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前,道出了自己软禁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这是他在台湾生活的第26个年头,这26年里,他曾无数次想要反攻大陆,却始终没有成功。

他的遗憾很多,但他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做任何事了,他的遗言中满是不甘、愤恨、担忧、无力,他的夫人宋美龄,在一旁听得潸然泪下。

宋美龄哭,是因为蒋介石的遗言中,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和蒋介石、宋美龄关系匪浅,而且影响力也不低。

这个人就是张学良,宋美龄的蓝颜知己,蒋介石曾经的兄弟,一个被软禁半生的可怜人。

“此笼中虎,不可放也”,蒋介石用尽全力攥着蒋经国的手,一字一句的交代着后事,短短几个字,就决定了张学良的人生。

蒋经国点点头,让蒋介石放心,守在一旁的宋美龄却哭的掉下泪,呜呜咽咽的哭起来,没人知道她是在哭蒋介石,还是在同情张学良。

她明白蒋介石为什么对张学良的事情始终耿耿于怀,多年的软禁,也无法消解内心恨意的真正原因。

蒋介石想要一辈子软禁张学良,除了恨和震惊,更多的则是忌惮。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他是奉系军阀的公子爷,在父亲的庇护下,安稳的生活了27年了,随后又继承了父亲的军权,成为东北军的新首领。

这个纨绔公子哥,后来有了个“亦兄亦友”的结拜兄弟,心思单纯的他,决定跟着兄弟奔向光明的未来。

后来在外敌入侵时,他选择以国家为重,却被自己的兄弟囚禁半生。

在被囚禁的岁月里,他或许无数次回想过自己的人生,他多次向自己的兄弟低头,希望能够换回自由,但直到晚年,他才得以摆脱桎梏。

他是张学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很多,张作霖的儿子,奉系军阀首领,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以及国民四大公子之一。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当时只有27岁,虽然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历练,但张学良终究算得上是在温室里长大的。

张学良只好接手父亲留下的“产业”,穿上军装,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内心虚得很。

张作霖虽然死了,但他的那帮结拜兄弟还在,而且周边围满了各路军阀,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后患无穷,张学良那叫一个头疼。

就在这时,蒋介石出现了,虽说张作霖死了,但他的东北军可不是吃素的,蒋介石正巧再想面对东北军应该怎么办时,张学良主动抛来了橄榄枝。

蒋介石一看,还有这么天大的好事,没有丝毫犹豫就回复了张学良。

于是张作霖刚死一个星期后,张学良就带着东北军投奔了蒋介石,郑重宣布东北军从此效忠于南京国民政府。

秉着投桃报李的思想,蒋介石对张学良也给出了别人没有的特权,东北继续由张学良接管,如果出了任何的岔子,则由蒋介石出面摆平。

没见识过大风大浪的张学良,立即把蒋介石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死心塌地的跟着蒋介石打天下。

中原大战之后,张学良为蒋介石立了大功,蒋介石更加信任张学良,并且任命他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外界看来,这是多大的荣耀,但张学良也的确值得,张学良心思单纯,官场那些污秽不堪的浊气,他是一点都没有沾染到,这也是蒋介石对张学良与众不同的原因。

再加上后期,张学良发现自己的知己好友宋美龄,竟然是蒋介石的老婆,有了这层关系,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越发的好,两人便轰轰烈烈的拜了把子,成了异姓兄弟

蒋介石比张学良大14岁,成长历程和生存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蒋介石能走到今天,除了运气,还有多年来被打磨出的秉性。

蒋介石是怎样的人,相信大家都有过了解,他生性多疑,对谁都无法保持绝对的信任,但张学良,却是赤裸裸的宽容和绝对的信任。

张学良的地盘在东北,但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后来沦陷了,张学良没能守住东北三省。父亲张作霖死在日本人手里,现在又占了自己的地盘,张学良对日本人不是一般的恨。

东北三省丢了之后,张学良被骂的很惨,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员,更是恨不得堵在他家门口骂,还有人让蒋介石撤去张学良的军权。

但蒋介石扛着压力,只好让张学良暂时先辞职

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就把东北军的军权,重新交给了张学良,并且劝他放宽心,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后来张学良和中统特务局发生了冲突,中统特务局不敢对张学良动手,只好由着张学良发飙,最后中统特务局被张学良砸的七零八碎,人也被揍得面目全非。

于是又有人在蒋介石面前告状,说张学良目无王法,以下犯上,这是大罪,可蒋介石也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带过,按下不提。

如此可见,按照蒋介石一贯的作风,他对张学良算是非常放纵了。

蒋介石身在乱世,又是高官,他身边自然都是八面玲珑,全身长满心眼的人,这些人里,有他的亲信,有他的死对头,有他的政敌。

亲信渴望在他身上得到权势,光明的前途,“位极人臣”的富贵,死对头和政敌则希望他快些下马,好给别人腾地儿。

张学良则不同,他可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跟着蒋介石,至于权利,似乎张学良生来就已经拥有了,他只负责和大哥蒋介石打天下,顺便谈情说爱,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如果不出意外,张学良想象中的人生,大概就会如此了。

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难得连

在1935年之前,张学良仍然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参与剿共战争,但面对共产党,东北军一败再败,两个师的兵力,顷刻之间被消灭。

此时,东北军的厌战情绪达到了顶峰,谁都不想去送死,为了稳住军队的情绪,张学良急忙找各种门路联系共产党。

张学良寻找共产党,一来是想要停战,以保住东北军的实力,二来是有意合作,共同抗日。

无论张学良出于哪种目的,这时候的他,思想已经和蒋介石,不再处于同一个轨道了。

1936年,蒋介石让张学良出兵剿共,但张学良却迟迟没有任何动静,于是蒋介石便亲自跑到西安找张学良,让他出兵,攻打红军。

张学良听完之后,不但没答应,还劝说蒋介石,让他停战,共同抗日

可蒋介石早已经猪油蒙了心,哪里听得进去,看到张学良这样的态度,蒋介石气的拂袖而去。

作为兄弟,蒋介石是信任甚至有些疼爱这个弟弟的,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张学良无条件听从他的基础上,以前张学良任性,蒋介石都可以容忍,但他不能容忍,张学良和自己的敌人站在统一战线,这是他的逆鳞。

两人的兄弟情,在这时多少显得有些虚假了,张学良不懂蒋介石,蒋介石也不懂张学良。对于张学良而言,日本人是一定要讨伐的,这是他的仇和底线

而对于蒋介石而言,他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和谁合作,是不是卖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都不能挑战他那高高在上的威权

但没有西安事变,蒋介石仍然会对张学良保持绝对的信任,他觉得任何人都会背叛他,唯独张学良不会,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意想不到。

在历史中,我们得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也是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劝说蒋介石无果。

此前蒋介石跑到西安找张学良,最后不欢而散,但没过几天,蒋介石生日时,张学良就立马跑去给蒋介石贺寿,表面是贺寿,但背后还是劝说蒋介石共同抗日。

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蒋介石差点气晕过去,张学良在生日宴上质问蒋介石,搞得蒋介石十分下不来台。

两个月后,蒋介石的气终于消了,他消气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西安,再次劝说张学良剿共。

国家危亡之际,蒋介石却还想着怎么消灭自己的敌对势力,完全不顾国家和人民,这也是他注定会失败的原因。

蒋介石的这次西安之行,注定不会风平浪静,因为此时张学良和杨虎城,早已经准备发动兵谏,正等着生擒他。

蒋介石在出发前得到消息,张学良可能会发动兵变,让蒋介石不要去,但蒋介石却也只是哼笑一声,认为这不是张学良能干出来的事。

其实对于张学良而言,西安事变完全有他头脑发热的成分在,因为整个事件发生之后,他都没有考虑到事件结束之后该怎么办,是要杀掉还是惩罚。

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包围了华清池,抓住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控制了西安全城,控制了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人。

随后,张学良通电全国,将该事件公之于众。此事不止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在关注历史的下一步走向,会如何发展。

杨虎城等人当然是主张“杀蒋”但张学良却左右摇摆,犹豫不决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多方的努力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软禁了13天之后,张学良不顾众人阻拦,坚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并且甘愿承担一切罪责。

物是人非

此时蒋介石的内心,一定是气愤交加的,现在他对张学良,早已经没有了信任,而是害怕和恨意。

两人曾经是多么的兄弟情深,但一朝翻脸,却也不过如此。

回到南京之后,张学良面临审判,蒋介石将张学良秘密软禁起来,尽管一直有人不断的替张学良求情,但蒋介石始终无动于衷。

日本投降之后,张学良原本有机会获得自由,但他却拒绝了,原因是蒋介石开出了,三个他不能接受的条件。

蒋介石让他承认西安事变是中共在背后操控,其次就是交出自己在918事变时,写给他的密信,最后,就是让张学良恢复自由之后,永远不允许返回中国。

张学良拒绝之后,蒋介石转身离开,继续软禁张学良。

解放战争之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张学良以为自己可以恢复自由了,但没想到,丧心病狂的蒋介石不顾骂名,也要把他转移到台湾继续软禁。

即便是在死前,蒋介石都无法完全放心张学良,刚软禁张学良的前几年,蒋介石担心的是,如果张学良出来,那30万东北军将独立出去,如果再和共产党站在一起,那么他更加手足无措了,所以,张学良不能轻易放。

离开台湾之后,他曾把张学良列入暗杀名单,但后来宋美龄不允许,这才作罢。这究竟是有多恨,才让蒋介石这么想杀掉张学良。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颜面尽失,错失了剿灭共产党的最佳机会,后来蒋介石有意给张学良台阶,但张学良却死不改口,敢作敢当,这就是蒋介石的恨。

自己又恨又怕的人,怎么可能让他恢复自由身,即便张学良早已经没了威胁,但蒋介石内心的恨意,却无论如何都不肯平息。

蒋介石交代完事情之后,没一会便咽了气,周围哭声一片,所有人都忙着准备他的后事。

此时被软禁在台北市北投居所的张学良,听说了这个消息,内心一时澎湃不已。

从自己被软禁,到蒋介石去世,已经过去了38年,没有人身自由,仰人鼻息活着的他,对蒋介石怕是只剩下怨恨和不解。

在蒋介石的葬礼上,张学良还是出现了,他思来想去,还是来了现场,并且送上了一幅挽联,挽联上写着: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雠仇

蒋经国看到这幅挽联,惊得出了一身的虚汗,他此时看着张学良,脑海中却出现了蒋介石的那句“不能放虎归山”

他深觉父亲的决定是对的,因为在这幅挽联上,他看到张学良内心对自己父亲的埋怨。

所以,在张学良以及他的好友,再次上书请求恢复自由时,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1988年,蒋经国去世,张学良熬走了蒋介石和他的儿子,终于在被囚禁了五十多年后恢复了自由身,之后他移居海外,再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西安事变   蒋介石   中统   东北军   军权   挽联   军阀   潸然泪下   西安   台湾   南京   临终   共产党   内心   父亲   兄弟   原因   自由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