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为了一口吃的,也真是操碎了心

在让国民吃饱吃好的路上,原苏联一直在努力。

苏维埃政权稳定后,政府试图通过社会主义大食堂,最大程度地整合劳动力和资源。

大妈们当家的这种食堂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食物质量不高、选择有限。黑暗料理界的四大“金刚”曾风靡一时,牢牢占据着铝桶和人们的胃。

包括:

看不出眉眼的菜汤

稀里咣当的清汤寡水,散发着破抹布般的浓郁气味。有时候勺子能舀上来碎成丁的鸡杂。呃……

逢煮必糊的米粥

什么味道?就不清,反正糊就对了,有时还带些夹生。

谁和谁都不搭的意面牛奶汤

这种奇妙的组合绝对挑战人的想象力和肠胃。

最后隆重出场的,

是吓人的鲱鱼鱼眼汤

也就是鲱鱼罐头煮青菜。因为罐头里鲱鱼是整条的,当然就有那个时不时浮上来的鱼眼珠。

难怪大清洗的时候,被揭发扭送入监的第一批“腐败官僚”就是集体食堂的厨师……

内战时期物质匮乏。每户家庭里,凡是和肉相关的菜肴大多使用肉丁或碎肉。只有在餐馆、咖啡馆才能吃到整块肉,比如基辅肉排。

就这样,多数肉排还裹上厚厚的面包屑或浓稠的面浆,食客甚至分不出口中是什么肉。

20世纪30年代,苏联食品部长米高扬意识到,国家需要更现代化的食品生产方式。为此他游历四方,带回很多创意。

1939 年苏联科学院营养研究所撰写的《健康美味食品一本通》出版,成为主妇人手一册的烹饪圣经。

书中美味从豪华的鲟鱼冻、芥末仔猪,到日常的白菜炖猪肉、豆子汤无所不包,还配有彩色插图。

二战时期苏联食品短缺,不得不第二次实行食品配给。为了保证国民日常所需能量,政府也是绞尽脑汁,开发替代品,甚至不惜制造“传奇”。

比如新鲜食材不够,政府专门弄来一批美国罐头。但是老百姓并不买账。时任外长莫洛托夫只能宣布“官方”消息,说走私分子用罐头将珍珠运往西方。为了证明此言不虚,他随手打开一只罐头,从中掏出一串珍珠项链。消息传开后,鱼罐头在一夜之间卖光了。

斯大林格勒围城的时候,苏联政府找到了2000 多吨的废弃羊肚,做成了冻肉冷盘分发给市民。有时骨头、软骨等任何能找到的边角料都可以用香叶调味后食用。

更绝的在后面,一出“鸡蛋平反记”即将上演。

新鲜鸡蛋不足,苏联政府则代之以美国提供的蛋粉。

蛋粉?嘛玩意儿?

最初人们持谨慎和怀疑态度。《真理报》连续宣传蛋粉的好处,说它蕴含全部营养素,而真正的鸡蛋却充满了细菌和脂肪。

好吧,大家开始接受这一说法。

几年后,反转来了!

1947年,配给制度取消。随着鸡蛋重新出现在货架上,蛋粉消失了。可想而知,苏联民众对此十分疑惑。

于是国家宣传机器再次释放威力,称新研究发现,新鲜鸡蛋是健康、有营养的。

好吧好吧,鸡蛋终于平反了!”

苏联时期,改头换面的还有传统的俄式大乱炖。原有的鱼肉或牛肉被取代。人们将小香肠,黄瓜,萝卜头全部切成小块,煮在格瓦斯和酸奶油拌制的汤汁里面。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这道菜又恢复成了鱼肉或牛肉。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人们只好接受一丝肉味都没有的素食版炖菜,连格瓦斯也被发酵酸奶替代。

80年代后期,所谓的改革失败导致食物短缺更加严重。当时的菜谱里“假日美食”章节会教人如何把罐头鲱鱼摆成一盘,然后用胡萝卜装饰。

只是这种奢侈也只能放在图上欣赏了。

看着它,会“望鱼止饥”还是更饿了呢?

除了历史,没人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苏联   真理报   蛋粉   肉排   鲱鱼   罐头   食堂   鸡蛋   食品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