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大地震特点和地震前后的那些现象以及古代张衡地动仪

话说之前我们周末聊经常聊那个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引发更多地壳运动,一方面全球变暖通过融冰化水,让海洋质量大增,给予地壳更大压力,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下,引发更多的地壳运动;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下海洋的积温效应大大影响着洋流,大气运动与降水和气候。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2022年年初1月15日(农历十二月十三)来了个汤加火山大喷发,今年元宵正月十五刚过,2023年又来个土耳其大地震,都是在月圆之夜十五左右,真是让人不省心,地震爆发现场的场景,让许多地球人住在地球上都睡得不安稳,尤其地震带上的那些人或许更是如此……都说地球人科技牛B,地震的惨烈现场告诉地球人,我们还大的进步空间。

火山喷发

地震,作为一种地壳或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有人统计发现,大多数大地震都发生在夜晚或凌晨时候,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1976年7月28日(农历初二)凌晨三点多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就超过24万人,就发生在凌晨大家熟睡的时候;1906年的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在凌晨5点12分发生,1906年5月22日智利发生8.9级大地震,在日落后19点11分发生,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7.3级大地震,发生在凌晨5点46分发生……这种夜晚或凌晨发生的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非常庞大,原因是大家都在睡梦或夜色中,这次土耳其大地震,而且是连续两次大地震,目前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万人。

为什么大地震喜欢夜色突袭?

在夜晚的时候,月球出来了,月球的引力会让地壳承受更大的外来力量,从而让本来已经出现的挤压平衡被打破,推动地震的发生,因此,不少大地震都出现在夜晚或凌晨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涨潮退潮等现象也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影响。海洋在涨潮或退潮过程中,这种涨退的动作本身就对地壳构成一定程度的挤压,而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洋的面积和重量更大,这种挤压和推动作用也会更加剧烈。数十亿年来,月球和太阳的外来引力及海洋本身的变化(化水成冰,融冰入水)在地壳运动中是占据很大的角色的。

地球的潮汐

在这次土耳其地震发生的时候,许多目击者还拍摄下了蓝色的地震光,小编感觉这种地震光和闪电来自云层间的剧烈摩擦生电类似,这种地震光也应该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剧烈碰撞或摩擦之后产生的高频电磁波与大气相作用后产生的发光现象。是否可利用此类某地出现电磁波的异常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电磁波监测进行地震提前预报,争取救命时间?

地震光

有很多人研究发现,在很多地震发生后,常常伴有各种各样的降雨或降雪天气。比如: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地震,20日至22日,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过程,局地并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区地震、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期间,灾区均出现降雨天气,部分区域发生滑坡泥石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2日,日本地震后受灾最严重的仙台地区开始降起鹅毛大雪。

中国国家地震局研究员高建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地震后出现降雨或降雪是以前发生过的自然现象,汶川、唐山地震后均出现降水,这属于地球热量释放后与冷空气结合所致。

小编觉得,这种地震前后聚集在灾区的降雨或降雪或干旱等天气现象的出现,还可能和当地地壳内部发生的质量或引力变化有关,内部地壳运动后,可能质量(或称引力)发生了突然变化,使得地表上的气体或液体受到的引力发生变化,比如我们在桌上洒一堆铁粉,放一块磁铁,突然的磁力变化会让铁粉的分布也跟随变化。如果某地区一直干旱后不久突然出现地震,可能当地的地壳内部出现了质量或称引力的增加,引力的变大让地表大气的气压更加强大,周边的大气无法进入,从而出现干旱(当然也可能是和地壳内部的持续放热相关)。而地震后出现降雨或降雪则可能是地壳内部某区域的质量突然变化让引力突然变小从而使得地表气压突然变小,周围的高压大气水汽集聚而来填补。此外,地震从地壳深处传到地表有一定的时间差,地壳内部的热量变化和释放也影响地表出现的各种现象。

磁场与铁粉分布

为什么气象异常与地震有关?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震前会出现“热异常”和“大气浑浊”现象。尽管季节不同,地区有别,许多地震前都出现特别闷热、暴热等与当时季节不协调的气温。震前的“大气浑浊”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些异常现象可以用地震前后出现的“地气”加热效应和污染效应来解释。根据一些“地气”的测定表明,其中成分很复杂,并因地而异。其中往往带有颜色和气味,造成大气污染;还含有大量吸湿性的、带电的气溶胶。它通过本身携带的热能和含有的大量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而引起“热异常”。


除此之外,地震来临时的气象异常现象还包括风、云、雷、雪等等。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证明: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甚至认为,是这些高气压和强风引发了地震。

地震云与地震波的干涉

日本的一位担任过奈良市市长的健田忠三郎能根据天空中的云彩预报地震。1978年3月6日上午,这位市长正在参加一次记者招待会,他指着天上云对记者说:“这就是地震云,不久会有一次强烈的地震震动日本广大地区。”结果,就在第二天,日本附近的海里发生了7.8级地震。

根据空中云彩的形状、颜色预报地震在我国亦有记载。1935年成书的宁夏《隆德闲置》就明确写着:“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地震的危害

这些天气现象在小编看来都可能和当地的地壳内部质量或引力变化相关,或者和地震波的干涉有关(如地震云可能是地震波干涉后的表象)。据说中国汉代时候张衡发明地动仪用于预测或记录地震的发生,但是因后来该仪器在战乱中丢失了,内部的构造一直没有人知晓,从古人文字的描述和地震仪的外形设计上看,其可能利用探测地震波进行观测,其圆筒形设计类似汉代的击鼓,这个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很可能是通过将传来的地震波在仪器内部进行加强(或共振加强)或还原地震波传来的方向的方式来探测地震,可能还利用到了波的干涉原理或共振,地震波也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种波,鼓型的外观设计很可能就是当时古人通过借助鼓的振动启发进行设计这个地动仪的,小编觉得当时地动仪内部设计可能还用到了液体或水。

今人造出来的张衡地动仪模型

之前多期的周末聊中我们聊了许多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灾难等发生的相关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继续,如果夜晚要睡个安稳觉,那么地震带和火山带所处的地区那当然是不能居住。这次的土耳其地震和以往发生的大量大地震都是发生在地震带上,只是时间来得早和迟而已……买房定居要注意噢!

来自中国政府网的全球地震带分布图

来自中国政府网的全球地震带分布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地动仪   大地震   地震波   土耳其   现象   地壳   日本   引力   古代   发生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