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补充维生素!”这话hin有道理啊!

过去的这几个月,可能大家过得都不太容易。甭管是您自己,还是身边的家人,估计都有生病的。而且鉴于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还是希望大家伙儿出门的时候戴好口罩,勤洗手,讲卫生。

毕竟,哪怕只是一般的感冒其实也挺难受的,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当然了,我们毕竟不是医疗养生的文章,也不是想跟您深入探讨关于防病治病的方法。我只是注意到一个现象,什么呢?就是在提到预防疾病的时候候,许多专家都会建议大家多补充维生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的确,现代科学也已经证明了,人体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得力干将。

不过说起来,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各类维生素,它们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人类又是如何区分、以及确定不同种类的维生素的?它们各自有些什么作用呢?

古人:营养均衡全靠运气

维生素,看这个名字您就知道,这是咱们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元素,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我们对维生素的需求就持续了多少年。

虽然如此,人类能够分辨和识别各类维生素的时间,其实短得很——我们是直到100多年前的20世纪初,才发现和命名了各类维生素的。

既然如此,一个问题就来了,既然古代人根本不知道维生素是什么,那他们是靠什么来保证自己的影响均衡,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呢?

一个字,蒙!您要知道,打从我们的祖先,也就是古代猿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开始,他们就一直是杂食类的动物。说白了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不挑食。

当然了,祖先们的不挑食,很难说是一种主动选择,只是因为大家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摘到果子了,吃!采到野菜了,吃!逮到小动物了,生着吃,或者烤一烤,吃!

今天我们都知道,不挑食最大的好处就是:营养均衡!而祖宗们的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不挑食,确保了人类能够一代代繁衍生息下来,这才有了我们后来的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食物逐渐丰富了起来,与此同时,古老的医学也开始逐渐出现。

我们的祖先也开始对一些食物的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总结,进而形成了一套朴素的营养学观点。

举个例子,大约在3500年前,埃及人就发现,夜盲症——就是那种在夜里看不见东西的眼病——可以通过特定的食物进行治疗,什么食物呢?动物的肝脏。

今天大家当然都知道了,夜盲症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体里缺乏了维生素A,而动物的肝脏呢,恰好富含维生素A,本着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吃肝脏确实可以治疗夜盲症。咳咳,反正差不多是那么个意思。

当然了,埃及人的这项发现,有很大的误打误撞的成分,所以我也奉劝各位,不要不加分辨地就觉得吃什么一定就可以补什么。

不信,我就给您举个反例,比方说猪脑花,就是猪的脑子,这玩意不论是涮火锅还是烤来吃,都挺香的,可您要真觉得吃猪脑可以补脑子,那我真得劝您去看看脑子了。

人类怎么也比猪聪明多了,指望吃猪脑补人脑,这能好得了?!更何况,脑花这东西最好也别多吃,不然您一准变得胆固醇过高,危害身体健康。

扯远了,还是让我们说回祖先们通过误打误撞发现食物特性的故事上。

大约从15世纪起,人类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让人类航行的距离和时间都变得越来越长。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长期远航的水手们,非常容易染上坏血病。

今天我们都知道,得坏血病是因为人体缺乏了维生素C。可在当年,人们不仅不知道这个病的具体成因,连治疗方法也只能靠误打误撞。

比方说,当年的水手们,每到一个岛屿,会尝试用那岛上的树叶煮水喝。条件好一点的大船,水手们也会尝试在甲板上种菜。没这条件的,好歹也会带上点泡菜。总之一句话,大家是各显神通,至于对坏血病的治疗效果,自然也是参差不齐。

这事儿要一直等到差不多300年以后,一个名叫詹姆斯·林德的苏格兰海军军医,才总算确定坏血病和水手们缺乏新鲜水果有关,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方法:让远航的水手们每天喝上半杯柠檬汁,可以预防坏血病。

又过了大约10年后,著名的探险家库克船长在远洋航行中,试用了这个方法,发信确实非常有效。

当然了,那会的水手们跟今天的人一样,直接白嘴喝柠檬汁,也是觉得酸的要命!

库克船长

为了提升大家的口感,库克船长想了个辙,他把柠檬汁兑到朗姆酒里,口感的改良效果虽然有限,但是为了保住大家的性命——别废话,全都给我喝!

博士猛钻研 提纯维生素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就是靠着运气,认识了各种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随着近代医学的出现,人们开始对维生素有了全新的认知。那么,第一个发现维生素的科学家又是谁呢?

第一个发现维生素的科学家,名叫卡西米尔·冯克。

1884年,他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个资深的皮肤病医生。

说起来,这位卡西米尔·冯克真是个少年天才,他很早就前往德国和瑞士求学,20岁那年,他就拿到了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卡西米尔·冯克

看看,放到今天,在很多人还在念大三的时候,人家冯克已经是博士了。在此之后,冯克辗转于巴黎、柏林和伦敦的多家研究所,主攻生物化学领域。

大约就是在这一时期,冯克读到了荷兰病理学家艾克曼的一篇医疗文献,在这篇文献里,艾克曼提出:食用糙米的人比食用精制白米的人,患脚气病的可能性更低。

在这我们得插上一句,给您简单做个科普,这里提到的脚气病和脚气可不是一回事。我们今天常说的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脚部皮肤溃烂;而脚气病呢,则是一种让人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疲劳心悸,乃至出现运动障碍的疾病。

说回我们的主人公冯克,他忽然想到,这说明糙米里肯定含有某种化学成分,能够抑制脚气病的发生,如果能把它提炼出来,应该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果是一般人,想到这里也就到此为止了,可冯克是干嘛的?人家可是有机化学博士!他立刻开始着手,尝试提炼糙米里的这种特殊成分。

这提炼的详细过程,我就不给您赘述了,总之到了1912年,冯克成功地提炼出了一种白色物质,经过试验,它对于治疗脚气病,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不过虽说冯克提炼出了这种物质,却没能搞清它的化学本质,但他能够确定的是,这种物质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须的一种胺类物质,为此,冯克用了两个拉丁文单词——也就是“生命和胺”——来给它命名,合起来就是生命胺或者叫维生胺。

就在冯克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后不久,有人就跳出来表示了反对,谁呢?一个名叫德拉蒙德的英国化学家,他经过研究发现,冯克提炼的这东西,它就不是胺嘛,所以你怎么能管它叫维生胺呢。

于是,德拉蒙德修正了冯克的命名法,把拉丁文名称进行了修改,去掉了代表胺的字母,换了个中性词,也就是元素的素,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维生素的叫法。

还是让我们说回冯克,他在糙米中发现的这种物质,在1917年的时候被成功提纯了出来,人们把它命名为了维生素B,在之后的几年里,人们又先后发现了维生素C、D、E。

可能有人会好奇,既然是按字母顺序排的,那怎么会没有维生素A呢?

当然有,大约在191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两个科学家,在研究脂肪针对饮食的作用时,从鱼肝油里提炼出了一种神秘的物质。

经过几年的研究,人们认定这种神秘物质跟维生素是同一类型,由于它被成功提炼出来的时间更早,所以排名得以靠前,成为了维生素A。

家族日渐壮大 缺一不可

自打维生素发现以来,又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们渐渐发现,根据这种物质的特性,可以分成两大类——水溶性的和脂溶性的。

水溶性的概念好理解,您把这东西扔到一杯水里,它可以迅速溶解,变成一杯维生素水。

同理可知,所谓脂溶性,就是指这类维生素,扔到水里溶解不了,或者说溶解得很慢,但是您要是把它扔到一杯油或者其他的有机溶剂里,它倒是能够快速溶解,变成一杯维生素油。

最明显的例子,维生素A就是脂溶性的,咱们大伙都知道,胡萝卜里富含维生素A,可是要想把营养发挥出来,您就得用油去炒才行。

有人说了,我就不喜欢吃炒胡萝卜,就想生吃,行不行呢?当然行,您自己家的胡萝卜,想怎么吃怎么吃,只不过您要是非得生吃,营养吸收的效果就要差很多了。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已知的30多种维生素里,有13种是人体所必需的,也就是缺了就会生病。

在这13种必需的维生素里,有4种是脂溶性的,分别是维生素A、D、E、K,还有9种是水溶性的,包括了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B3、B5乃至B6、B7、B9和B12。

估计您也注意到了,为什么后面提到的这8种维生素,全都叫维生素B,还只能靠编号区别呢?

我们还是得回到1920年代,刚才咱们提到了,在那些年里,科学家们先后发现了5种维生素,并且把他们命名成了维生素A、B、C、D、E。在此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维生素。

可是通过实验观察,人们注意到,这种新的维生素,有着与维生素B相似的特性,可它跟维生素B又有着些许的不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俩就跟孪生兄弟似的,很像,但终究还是两种物质。

于是,科学家们就想了个偷懒的方法,既然你们这么像,那就干脆都叫维生素B算了,为了以示区别,就一个叫B1,一个叫B2。

在这之后,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许多次,人们发现了好多个具备维生素B特性的物质,由于前人的偷懒,后面的人也只好照搬这个排号头的做法,这才有了维生素B1到B12的名称。

刚才咱们也提了,在人体必须的13种维生素中,各类维生素B占了8个位置,可见它们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

人体缺少了维生素B,就会出现头晕健忘、食欲减退、皮肤粗糙等现象,如果缺得太多了,就会出现咱们刚才提到过的脚气病等疾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8种维生素B兄弟,在人体里会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如果缺乏了某种维生素B,哪怕其他补的再多,发挥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除了关键的维生素B家族外,其他一些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又各有那些作用呢?

前面咱们提到了,维生素C的作用是用来防止坏血病的。而作为人类最先命名的维生素A,则起到了保护我们的视力、预防夜盲症的效果。

在维生素A被发现后,一个名叫梅兰比的,拿富含维生素A的鱼肝油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吃了这种鱼肝油的小狗,不会出现佝偻病——也就是俗称的软骨病。这让梅兰比很疑惑,因为实验的结果,和人们对维生素A特性的认知不一样。

直到1922年,人们从鱼肝油里又提取出了一种维生素,起名叫维生素D,梅兰比的困惑才就此解除。没错,维生素D对人体起到的,正是强化骨骼的作用。

只要补足了维生素D,儿童不会得软骨病,成年人不会骨质疏松,真正是做到了“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上楼您都有劲了。”

科学饮食 过犹不及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几乎全都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饮食来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合理饮食是科学补充维生素最好的方法。那怎么才算是科学饮食呢?

不挑食自然是第一位的。大部分谷物、豆类里,含有了大部分种类的维生素B,至于肉类、鱼类和蔬菜水果里,维生素A、C、D占了主流,奶制品里最多的则是维生素A,至于大部分人都喜欢吃的鸡蛋,则是含有维生素A、B1、B2和D。

总之一句话,什么都吃不挑食,就能保证摄入各种类型的维生素,最终确保您的身体健康。

除了不挑食之外,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什么呢?就是要针对您的年龄和身体特质,有重点地进行补充。

这是因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对于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量存在差别,孕妇、婴幼儿、老人和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有增加,他们需要的维生素种类,也是各有侧重。

关于这一点,大家最好能去参考一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他们有官方网页,一搜就能找到,网站上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指南说明,通过这些文件,大家可以学习如何健康饮食,达到通过合理膳食的方式,补充维生素的目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说完了如何补充维生素,我们再跟您聊聊最后一个问题,既然维生素这东西这么好,那我们是不是补充得越多就越好呢?或者说,如果维生素摄入过多了,会不会有相反的副作用呢?

我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话特别好,什么呢?过犹不及。翻译过来就是什么事一旦做过了头,那还不如不做的好。

补充维生素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合理地进补,或是某种维生素摄入过多,对人体那也是会产生危害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维生素A是好东西,可如果您补得太多了,就会出现头痛、皮疹、毛发粗糙、嘴唇干裂等中毒的症状;如果这个症状得不到缓解,甚至有可能造成肝脏的损伤。

和它类似的,如果我们维生素B6摄入过多,可能会损伤我们的神经,导致腿部和脚部发麻,进而影响走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给您一一列举了。幸好,通过近百年的研究,科学界和医学界已经能够确定针对人体的维生素上限,如果谁因为生病的原因,需要大量补充某种维生素时,请一定遵照医生的嘱咐定量进补,避免中毒。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通过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使得我们的维生素和人体的关系,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

维生素对于人体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但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终归是少量的,要不然,这维生素怎么会还有个名字,也被叫做微量营养素呢?

可见,这东西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贪多,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1039听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库克   米尔   维生素   坏血病   夜盲症   鱼肝油   这话   物质   人类   人体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