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巅,心之敬-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巍巍泰山,昂首东方,日月相映,峥嵘霞光。大型纪录片《大泰山》很生动很全面的把泰山的巍峨、雄伟、瑰丽、神圣展示给世人,使人们能够更为详细更为震撼的去了解泰山,去体会泰山,去感悟泰山。作为一名泰山人,观《大泰山》,能够全身心的感受剧组耗时几百日辛勤的付出和创作,亦能够以自己为保护泰山的壮丽奉献十余载青春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记得儿时就听老人说,黑龙潭是泰山神的眼睛,十八盘是泰山神的脊梁,年幼时虽未登过山,但每天都能够看到泰山屹立在北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远望,早已让我对泰山神往。很遗憾,尽管已在泰山工作多年,却只在数年前全程攀登过一次,但这唯一的一次登山经历依然记忆犹新。泰山并不很高,只有1500多米的海拔,可是如果在心理上觉得并不高就不难爬,那就大错特错了,经历这全程7000余台阶的洗礼,就会明白,这场登山之旅是一次人生的修炼,是一次自我的超越,是一次勇攀高峰的激励。

《大泰山》记录了泰山数十亿年来的地质演变和千百年来悠久历史、浓厚文化、丰富内涵、国之精神等各个方面,可谓是一部泰山的百科图书,观看这部纪录片,再与当时攀登全程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不由得得到一种感悟:泰山攀登的过程,只有登到极顶,站立在山之巅,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心灵之颤动,感悟灵魂之敬畏,赞叹山河之壮丽。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把泰山当做神圣之山,帝王以封禅泰山为傲,祈求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追随帝王的脚步,无数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泰山留下辉宏诗篇和碑碣石刻,元好问的《登岳》——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将泰山比作天地之柱,立于天地间而永不倒;陆机的《泰山吟》——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把泰山之巍比作天庭一般;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把古人对泰山的敬畏和热爱升华到新高度,这首诗也被评为千古佳作流传于世。泰山数不尽的碑文、石刻、壁画,是我们珍贵的历史瑰宝,是泰山悠久人文历史和丰富文化沉淀的真实写照。

《大泰山》纪录片的诞生,需要创作团队数百天的付出以及许许多多的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大家呕心沥血不断积累的成果,正如攀登泰山的过程,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泰山这条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登山盘道充满了迂回和曲折,如同人生一般,充满了挫折与希望。如果把登上泰山比作一个小目标,那我们的人生必须有多个远大而宏伟的理想,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会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会发现登山途中遭受的所有疲劳和伤痛都是值得的。有理想,有行动,坚持到底,才能胜利,人生就是如此,只要努力,我们的理想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实现。

《大泰山》纪录片全方位的展示了泰山的壮美风景,也展现了环卫工、挑山工等为泰山辛苦付出的生动画面。有一句话说的贴切:“不要说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曾多次站在山之巅放眼望,周边全是看不到头的绿色,这正是几十年来泰山不断植树造林、涵养生态的成果。我们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安定祥和的生活,我们的前辈战严寒酷暑,踩着崎岖的山路,把一棵一棵的树苗栽进泰山的每一寸土壤,换来了泰山的层峦叠翠和生机盎然。先辈们的奉献带来了新时代泰山的崭新篇章,我们新时代泰山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牢记先辈的嘱托,守护这来之不易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平凡的身躯去扛起这不凡的使命。

一岁一枯荣说的是泰山饱经沧桑、沧海桑田的生生不息,一步一台阶说的是人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自我挑战,一山一世界说的是泰山享誉国际、声名远播的无上荣誉,一人一征途说的是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奋斗历程。《大泰山》是一种承载、一份信念、一座桥梁,把泰山的文化、泰山的美景、泰山的人文像符号一样深深刻在每个人心中,演绎的是山河秀丽,感悟的是家国情怀。看这部纪录片如同经历一次对泰山的攀登,脑海中无数画面不断变换,但有一种感受始终不变——登山之巅,感悟心灵之敬。


供稿:红门管理区 徐宁

编辑:景区融媒体中心 王 平

二审:景区融媒体中心 刘 祎

终审:景区融媒体中心 翟 峰 吴克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泰山   纪录片   先辈   天庭   观后感   千百年来   石刻   景区   壮丽   人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