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助推林下经济与农旅富民“喜相逢”

【来源:古蔺县人民政府_扶贫】

立春时节,沿着山路蜿蜒向上,巍巍林海在侧,在遮天蔽日的树荫之下,竹荪、羊肚菌、球盖菇正在孕育生长,为微寒沉寂的森林增添了勃勃生机。这正是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引进的林下经济项目,通过聚焦“能源强乡、农旅富民”总体定位,充分挖掘“青山绿水”资源潜能,大寨苗族乡闯出了一条生态、经济、旅游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大寨苗族乡地处乌蒙山腹地,有4.6万余亩林地,平均海拔1050米,年平均气温15.9℃左右,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72%。大规模“闲置”林地如何实现利用?

“2022年,大寨苗族乡引进古蔺县大寨垚鑫种植农场盘活大寨村、富民村食用菌大棚,一期投入720亩林地,投资金额500万元,以林下套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古蔺县大寨垚鑫种殖农场负责人罗方君来到种植基地查看竹荪长势,他告诉记者,竹荪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的山珍之花。具有益阴养血,润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毒,抗肿瘤之功效,是同时具备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山中珍宝”。

竹荪市场前景广阔,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竹荪主要生长在山坡灌丛、山谷等地,喜水湿条件优越、土壤结构性能好的自然环境。”罗方君表示,大寨苗族乡丰富的林地资源与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竹荪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鲜品亩产可达1000公斤。

而在基地的另一端,一块块菌田整齐划一,白色的薄膜下,羊肚菌正在奋力生长。去年12月,基地开始试种羊肚菌,预计将于今年3月进入采摘期。在大寨苗族乡乡长陶荣看来,不与粮食争田、不与树木争地的林下种植,不仅放大了绿色效应,还破题大寨苗族乡高质量多元化发展路径。“基地将小麦、秸秆等直接用于制作菌菇菌袋基料,同时,食用菌采摘后的菌袋废料又是林木生长的有机肥料,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涵水性,进一步改良土壤,便于森林植被更好生长,形成了‘生态种植—秸秆回收—菌种制作—林地利用’的循环一体模式,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陶荣表示,林下经济与农旅富民的“喜相逢”,正是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县融媒体中心 韦红莉、郭依婷、罗盼)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林下   竹荪   苗族   古蔺县   古蔺   大寨   经济   林地   土壤   生长   基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