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婴儿工厂”:男性强行让女性怀孕,把新生儿贩卖赚钱

在非洲尼日利亚,普通民众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每个女性结婚后通常会生5-6个孩子,儿子生得越多越好。

一些地下工厂专门哄骗或强迫当地年轻女孩生下孩子,把婴儿当成商品售卖,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婴儿工厂”。

“所有女孩一旦进去,就别指望出来,除非把孩子生下来。”一名女孩逃出魔爪后心有余悸。

尼日利亚警方不断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但依然难以杜绝这种现象。

尼日利亚的“婴儿工厂”是什么样的恐怖存在,为何在当地如此猖獗和盛行?

慈善伪装下的邪恶

尼日利亚是一个多宗教、多种族的国家,未婚先孕是社会禁忌,当地法律也不允许堕胎,一些未婚先孕的少女面临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遭到家人毒打。

贫穷的女孩怀孕后,通常会去慈善医疗机构寻找帮助,咨询该如何处理。

有些医疗机构承诺会给女孩们提供免费吃喝和住宿,还能额外得到一笔收入。

17岁的未婚妈妈乌格乌·克丽丝特布尔和男友谈恋爱后,肚子里有了小宝宝,但她告诉家人时,却被毫不留情地赶出了家门,因为这会让家族蒙羞。

克丽丝特布尔找到男友后,男友也不想承担责任,选择避而不见,极力撇清关系。

女孩走投无路,只好找到一家医疗机构避难,生下孩子后再作打算,像她这样的女孩有很多。

女孩们“喜滋滋”地入住后,发现自己的行动失去了自由,过起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很多怀孕的女孩们挤在一起,里面的环境脏乱不堪,斑驳的墙面掉着灰,吃饭饥一顿饱一顿。

从进入医疗机构的那天起,这些女孩肚子里的孩子就已经被明码标价,成为即将出厂的商品。没有社会地位的女孩无力反抗,只好忍爱着糟糕的环境,把孩子生下来后才能离开,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孩子抱走。

原先承诺的提成和收入很少兑现,就算偶尔有机构“大发慈悲”,也只有区区的100美元左右。

这些伪装成慈善医疗机构的诊所或医院,有合法资质,但暗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是买卖婴儿的中转站。

被抱走的孩子都流入了黑市,一部分卖给人贩子从小干苦力,一部分卖给中产阶级不能生孩子的富人夫妇。

这些诊所或医院使用的是连哄带骗的手段,被抱走孩子的女孩并不是最惨的,而一些更邪恶的地下工厂为了牟利,手段更为残忍。

近年来,尼日利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迎来了人口大爆炸,人口已超过2亿人,GDP也超过了南非等国家。

但尼日利亚人口年龄非常年轻,平均龄只有18岁左右,就业环境极其内卷。

一些青少年为了谋求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四处奔波,人力也成了不值钱的东西。

尼日利亚的最大城市格拉斯,人口达到2500万,超过了北京和上海,有数千万人就住在城市周边的贫民窟里。

很多人没有工作,到处寻找挣钱机会,很多涉世未深的少女被盯上了。

猖獗的“婴儿工厂”

2017年,少女米里亚姆(Miriam)和表姐罗达由于家乡遇到“博科圣地”组织的袭击,和家人们失散了,住在一个约有5000人的难民营里生活,由于粮食不够,两人时常去街上乞讨,姐妹俩急需一个工作。

在难民营里,两人认识了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三人亲切地攀谈了起来,中年妇女自称“kiki姨妈”,认识很多有钱老板,可以帮女孩介绍佣人的工作,工作很轻松,内容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姐妹俩知道后很激动,米里亚姆也表示:“这些年我们吃了不少苦,有了工作以后,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2019年1月,16岁的米里亚姆和17岁的罗达非常开心地跟着“kiki姨妈”来到打工的地方,却发现这里是一个规模化的“婴儿工厂”。

里面很多大着肚子的年轻女孩,她们和姐妹俩一模一样,都是被骗来的,虽说是“工厂”,但生活环境破败不堪,空旷的场地上,搭建着一个个茅草屋,里面铺了一层茅草和薄布。

草屋上开了一个长方形洞口当作门,门上扯了一块布,当做是门帘,那些被骗了的女孩们就是在这样四处漏风的小屋里,度过整个生产过程。

一旦女孩们进入婴儿生产工厂,会被马上囚禁起来。米里亚姆和罗达分别被关进单独的茅草屋里,到了晚上,有陌生的男人进入小屋,女孩们没有能力反抗。

此后每天晚上,女孩们会被不同的男人欺凌,直到被迫怀上孩子,但既使怀孕也依然食不果腹。

婴儿工厂的老板会雇佣当地的男性和工厂的女性发生关系,支付一定的报酬。

米里亚姆和罗达很快就怀孕了,她们都想逃离这个营地,但门口有持枪的人员把守,对女孩们进行严密监视。

过了10多个月,米里亚姆顺利生下了一名孩子,生完孩子后婴儿被抱走。

米里亚姆和罗达终于重获自由,被人用布条蒙上了眼睛,载上汽车回到了尼日利亚的北部。

一批囚禁后的女孩生完孩子后,犯罪分子很快会离开,换一个场地继续作恶,那些生下来的婴儿被各路来历不明的人买走,更可怕的是,多年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婴儿被当作巫术的祭品杀害。

当地的救援组织负责人表示:“这些人口贩子太狡猾了,他们怕留的越久,就越容易被抓。”

女性一旦进入这种规模化的婴儿工厂几乎插翅难逃,除非生下孩子才能离开,而一些普通人看到这种赢利模式,也会挺而走险。

穷贫助长的产业链

2020年12月,有一位受害者从婴儿工厂侥幸逃脱,很快就报了警,警方得知了工厂的位置,抓住了这家工厂的两名嫌疑犯,一个是工厂打工的残疾男人,一个是老板的女儿。

这时老板已经逃之夭夭,警方正全力抓捕他。

警方发现这是个小作坊式的“婴儿工厂”,搜查后救出了4个小婴儿,还有6个女性,其中4人已经怀孕了。

工作人员救出孩子后,把孩子放在塑料澡盆里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这家“婴儿工厂”的条件太差,孩子们好久没洗澡了,洗澡水洗得黑漆漆的。

几个准妈妈们被救后,脸上茫然而无措,满是担忧的表情,因为即使把孩子生下来,她们也不一定有能力养活,将来孩子的生活是个问题。

据联合国估计,尼日利亚每年大约有75万到100万人遭到贩卖,每年都有很多少女被囚禁后怀孕。

很多人对婴儿工厂非常痛恨,但也有一部分人得知这个渠道后,反而主动找上了门。

当地23岁的女性娜旺科向媒体透露,自己已经通过婴儿工厂卖掉了3个孩子,每个孩子一出生就“交货了”。

卖掉孩子后,娜旺科收钱购买了一些化妆品、衣服和珠宝,她开心地展示自己买的这些东西,要知道这些可都是高档货,一般人可买不起。

娜旺科的言语中满是炫耀,更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她为孩子们谋了一个“好前程”。

娜旺科表示:“我的孩子只卖给那些有钱的父母,相信孩子能体面、舒服的生长。”

婴儿工厂分别以507元美元和406美元的价格买入男婴和女婴,然后男孩卖2284美元,女孩卖2030美元,赚取高额差价。

儿童权益保护者奥卡福无奈地表示:“有的女孩发现卖掉孩子获利,变成了一种爱好,反复怀孕,就为了卖孩子赚钱。”

多数尼日利亚的女性迫于生存的压力会将孩子卖掉,也有少数女孩却被孩子换来的金钱迷失了自己,彻底沦为生育的工具。

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但财富和资源被少数精英占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2亿人中有1亿多人长期在贫困线下挣扎,2020年时每人的生活费只有不到1.9美元。

尽管尼日利亚警方在不断盘查,每年都有犯罪分子被查获,但“婴儿工厂”的现象却依然屡禁不止,甚至有部分民众暗地支持这种行为,尼日利亚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呢?

中产阶级的生育之痛

尼日利亚的女性地位很低,贫穷的女孩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就算步入婚姻,也要面临生孩子的压力。

而一些富裕家庭的女性,也会遭遇严重的生育焦虑,在作家阿约巴米·阿德巴约《第二个妻子》的小说中,就是以婚姻制度为背景,讲述了爱情被世俗催毁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

男女主人公都是受过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但也难以摆脱这种束缚,背负着生育后代的十字架。

女主人公叶吉德没法生育的情况下,婆婆很快领来了第二个年轻女孩繁衍后代,叶吉德为了保卫爱情,想尽了各种办法怀孕,迫切地想要孩子。

在尼日利亚有着古老的传统,没有孩子是不能继承家产的,为了确保男性的继承地位,还保留了一夫多妻的制度。

虽然尼日利亚政府一再强调女性同样有继承权,但当地的族群和宗教势力强悍,依然坚持传统,只有男孩能继承土地和财产,否则所有财产只能给其他兄弟。

尼日利亚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有的丈夫会在妻子第一胎生女儿时娶第二个妻子,而每个女性会生育5到6个孩子,保证生男孩的数量,来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如果连续生下3个女儿,妻子通常会再次追加怀孕,想再生一个儿子。

如果生的男孩比较多,妻子的家族地位会显著提高,有可能会成为一家之主。

每个妻子、每个兄弟之间,形成了残酷的生育竞争,不能生育的父母只能依靠收养孩子来获得财产,而领养孩子的手续复杂,等待时间长,很多人就成了“婴儿工厂”的买家。

虽然尼日利亚经济不断发展,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但人口暴涨分配下的资源非常内卷,再加古老的族群文化及婚姻制度,也助长了婴儿买卖的盛行。

尼日利亚女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失去了很多自由,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她们的呐喊与挣扎是那么苍白无力。

参考资料:

海外网:外媒:尼日利亚人重男轻女 一夫多妻盛行 2014-07-21

中国日报网:尼日利亚“婴儿工厂”揭秘:怀孕女子黑市卖孩子 2016-06-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尼日利亚   生下   婴儿   工厂   女性   新生儿   医疗机构   妻子   人口   男性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