22号.

体仁书舍位于周家聚德大街24号,体仁书舍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半闲别墅位于周家聚德大街25号,半闲别墅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建于民国1947年间,为周家坊聚德俱乐部。

周家聚德大街全景。

原兴周公祠。位于周家聚德大街29号。原兴公为周氏第三世孙,与林叟公和伯能公是同辈兄弟。

伯能周公祠。位于周家聚德大街31号。伯能公为周氏第三代世孙,林叟公和原兴公是同辈兄弟。


林叟周公祠。位于周家聚德大街35号。林叟是周氏的第三代世孙,伯能公和原兴公是同辈兄弟。

墙画:划龙船。鲤鱼跳龙门。

月池张公祠,位于张家张地街五巷1号。月池张公祠,月池公为张氏的第三世孙。

张氏大宗祠,位于张家张地街五巷。大门两边的对联:曲江德泽,热国家声。

鹭洲涌边的大榕树。

东头大街的壁画,手绘长廊.

扒龙舟、舞醒狮、过春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绘在古旧的砖墙上,蜿蜒地出现在街巷中。


鹭洲村的墙绘“爬上”了一座座的民居,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绘,将村里的流金岁月,绘制成一道别样风景线。以画载史,再现龙狮、祠堂、华侨文化。

沿着乐从鹭洲大道旁的韦家大街南、北两条街步行,街边房屋的墙壁上都画上了色彩鲜艳的作品。路口处的9号房屋,墙上是孩童在听私塾先生授课的情景画。韦氏宗祠附近,一幅长约5米的墙画透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一条流淌的小河边有拱桥、有枝丫、有古屋。鹭洲市场背后的黎氏宗祠周边街巷,也遍布着精彩墙画,其中一条长廊画作更是再现了鹭洲村从公元964年开村至今1050年的历史变迁。

鹭洲村墙绘以“温情家园·人文鹭洲”为主题,手绘长廊长约1.5公里,墙画共65幅,全面展示了鹭洲村独特的祠堂、华侨、榕树、龙狮等文化。展现了鹭洲村的历史故事。

龙舟文化深入民心。在墙绘中,有多处展示了村民扒龙船的情景。而在村民心中,醒狮文化也同样重要。

鹭洲最开始是鹭鸟栖息的地方,小桥流水,还有鹭洲20多座祠堂,祠堂附近总有榕树,这些都在墙绘中体现出来了。

当祠堂的青砖上绘出了春节点鞭炮、龙狮起舞的热闹景象时,村民感受到老屋换“新衣”的惊艳,纷纷转而乐意在墙上作画。这种做法可以让年青一代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黎氏杂货铺。新年的欢乐舞狮、小桥流水人家、黎氏杂货铺……每走过一个街角,便有一处惊喜等待过路人发现。对于鹭洲村民来说,每一幅墙画都能勾起他们的回忆,或引起强烈的共鸣。

古井与黎氏杂货铺。

东头大街的古榕树。

东头大街和古榕树旁的东圃黎公祠

东圃黎公祠为黎氏的第三世孙。

东头大街的古榕树和社稷坛。

百年古榕 饱经风雨 气根护体 岿然屹立。

黎氏大宗祠

据碑刻所述,“四进两廊式”的鹭洲黎氏大宗祠建于明朝崇祯庚辰(公元1630年)。历经同治六年、宣统元年的重修以及近年来的修缮、活化,祠堂原貌至今保存完整。该祠堂曾作为路州小学使用,成为了一代路州人的共同记忆。

“四进两廊式”的黎氏大宗祠最具特色和文物价值,建于明崇祯庚辰年(1630年),清同治及宣统年间先后重建,至今保存得十分完整。除了各种雕花抬梁、木刻石雕外,甚至当年祠堂竣工时作为贺品的4幅围屏锦帐都还保存完好。

祠堂内保存有雕花硬木屏上刻有“累世恩宠”、“奕世科名”等字样,成为黎氏先祖获得科甲功名的见证。而祠堂内红底金字的“余庆堂”三字是由黎子流先生在2000年时书写。在2006年,黎氏大宗祠被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黎氏大宗祠历经同治六年、宣统元年的重修以及近年来的修缮、活化,祠堂原貌至今保存完整。该祠堂曾作为路州小学使用,成为了一代路州人的共同记忆。

周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的对联:加学兆濂溪,朝索谦得心。

清光绪丁亥(1887年)由星衢公倡建,堂号取为“笃祜堂”民国八年(1920年)、1996年、2000年均有重建。坐北向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面阔22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1087平方米。

周氏大祠堂是三大祠堂之一,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近130年历史,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年廿八,村里的有空的人儿都自发来祠堂帮忙“洗邋遢”,不单单是清洁祠堂,还有村里的卫生。渐渐地,这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延续至今。正是因为村民的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令村子有着一种温暖和团结。

周氏大宗祠和黎氏大宗祠都非常漂亮,特别是头进屋脊上的灰塑与梁架上的木雕,工艺精湛,装饰豪华。

两大祠堂大厅中都有刻有朱柏庐《治家格言》的屏风,可见当地家族祖训的严厉。这两间祠堂都曾遭受到破坏,周氏大宗祠受到的损坏更严重,据闻后来重修时参考借鉴了旁边的黎氏大宗祠。

周氏大宗祠位于乐从路州。清代光绪丁亥(1887年)建,民国八年(1920年)、1996年、2000年均有重建。坐北向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面阔22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1087平方米。单檐硬山顶。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屋脊雕有灰塑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前廊为雕花抬梁式梁架,均为人物及花卉雕刻。两扇大门上绘有门神,门侧置两块花岗岩抱鼓石。

第二、三进面阔各三间,进深各三间,均为穿斗式梁架。二进有刻着清代书法家、前贵州政务厅长陈官韶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的硬木屏风,屏风按原貌重造。除中座的壁画重新绘画外,内墙上的壁画基本上还保留原状。

老树的须髯底,檐下长廊石凳上,总有几位长者手执葵扇,把乡村的历史娓娓道来。百年古榕 饱经风雨 气根护体 岿然屹立。

塘边长巷街。

乔菴周公祠为周氏的第七世孙,与晓堂公是兄弟。

明朝万历年间,在路州百岁坊中心巷(现“承恩巷”)住着路州黎氏第九世祖黎成南的妻子——南海潘氏。潘氏勤俭持家,贤良淑德,受人敬重,享年一百零四岁。

彰表黎弼妻潘氏贤孝闻名乡里,在其102岁时设百岁承恩牌坊。

百岁承恩。当时,百岁老人甚少,为表彰潘氏的长寿及优秀品格,皇帝特钦赐一排巡廊(约一米宽,用杉与瓦在靠街的屋边盖成,可避雨乘凉),并将该坊赐名为“百岁坊”。万历丙午年仲秋(1606年),顺德县候为谢恩,提笔书写“百岁承恩”四字雕刻在石碑上,放在百岁潘氏所住的中心巷巷口之上。

一块石匾,守望百岁坊四百年;一排遮雨巡廊,庇护村民在雨中讲述了路州村的数载故事。村内,总能找到长者们回忆古史,畅谈未来的身影。

天真而富有激情的年少时光早已逝去,如今,老者们尽享膝下儿孙之乐。村屋前清凉的石板凳上,老人摇着葵扇,小孩晃着双腿,在老人们明亮的目光里,小孩们能读出长篇故土文化。

路州宗族文化兴盛,村民聚族而居,黎、韦、关、周、张五个姓氏的宗族祠堂是村民供奉祖先,联谊叙情的场所,还曾是兴办教育的场所。茂密参天的大榕树下,长者们曾望着修缮后焕然一新的祠堂,忆起刻苦夜读的孩童时光。

古村的一棵树,一座桥,一片瓦,都藏着一段动人岁月,寻古探今,一同追寻专属乡村人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顺德   宣统   光绪   佛山市   宗祠   祠堂   广东省   古道   对联   村民   游记   大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