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Nike 控告 Bape 的事件中,对当下球鞋圈的两个问题的讨论


在上个月的 25 日,Nike 正式向法院提出对 Bape 的诉讼,鞋圈为之震惊。因为 Bape Sta 鞋款诞生至今已有约 20 年的时间,即使圈内圈外的人都一致认同 Bape Sta 的设计是源自 AF1,但长期以来算得上是相安无事。


就在这起法律事件还没有下文之时,Nike 再次出手控告加拿大的体育品牌 Lululemon,主要是称其侵犯了 Flyknit 的专利。Lululemon 的发言人则强硬声明“法庭见”。


鞋迷们对 Nike 这两起连续的法律事件各有看法,也玩起了梗,如“Nike 法务部今年被安排了业绩指标了吧”、“把 Bape 养肥了再杀”,还引用了电影《教父》中的台词“Nothing personal,it's just business”,等等。


但结合这两起案件中的控诉重点,前者是外观设计的侵权,后者是科技专利的侵权,分别衍生出当下球鞋圈的两个问题的讨论:Bootleg 球鞋的盛行与球鞋科技创新的不足。



Bootleg 文化的声音

越来越大



根据 Nike 上交法院的文件,Nike 声称 Bape Sta 从 2005 年进入美国市场后已经构成侵权,直到 2021 年之前,Bape Sta 在美国的销量相较于 Nike 而言属于微不足道,但在 2021 年之后,Bape 在美国逐步扩大了鞋类业务,并且开始销售更多的 Nike 标志性鞋款的抄袭作品,迫使 Nike 提出诉讼。


简单来说,就是 Bape 正在占据 Nike 在美国的更多市场份额,并且还抄袭了更多的鞋款。



实际上早在 2009 年,Nike 就曾与 Bape 进行过交涉,最终导致了 Bape 关闭了其大部分在美国的店铺,并大大减少了 Bape 在美国的业务。只要 Bape 仅仅维持自身在亚洲的业务,那么 Nike 就不会把事情闹上法庭,这便是双方能在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的原因。


到了 2016 年,Bape 通过重新设计 Bape Sta 的外观,通过细节的改动,尽可能减少与 AF1 的相似度,凭此尝试再次打入美国市场,但反响平平。



随后在 2021 年开始,Bape 重新推出了 Bape Sta 的原始版本,并且还频繁与 JJJJound、solebox、漫威、Heron Preston 等品牌进行联名,大举进军美国市场,成为了本次诉讼的导火索。



大致了解完整个事件的脉络之后,其实也大概感受到了 Nike 对 Bootleg 球鞋的态度:可以抄,可以卖,但“声音”不能太大。


譬如在 2020 年,Nike 控告了洛杉矶的民间艺术家品牌 Warren Lotas,后者因为 Travis Scott 等 icon 上身其服饰而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晋大热品牌。而让其热度涨至顶点的,则是因为其制作了一系列与 SB Dunk 的经典配色十分相似的球鞋,加上转售价的疯狂,引起了极大反响,使得 Nike 不能再对 WL 不管不顾。



同样的,布鲁克林的艺术团体 MSCHF 与歌手 Lil Nas X 在 2021 年合作的 Air Max 97 Satan 凭借着明星效应和鞋款使用了真人血的设计,即使发售价高达 1018 美元,这款 Air Max 97 Satan 也在几分钟内就销售一空;随后还因为其包含了“恐怖思想”引发了一系列抨击,当即成为了热议话题,随后也遭到 Nike 的控告。



这两个品牌的事件也体现出了 Bootleg 球鞋在当下环境中不容小视的影响力。除这两个品牌之外,国外有大量的制作 Bootleg 球鞋的单位冒出,如 FUGAZI、Orée New York、Vandy、 I Never Heard Of You、VOGALSTAND 等等,这些单位分别用“手枪”、“自由女神”、“中指”图案甚至融合 Rick Owens 的设计来改制,Drake、Bloody、Lil Yachty 等 明星 icon 都是受众。



慢慢地,原本保有很强烈的“小圈子属性”的 Bootleg 文化变得比以前更加大众化,这种现象在国内也有体现。打开国内的球鞋转售 App,搜索关键词“定制”,便会出现数量众多的层出不穷的 Bootleg/定制 鞋款,某些的售价也较为高昂。



而 Nike 并没有对大量涌现的 Bootleg 单位进行“无差别轰炸”,一来必然是精力不足对付庞大数量的单位,二来则是这些单位也仍在 Nike 的态度的范围之内。“声音”变大的是 Bootleg 文化,除控告对象之外,这些单位的“声音”不过是二三分贝罢了。


只是本来就颇有争议的 Bootleg 文化被放大之后,当中的弊端也被放大了。几乎全都是民间单位或小体量品牌制作的 Bootleg 球鞋,设计或质量必然参差不齐,经常也有玩家吐槽不少 Bootleg 鞋款看着比 Fake 还要 Fake,但这种野蛮生长的现象,根本就无法管控。Nike 对 Bape 的控告,站在 Nike 的角度去想的话,有点像是无奈之举罢了。



球鞋科技的革新

越来越小



而对 Lululemon 的控告中,Nike 声称,由于 Lululemon 出售 Chargefeel Mid、Chargefeel Low、Blissfeel 和 Strongfeel 鞋,它遭受了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Nike 表示,其三项专利索赔的重点是纺织元素,包括鞋类上的针织元素、网状区域和管状结构。一项专利声明还涉及鞋类的性能。基本就是直接指向 Flyknit 科技。



另外在 2022 年的 1 月份,Nike 也曾控告 Lululemon 的家用 Mirror 健身设备和相关应用程序侵犯了其在 1983 年提交的一种交互式锻炼设备的专利。


关于这起案件,我把目光聚焦到“科技”上面。Nike 在 08 年推出 Flywire,12 年推出 Flyknit,皆是划时代的球鞋技术,但距今已有 10 年以上之久。在 Flyknit 的基础上推出的 Flyweave 技术,反响远不及前者。



在这 10 年的时间内,adidas 研发了 Primeknit,Reebok 有 Ultraknit,另外 Puma 的 EvoKnit,Asics 的 Kayano Trainer Knit,以及国内的李宁、安踏等运动品牌加上如今的 Lululemon,都拥有各自的“编织鞋面科技”。


Nike 与以上的品牌都有过大大小小的争端,法律上的问题我不懂,不会判谁胜诉;但却能看到球鞋科技似乎有种止步不前的颓势。


一直以来凭借球鞋科技的领先而处于运动鞋领域的龙头的 Nike,在 Flyknit 推出之后到如今的这大约 10 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再次带来划时代的科技革新。Zoom X、Vapormax、Adapt 等等的出彩程度完全无法与当年的“Fly”系科技相提并论。



科技革新的停滞,影响了鞋款外观设计的升华,再加上五年前开始把重心放到了 Air Jordan 1、Dunk 等旧鞋款的回潮之中,直至今日,玩家们在一边吐槽的同时,一边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新奇的领域——AI 设计。



前段时间刷爆了社交媒体的 Nike x Jacquemus AI CONCEPT,出自创意团体 RAL7000STUDIO 之手,让玩家们直呼比官方正式合作推出的单品要更好,若是能成为现实,更愿意为其买单。



另一位互联网艺术家 Str4ngeThing 取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利用 AI 技术呈现了一系列的 Nike 服饰和鞋款,在社交平台上火速爆红,短时间内激增了大量粉丝。



AI 技术所作的设计能够更大限度地摆脱现实中的限制,所以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和热议,国外更是已经出现了针对 AI 生成的设计作品或艺术作品的交易平台 Dreamsands,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市场,就如同是之前诞生的 NFT 球鞋一样。



从这两起控告事件衍生出的“Bootleg 球鞋盛行”与“球鞋科技创新的不足”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反映着旧式球鞋文化逐渐式微的现象。忠实的球鞋爱好者当然不太想看到这种局面继续变坏,但已经聊了有三、四年的“后球鞋时代”,用一句广东话的歇后语就能够说明:鼻哥窿担遮——鼻毛(避无)可避。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球鞋   美国   鞋类   声音   两个   专利   单位   事件   品牌   文化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