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工智能软件,为何让百度谷歌如临大敌,国内厂商能追上吗?

视频加载中...

如果从文明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的话,2023年2月份的这个时间点,人类,已经毫无疑问又一次站在了产业革命爆发的前夕。


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对外发布了公司的最新产品,ChatGpt。


该产品一经发布,便迅速在全世界火速传播,其用户体量在一周内突破100万,两个月后,OpenAI正式宣布Gpt用户规模突破一亿,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快突破1亿用户规模的产品,在此之前,该记录由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app保持,其在发布9个月后用户规模突破1亿,这是Gpt面世后所带来的第一个颠覆。



面对GPT的诞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向对人工智能持负面态度的马斯克,在GPT面世不久后便表示:这款产品强大到令人恐惧,我们离危险强大的人工智能不远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则认为,GPT的诞生,其意义不亚于互联网。


而全球市值第二高的科技企业谷歌对Gpt的诞生则更为重视,其在产品发布后的第一时间便拉响了公司内部的红色警报,以存续危机为由再次召回了公司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和谢尔盖,让他们重回一线岗位主持类GPT产品研究工作。


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产力跃升,无数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将因它的诞生而出现颠覆性变化,在这场变化来临之前,你做好应对他的准备了吗?亦或者,你意识到一场变革即将到来吗?


01


ChatGpt,简单点理解的话,就是一款聊天机器人软件,在这款产品上,你将与机器进行一场基于文本信息的沟通对话,而与以往的聊天机器人所不同的是,你可以通过祈使、询问等语句要求GPT帮你处理或完成一些指定目标,比如帮你草拟一段通知文本、处理一份数据表格,或者编写一段代码。


这些以往必须要依靠人力来处理的工作内容,如今依托于Gpt就能快速的执行完成,而且完成度并不低。


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谷歌曾对GPT进行过一次内部测试,结果显示其能力足以通过谷歌L3级软件工程师职位的测试,而该岗位在谷歌内部的年薪范围约为122万元人民币。



现在,你可以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全网都在热议ChatGpt了吧?谷歌的L3软件工程师,在人类社会工业体系中,毫无疑问是一份高门槛的职位,当这种需要依托人类脑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被人工智能轻松替代以后,这是否又意味着其门槛之下的所有岗位与行业,同样能被Gpt取代呢?


再牛的技术,若无法跟人们的生存现实链接,那也就很难成为社会热门话题,GPT在当下的爆火,其根源就在于,它引发许多人的「生存危机」和「失业焦虑」,与此同时,它也正在摧毁并重建人类社会构筑已久的商业逻辑!


02


“两年后,ChatGpt将彻底摧毁谷歌和搜索引擎,就如同当年搜索引擎摧毁电话黄页那般。”


这是谷歌前高管保罗·布克海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


作为21世纪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搜索引擎当前所使用的算法还是诞生于上个世纪末的PageRank:根据关键词与搜索内容关联性的高低,对相关信息进行排序整理后,再将结果交由用户自己去甄别。


这就是百度、谷歌等一众搜索引擎的运行机制,而Gpt的方法则与之截然不同,它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归纳,直接将可能性最高的答案,以一则表述清晰逻辑完整的文本语句呈现出来。


除了在效率上对原有信息获取模式的碾压之外,GPT的出现,产生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搜索广告将会没有任何的生存余地,而前者目前是各大搜索引擎厂商的主要收入来源。


市值近1.3万亿美元的谷歌,其搜索广告业务收入占比近50%,国内搜索领域的一哥百度,根据其2021年财报显示,广告收入占比达65%。



在许多朋友正为Gpt的诞生而充满着失业焦虑之时,搜索引擎行业的一众厂商们,已经先一步的感受到了生存危机,谷歌已经宣布近期将在其官网的一级界面加入聊天机器人功能,百度不久前也宣布将于近期推出中国版ChatGpt文心一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百度在2022年9月就以上马研究该技术方向,不过就技术层面来看,其与OpenAi的差距并不小,ChatGpt所采用的语言模型,与此前业内主流的BERT、T5等语言模型的区别,几乎等同于导弹和弓箭。


且由于Gpt并不开源,国内厂商们短时间内想要追上,恐怕并不简单。


根据华西证劵发布的GPT深度报告显示,GPT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其目前能够从事的工作范围就包括:代码编写、语言翻译、广告设计等49个工作岗位。



随便任何一项,都是对一个行业的彻底颠覆,以其中的语言翻译为例,GPT除了能够直接对多语言进行互译之外,还能够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语法层次的修调,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到了整个翻译行业存在的根基,如果更进一步的接入语音输入与输出端口,其极为快速的处理能力或许能够将电影流浪地球中存在的同声传译软件直接搬进现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类似于财会、法律、编程、金融等工作内容相对标准化的行业,被Gpt替代的概率会更高一点,当然有部分已经体验过Gpt的朋友可能对此会有所质疑,因为在实际的应用中,Gpt所呈现的结果有时并不完美,比如让他提供一个策划方案和执行细则,它只能给出大致的方向框架,很多时候也总是在输出一些废话文学。


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归因于相应领域的数据内容欠缺,参考已经在围棋界一骑绝尘的阿尔法,你就能想象到,当相对应的业务经验被逐渐完善后,类GPT软件对人类工作能力和成本上的碾压了。


那么,在多长的时间内,我们会面临这种困境呢?


03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你别担心,至少这个取代的进程不会是近十年。


GPT或者说是人工智能的迭代和知识积累速度,确实比人类快的多得多,但其功能的爆炸性发展,还是要依赖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革新和算法技术的优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有三条赛道:文本处理、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原本三条赛道之间的模型互不关联,难以跨赛道串联并用,但2017年谷歌团队开发出的Transformer模型,能够被同时运用于文本和图像领域,这让人工智能领域中横跨文本、图像和音频的多模态模型成为了可能,Transformer亦因此被称为大统一模型。



而Gpt就是基于该模型研发的,但截止目前,它也只能在文本信息领域实现智能处理,尚不具备实现图像与文本结合处理的能力,更不用说加上音频的多模态处理。


换句话说,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发展,ChatGpt的诞生,只是让我们看到了智能革命的希望,仅此而已。


现在全网对Gpt的过热炒作,或者说营销,其实翻看一下相关产业链的股价走势就能明白个大概。


回想起一年之前的元宇宙浪潮,马克扎克伯克亲自下场将公司名称由FACEBOOK改名为META,微软、谷歌、苹果、腾讯、阿里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先后进场布局元宇宙,而今一年多过去了,市场上能够找到的相关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充斥着廉价的页游质感。


围绕元宇宙的泡沫很多,但元宇宙本身不是泡沫,只不过,距离落地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而ChatGpt同样如此,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它的落地注定将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



但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岁月史书春秋笔法之下,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不过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笔画更替,从Gpt诞生的那一刻,人类就已经点燃了智能革命的火柴。


1969年10月29日,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间研究室内,互联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敲下了键盘上的L键,这个占位仅为1字节的英文字母,经由通信线路的传递迅速呈现在20公里外的另一台服务器的荧幕之上。


当传递成功的声音经由长途电话响彻于实验室后,伦纳德起身对着身边二十多位助理说: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络通讯实验。


五十多年后,当人类在输入框中敲下一句又一句的陈述、询问、祈使的文本信息后,GPT将以一组占位21字节的信息,宣告新时代的降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人工智能   如临大敌   模型   文本   人类   厂商   领域   搜索引擎   智能   国内   工作   产品   信息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