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相关方案 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陈锦锋)今年以来,一系列“机器人+”相关支持举措不断出台,包括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鼓励开发智能清洗机器人、研究制定人形机器人行动计划等等,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机器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政策利好不断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近日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除此之外,在“机器人+能源”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了《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发光伏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等产品;在“机器人+制造”方面,多部门发布《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一批应用了机器人技术的智能生产线入选;在“机器人+养老”服务方面,多部门正在评审的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中,助老助残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有望入选。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主管部门还在酝酿新一轮支持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机器人+”应用潜力巨大

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但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更好地服务于人。

作为生产工具,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快速提升。从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得知,2012年的23台/万人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322台/万人,累计增长13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工业机器人应用从2013年的25个行业大类、52个行业中类扩展到2021年的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

作为生活帮手,以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走入生活、走进家庭,在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提高生活福祉。

作为特种装备,特种机器人以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适应性,应对复杂环境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助推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制造强国”的新定位,强调以“制造强国”的担当带动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实现。机器人作为影响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其战略意义可想而知。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引导支持下,各地积极落实,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上海市经信委表示,将牵头开展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行动。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启动,其中包括河南布科思机器人有限公司年产1万台紫外线消杀机器人项目。

EX机器人公司总裁李博阳表示,继“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之后,“机器人+”被多部委和地方合力支持,说明机器人将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机器人   部门   人形   大类   强国   部委   举措   密度   制造业   场景   机器   引擎   智能   产业   方案   工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