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米面油,就是它本质的具象化

鞋合不合适,只有穿在自己脚上才合适。这是无数银行人给银行求职者的一句忠告。不要再受老一辈银行人说法的迷惑了,它真不是体制内,如果硬要说,人民银行可以算,但就商业银行群体来讲,它就是企业。

商业银行没落了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是近些年,自利率市场化推行以来,商业银行的本质不断通过以下事件暴露着:

首先,银行大厅像超市,存款就送米面油。曾经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时候,是商业银行的黄金时期,也是银行员工最美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存款不同期限利率是多少,那么商业银行就只能执行这个利率。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很多小银行反而活跃了起来,论知名度、论从央行拿钱的利率、论安全性,它们无法与传统四大行和头部股份制相比,那么就只能靠着高息揽储,或者靠着送给客户米面油来增加竞争力。要知道,银行目前还是靠利差来盈利的,中间业务还无法担此重任,银行吸纳多少存款,才能按照一定比率放出去多少贷款,那么为了多放贷盈利,存款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存贷比是考验银行经营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限制了很多小银行的发展。米面油,甚至银行大厅摆放的电动车,都是小银行竞争的筹码,也是银行无序竞争的具象化。

其次,银行的积分系统是银行吸引客户的手段。如今,几乎每家规模较大的银行都上线了自己的积分系统,有些小银行科技力量薄弱,又不舍得花钱去做积分系统,那就只能靠着各家网点手动记账来实现,银行大厅搞个柜台,上面罗列一些商品,包括米面油和小家电,都明码标价需要多少积分来兑换,其实和积分系统是一个道理,只是没有积分系统那么方便,商品那么齐全罢了。如果非得说用意,还是为了吸引客户,增加客户黏性,毕竟,很多客户很在意这些蝇头小利,白嫖谁不爱呢?可是对于银行来讲,一旦开了这种先河,就会养刁了客户胃口,为基层员工增加不少负担。

再次,通过以上行为,银行向客户传达了一种信号:“来银行办理业务都能给好处”,这就让银行基层员工营销金融产品更加困难。且不说其他,很多银行员工,甚至信用卡部的外包人员都会通过给客户“返利”的形式推销,这其实并不全怪员工,很大原因是客户知道了“银行是有求于我,那我就可以明目张胆的索要好处”。如今,办一张信用卡多少钱,存款又能拿到多少钱,对很多了解了银行的客户来讲是一种“赚钱”的机会,都是明码标价的,他们甚至会和银行员工讲价,然后在价格达到预期后再去办理相应的业务,接受某家银行的金融产品。

如果你是个银行老员工,就知道如今的银行一线营销岗位有多难了,每天除了完成银行程序化的工作外,还得利用休息时间和这些客户掰扯“酬劳”的问题,搞得好像银行是自己家开的一样,真是赚着低工资,操着老板心。有一些银行每项金融产品能有单项奖励还好些,如果没有,那就是银行基层员工纯自掏腰包去贴给客户,你说他们领的那点工资够补贴多少人呢?

最后,银行走下坡路的表现除了赠送米面油,学习保险公司搞开门红仪式、学习房地产售楼部搞喜报、学习销售企业搞电话营销、学习小企业搞地推、学某些公司搞考勤严管,这些本质上就是它活的艰难的表现,试想一下,你见过烟草和电力搞过这些吗?同样作为独立系统,银行从看不上这些把戏到接受这些把戏,再到大力推进这些把戏,它是个什么生存环境,肉眼可见。

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样的层次,看待问题的角度从不相同,我只是说一些实际情况,能不能接受还是看个人。

本文由小宇聊银行原创,欢迎关注转发,觉得好的点个赞哈,小宇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米面   商业银行   银行   具象   把戏   利率   存款   本质   积分   员工   客户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