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绍兴古城半部地方史的这个景点,真地很值得您去游玩!

肆虐三年之久的新冠恶魔终于暂时不再伤人了!前几天,趁着晴天丽日,我重新又去浏览了一下位于绍兴城西北隅的卧龙山,真像又一次重读了有关绍兴古的半部地方史志,下面就让我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和朋友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半部史志的具体内容吧!

①春秋战国:飞翼楼、文种墓、越王台(殿)这里记述了那个时期吴越争霸的那段历史,其中又包含着卧薪尝胆、投醪激士,鸟尽弓藏等许多动人的故事。









②唐宋时期:唐宋摩崖石刻、清白泉和清白堂。

府山公园内有一组摩崖石刻,也是一处较为珍贵的历史遗迹。根据府山公园飞翼楼下的景点介绍,靠近此楼的摩崖石刻共有4块,分别镌刻于唐、宋、明等朝代。一块是唐贞元开山刻石,记述的是开山日期;一块是“种山”两字,系越国大夫文种墓在此得名而记;一块是“於越”两字,是禹王六世夏历帝少康封给庶子的领地。最后一块是“动静乐寿”四字,系明朝绍兴太守、三江闸建造者汤绍恩所书,楷书横披,每字有30厘米见方。

在此处摩崖石刻的上方,另有一巉岩突兀峭立,在其同一岩面上分别刻有3处石刻。石刻之一:“贞元己巳岁十一月九日开山”,共12个字。贞元己巳,即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卧龙山在唐代作为浙东观察使后园,是地方官吏游乐之处。唐贞元五年,皇甫政在任,该题刻也是卧龙山现存有确切纪年的最早摩崖。石刻之二:“后三百年元佑戊辰,杨杰、张询、朱巩、戚守道登卧龙山”,共21个字,题名在唐贞元开山题字之左。元佑戊辰,即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它距唐贞元己巳正好是三百年。而在贞元、元佑两刻底下,是第三处石刻:“绍圣二年十二月,晋江吕升卿明甫,以提点刑狱摄领州事,数与宾佐宴集卧龙山”,共计32个字。

其实,府山公园内的摩崖石刻远不止以上7块。另有飞翼楼下北坡岩壁一处,越王殿后岩壁上“龙湫”两字,以及穆得臣等题名、吴明可诗刻、汪纲题名3处摩崖。府山摩崖石刻共计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年代题刻12处。现为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府山公园内现在也已重新挖掘和整修了由宋朝大作家范仲淹知越州时的遗址“一清二白泉”。宋宝元二年(1039年),范仲淹因遭贬黜,徙知越州,在越就职一年雨顺风调。范在龙山时,发觉岩山间有一废井,井中有泉,使人清除以后名叫“一清二白”。范仲淹将此被视为“一清二白”之名,不但取其色调清澈,并且在那时候行贿成风的自然环境中以一清二白劝诫自身。

③清末和民国时期:纪念秋瑾女俠的风雨亭和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 风雨亭位于府山西南峰,为单檐六角亭,1930年初绍兴市民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建,亭侧耸立烈士就义前的绝笔“秋雨秋风愁煞人”石碑,亭名取其中“风雨”二字,亭匾由田恒手书,左右石柱镌刻孙中山先生1916年亲临府山时,致祭秋瑾题写的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当年秋瑾被押到衙门后遭到严讯,挥笔写下“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字,作为交给清政府仅有的“供词”。 建国后风雨亭几经修葺,最近一次是在近几年,成为后人缅怀先烈的胜地。


府山烈士墓位于府山东南麓,建于1953年,墓地呈长方形,靠山而建,坐北朝南,横宽11.8米,纵深5.35米,四周用条石砌筑,上覆封土,墓前砌青砖墙,墙正中嵌有石碑,石碑上是著名书法家徐生翁题写的“革命烈士之墓”。 烈士墓前耸立的纪念碑建于1959年,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祭文,东西两面分别是“浩气长存”“万古流芳”。

墓里安葬1949年5月解放浙江渡海作战和剿匪战斗中牺牲的60多位英烈,均为无名烈士。

此外,在最近一次对府山公园的改造和提升时,还新增和重修了不少很值得一览的建筑,例如像三蓬亭、澄怀亭、古越龙山碑、雷公殿、火神庙戏台、文种墓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绍兴   龙山   卧龙   烈士墓   摩崖   景点   开山   石碑   石刻   烈士   古城   风雨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