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让农村大集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流动超市”

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前王大集迎来年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年集。

新出炉的瓜子、各类水果蔬菜、刚刚宰杀的农家猪……年货商品琳琅满目。55岁的刘增成在前王大集经营蜜饯零食生意已有23年。他的食品摊位,除了悬挂付款码,还挂着另一块牌子——食品摊点监管信息公示牌。公示牌上,经营者信息、食品安全承诺书、进货渠道信息甚至投诉电话一应俱全。“这块公示牌就像是我摊点的‘身份证’,消费者一看到它,就有了‘安全感’,我卖的蜜饯才称得上放心食品。”刘增成感叹。

“身份证”“安全感”,刘增成口中的这些名词,恰恰是以往传统大集食品安全的短板。

对不少群众来说,“赶大集”不仅是传统风俗,也是购买食品的重要渠道。为规范农村大集经营行为,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责任不清晰、主体不明确、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难题,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庆云县开展规范管理试点,探索推行农村大集“一照两卡一体系”工作法。“一照”即引导农村大集所在地政府、市场开办方注册成立大集管理服务中心,解决“无主管”难题;“两卡”是为食品经营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办理两种信息公示卡,执行“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场所清洁、操作规范”六项标准,解决经营主体“无身份”难题;“一体系”就是完善食品摆放、操作规范、投诉举报等13项相关制度,形成较完善的农村食品交易场所治理体系。

走在热闹的大集上,庆云县市场监管局尚堂市场监管所所长董玉介绍:“看似沿街随意设置的摊点其实有讲究。按照有关要求,我们参照城区农贸市场‘划行规市’的要求,按经营范围对摊点集中划分,设立食品销售专区,经营者依据信用评级和流动红旗优先选择摊位,让大集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流动超市’。”董玉说。

在前王大集市场开办方、尚信集贸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赵锦波看来,农村大集规范提升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周边阳信县、惠民县的商家听说咱大集管理好、人气旺,都主动联系申请备案,要求设置摊位。今天来赶集的,就有不少是外地人,咱德州大集的‘金字招牌’可是越来越亮了!”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整合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等内容,在省内率先制定《德州市农村大集经营管理规范》,并作为全省首个农村大集地方标准,在全市推行。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有110处农村大集得到规范,通过打造样板典型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集贸市场规范化治理模式。

崔玉斌 董建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阳信县   惠民县   德州市   庆云县   德州   农村   摊点   集贸市场   蜜饯   摊位   食品安全   经营者   难题   群众   超市   食品   市场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