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麻雀”须避免三种误区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纷纷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等认真倾听企业、群众等各方面意见。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党历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有着“解剖麻雀”、深入调研的优良传统。对于当下的新形势新任务而言,这种“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的调研方式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加需要继承好发扬好。然而长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风气和现象,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只看“好麻雀”,不看“坏麻雀”。外出调研一般行程紧、任务重,往往容易奔着出典型经验的地方去,只安排那些领导评价好、群众认可度高的地方,选择性忽略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解剖麻雀”重在听真话、察实情、纳良策,只听“报喜”不听“报忧”,调研成效难免会打折扣。对此,毛泽东同志就曾强调:“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因此,不仅要看“好麻雀”,还要看“坏麻雀”,群众呼声大、诉求多的地方更应列为调研重点;不仅要看“麻雀”有亮点有创新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之处、普通之处,尤其是群众和企业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重点关注。

注重“走量”,不注重“走心”。以往有的领导干部调研,一天之内甚至安排多达八九个调研点。基层兴师动众准备接待,结果领导只走马观花看了几分钟,最终深调研、走基层变成了“赶场子”“走过场”。“解剖麻雀”贵在深入,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扑下身子面对面交流沟通,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要放下架子交朋友、拉家常,真正发现问题、摸准症结。“走量”不“走心”这种虚把式,不仅难以有效深入基层干部群众寻计问策,更不利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长此以往甚至影响全党的形象及权威。

拎回材料一袋子,解决问题还是老样子。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应付任务进行“战术调研”,基层一走完,研究抛一边,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办法还是“老一套”。“解剖麻雀”难在通过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将个体实践上升为一般经验。其间,研究和调查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既要沉下去调研,也要坐下来思考,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从而找到内在规律、掌握管用方法。如果只是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只能是事倍功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近年来,广东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为抓手,开展过10轮79个课题的深调研,为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奠定了基础。如今,推动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更需要从摸准摸透一只只“麻雀”开始,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刘艳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解剖麻雀   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由表及里   调查研究   麻雀   领导干部   误区   基层   注重   典型   群众   领导   情况   地方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