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看到了一本书

与张昌华先生相识差不多八年了,与他认识,也是极其偶然的。我在上海书城找工作用书,于千万本书中,偏偏就看中了一本书名为《百年风度》的书。经与出版社联系,很顺利地,这本书就在我们的报纸上连载了。虽然每天的连载上有作者的名字,但我很快就忘记了。突然有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很浓重的苏北口音,他说,他叫张昌华,是我们正在连载的《百年风度》的作者。就是这一个电话,使得后来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很自然地,张老师就成了我的作者。他与我的父母是同辈人,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却不改一位老派文人的周到和儒雅。岁月的沧桑,未曾遮掩他向所有朋友发散出的温暖。从他的文章中,我了解了在他的编辑生涯中交了很多的名人朋友。王映霞、吴祖光、萧乾、文洁若、周有光、苏雪林、林海音、杨苡、黄宗英、聂华苓……不胜枚举,而且不是泛泛之交,他是用心去和他们交朋友,这些名人也把他当作自己人。譬如九如巷的张家姐弟张允和,以及他们的后代沈龙朱一直给他寄家族自办刊物《水》,张允和给他写信说:“你是张家的好孩子,奶奶舍不得打你。”编辑做到这个份上,真是让我这个同行感到惭愧。我也曾和很多名人有过工作上的来往,但仅限于工作,有时工作调动后,就失之交臂了。而张老师会时隔很多年,从南京到上海、北京看望这些老人。曾经有几年,他坚持每年来上海华东医院看望黄宗英,后来因为疫情才不得不中断。

有一天,张老师发微信问我,有一个很好的故事要不要,和当时正在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同时代的。故事的主角是著名作家凌叔华、陈西滢之女陈小滢,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她为了上战场,以14岁的年龄写下一封血书,宣誓:“以个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奠国家民族亿万载不朽之根基。”并且他展示给我看那封信的照片,我看了之后,仿佛感受到了照片所传递的热血沸腾,立刻说:“这篇稿子给我吧!”稿子刊登后我发在朋友圈,被一个师兄看到了,师兄想去北京拜访陈小滢,在征得小滢先生同意后,我把联系方式给了师兄。师兄的访问很顺利,意外收获的是,在他们的谈话间帮小滢先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闺蜜。这位闺蜜是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先生的妹妹周徵佑,她俩结识于少女时代,没想到过去那么多年还能重续前缘。对我来说,更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周徵佑阿姨是我儿时的邻居,我们住在同一个大院,经我无意中搭线,竟让这么遥远的两个人重新联系上了。

我把这件事告诉张老师,他并没有表示特别地意外。他帮助别人找到亲人才是格外地曲折和传奇。在和林海音的来往中,他得知林海音在墨尔本的女婿张至璋寻找父亲的事,但因线索太少,如同大海捞针。然后他就用自己的稿费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终于获得一位神秘女士的帮助,辗转找到了张至璋的堂弟。虽然张至璋的父亲已经去世,但他寻访到了父亲和他们分离后的生活轨迹以及遗物,后来写成了一本书《镜中爹》。很多年前,我看过这本书,感叹不已,直到张老师给我一篇稿子《林海音的手表》时,才知道书中有个关键人物,就叫张昌华。(许云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苏北   墨尔本   泛泛之交   稿子   北京   上海   师兄   风度   父亲   顺利   意外   名人   编辑   作者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