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自己的学途学习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地问问自己:我到底在为谁读书?

图片来源于图片材库


既然我们已经否定了完全为父母或老师读书的不当想法,那么,我们在为谁读书呢?

当然,要真正明白读书的真谛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对于还没有真正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

但只要多多接触古今读书人的故事和榜样,就能从中领悟到读书的真正魅力,从而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为只有你自己拥有了知识和技能这对强大的武器,才能在以后的人生征程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清史稿·儒林》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李颐的年轻人,不幸少年丧父,家中非常贫困,一贫如洗。家庭生活支出仅依靠母亲替人帮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根本无钱让他去正规的学堂读书。但是李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不为贫困所吓倒,常以忠孝礼仪来勉励自己,依靠自己发奋自学,终于成为清初著名的“三大儒学家”之一,也成就了一个出身贫贱而成大业的光辉榜样。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科学文化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就会寸步难行,被时代的浪潮淹没,更谈不上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当然不能成为现代文盲,今天的学习将给我们带来明日的光明和欢笑。读书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是将来的谋生之本。没有少年时代的刻苦读书,就没有美好、幸福的明天。

所以,一个人不管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将来选择什么道路一独立经营企业、到机关当公务员或到部队等等,都必须从小好好地读书,武力地学习文化,用科学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是在为自己读书。

清朝学者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写道:“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圣人圣贤。”有知识的人,一生多幸福、多快乐,无知无识之人一生多不幸、多痛苦。没有文化,在少年时可能没有什么体会,可是到了青年、中年,那种哀痛与悔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当你还是一个孩子时,感觉读书学习的生活是如此漫长;当你成为一个青年走上工作岗位时,才会发现当时努力学习是多么重要;当你进入壮年时,你常常会为了知识的贫乏而懊悔当年的贪恋玩乐;进入老年时,你悲伤地发现人生是多么短暂啊!所以,珍惜少年时代的读书机会非常重要。

少年时期,好比四季中的春季,那是春花烂漫的美好季节,是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但是我们不能只顾留恋春季的美丽时光,而要在春季的时节考虑秋收的事情。

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精神。他们按季节时令来计划一年的春播耕种,精心呵护庄稼,到了秋天收获甜美的果实。试想,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计划,哪有秋天的收获?

趁早进行人生规划,趁早去努力读书,年轻时候的努力,永远也不会白费。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如果能确定好人生的目标,并积极去努力,肯定会前程似锦。

生活总是默默地过去,并不会诉说什么,但是时间却会诠释人生的真谛。只有珍惜现在的人,才不会为时间的流逝而遗憾。若虚度现在的人生,那么明天的生活肯定难熬。假如学习中能多点属于青春的快乐,定能冲淡许多人所谓的那种“枯燥、单调、愁闷”的读书苦味。

高尔基曾经饱含深情地说过:“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犹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动人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青春是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又是纯真与快乐学习的代表。

图片来源于图片库

知识之光给人带来光明,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可靠保证。

贫困多是没有文化的结果,不幸多是无知的代价,失败多是浅陋思想的误导。不读书,容易导致愚昧无知,那就犹如黑夜行路,漆黑一片,人生何以前进?没有勤奋读书做自己人生的坚强后盾,任何成就都谈不上。勤学苦读是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则。刻苦读书,也是改善人生地位最好的武器。肯读书的人,将来必成大器。

图片来于源图片库

因为知识之光能够引导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爱读书、爱学习不仅使人幸福,而且能使这个人特别有出息。

读书学习不仅能帮助一个人开拓前程,而且能帮助一个人成就事业。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明、智慧,并且能使人谦虚、自信、有耐心和机智,而这些都是未来成功必备的要素。日积月累的读书生活,是明天事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今天的勤奋读书作为人生的保证,何来将来的辉煌业绩?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希望。你想做不被人鄙视并且获得尊敬的人吗?那么从今天努力读书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贫困   春季   将来   美好   明天   努力   少年   幸福   人生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