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苦书生,何以名留青史?

明万历二十二年,故事的主人公谈迁出生于浙江海宁,初名谈以训,父名谈于庭,是个秀才,嗯,屡试不第那种,所以也叫穷秀才!

  作为秀才的儿子,谈迁自幼就被父亲寄予厚望,本着老子不行儿子不能不行的初心,谈于庭开始了对祖国花朵的启蒙教学,于是,谈迁同学的童年……啪~没了!读书生涯开启。

  谈迁同学很聪明,也非常喜欢读书,因此年不过15的他,已然考中秀才。

  谈于庭对此非常高兴,或许已经在畅想儿子科场连捷,一路举人、进士,入仕为官,光耀门楣!

  可惜,畅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谈迁同学一连考了三次举人,嗯,一次都没成功,年及而立,却是一事无成!

  上天似乎在故意打击谈迁,就在他科场连败,落魄失意之际,他的母亲离世了,不久后,他的父亲因为思念亡妻,一并驾鹤西去!

  接连的打击让谈迁恍悟,功名利禄?哈哈~不过浮云耳!

  我要读书,学那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那就读吧!守孝期间,谈迁读了史学家陈建写的《皇明通纪》,嗯,书中错误不少!

  认识到这一点的谈迁立刻又找来《明实录》对照读书,结果发现居然还有错,甚至于洪武、永乐两朝的历史记载多数含糊不清。

  谈迁郁闷了,我就想读个书,有这么难吗?咳咳→_→,确实有!

  郁闷了好久以后,谈迁内心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明史记载多有不实,那我就自己写,学那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修史,历来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如太史公司马迁,家族世代为史官,同时掌管着皇家藏书馆,就算如此,也费时数十年才终成《史记》!

  而你谈迁,不过一届秀才,无财无权,家无藏书,谁给你的勇气修史?

  谈迁不管这些,有些事,只有愿不愿,没有能不能。还未开始的事,想什么结果?徒增烦恼罢了!

  从这一刻起,谈迁的人生再次被点燃,没书,那就去借,有错,那就找对的去改,借书的距离不是问题,修史的时间也不是问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风华正茂之青年,已成头发花白之老翁,历二十六载,踏遍万里山河,一部史书新鲜出炉,谈迁为其定名《国榷》!

  此间,有远赴千里,只为求得藏书一观的劳累,有查阅史籍,斟酌下笔的艰辛,更有甲申国难,山河沦丧的悲愤,谈迁没有屈服,只有那初心不改,万般艰难,我,甘之如饴!

  然而,老天似乎很喜欢捉弄谈迁,就在《国榷》成书这一年,许久无人问津的谈迁家中来了一名小偷,并成功从那家徒四壁,耗子来了也得哭着走的家中偷走了《国榷》一书。

  二十六载心血,一夜尽作东流水!

  知道这事后,谈迁老泪纵横,这偷的哪里是书,那是老人家的命啊!

  哭是没有用的,谈迁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很快振作起来,不过是被偷了一本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再写一本就好。

  以我风烛残年之躯,撰这大明正史,百死不悔!

  一如二十六年前,风华正茂的书生不远千里求借藏书,如今,不过是再来一次罢了。

  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呢?我不知道,毕竟没学过,但我知道,人,是可以拥有钢铁般的意志的,比如谈迁!

  又是数载春秋后,新的《国榷》诞生了,全书记述了自朱元璋诞生到南明弘光政权灭亡这三百余年的历史,让后世人也能知道数百年前有个大明王朝,它不完美,但不可或缺!

  至此,谈迁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以一生成一事,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

  谈迁,活该你青史留名!

  公元1658年,谈迁病逝于去往山西平阳的途中,终年,65岁,一代史学大师,就此落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初心   青史   举人   风华正茂   穷苦   史学   费时   秀才   山河   书生   藏书   儿子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