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

#头条创作挑战赛#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九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水浒英雄的描写。

“水浒里没有英雄,他们只是强盗与土匪;水浒里也不讲正义,只讲义气,他们也只是替天行道的英雄。”

记者调查发现,该网帖并非个例,不少网友认为把《水浒传》和“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火烧瓦罐寺”等故事混为一谈的做法“毒害着青少年”。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称,把《水浒传》中的人物与现实混为一谈,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歪曲历史、误导青年的做法。

文章还指出,把水浒中好汉作为典型人物加以宣扬和学习、塑造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时代要求的。

一、将《水浒传》和现实混为一谈,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歪曲历史、误导青年的做法。

这种做法,违背了历史事实,误导了青年。

首先,将梁山好汉和现实混为一谈,将《水浒传》的“英雄”与现实对立起来,将梁山好汉和北宋朝廷视为对立方,并据此评价一个人“忠君爱国”“替天行道”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歪曲历史的做法。

其次,把水浒英雄作为典型人物加以宣扬和塑造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再次,这种做法还毒害着青少年,因为《水浒传》中所写都是社会现实(如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而不是水浒英雄本人。

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而《水浒传》中的人物却被塑造成了“反英雄”,他们的形象与现实中的社会主流相去甚远。

这不仅不符合时代要求,而且也与文学的真实性原则相违背。

同时,也不符合“正面描写”要求。

三、把英雄人物与现实混为一谈,这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不相符合。

从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文学作品,其文学体裁主要为小说、诗歌等。

其中的一些作品在创作时,也有其特定的目的,例如《水浒传》就不仅仅是一部小说。

这篇文章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名著了,因为它没有反映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英雄形象及其个性特点。

对此文章作者认为把水浒中人物与现实混为一谈的做法“毒害着青少年”。

四、《水浒传》中的人物完全可以学习,并不存在毒害青少年之说。

首先,《水浒传》并非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有一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宋江就是一个典型,他出身于绿林好汉,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并没有遭到迫害,反而得到朝廷、地方官府等社会各方面的尊重、保护;而《水浒传》中的108将大多是下层民众,他们中很多人曾在社会上四处流浪,他们出身卑微甚至还是小卒;其次,《水浒传》并不是简单地描写英雄好汉如何杀人放火、抢劫奸淫等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的故事或小说;最后,《水浒传》中的故事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堪入目”。

五、“三打祝家庄”和“智取生辰纲”等故事,纯属虚构,并非现实存在之事,也不是历史事件。

在网上搜索“三打祝家庄”,可以找到上百条相关信息,包括“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均是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虚构出来的故事。

在网络上也有不少与之类似的故事。

网友“jaishui”就说:“智取生辰纲的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哪有真实发生过?”

网友“pussy”也表示:“三打祝家庄是在宋朝发生的事,宋朝和梁山没有任何关系,怎么可能把这个故事写进语文课本呢?

网友“jinshenjiu”则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小说。”

你怎样认为呢?请在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水浒   水浒传   梁山   青少年   以偏概全   生辰   课文   好汉   网民   做法   典型   现实   英雄   人物   网友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