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南大光电

公司名字里的南大是南京大学的意思,公司是南京大学和苏州本地工业园区一起合资设立的公司,南大出技术苏州几家公司出钱,现在南大还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南大光电的产品主要是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和光刻胶及其配套材料,这几个业务有很强的协同效应。


先进前驱体材料中的MO源,是公司起家的业务,做到全球头部之后,顺便带动了同样用于LED和面板行业的电子特气。


而由于电子特气也是制造芯片的重要原材料,从2019年开始芯片行业爆火,所以电子特气卖成了公司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接近80%。


电子特气在主要晶圆厂中的存在感,又能进一步助推先进前驱体材料中的另一种,半导体前驱体,以及光刻胶的验证和市场推广。



南大光电最新一期的主营收成


先进前驱体材料

先进前驱体材料有两种,MO源和半导体前驱体材料。

这两种材料都用在薄膜沉积环节。

薄膜沉积是晶圆制造中的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是做嘛的捏?


我放个图你们就懂了,



这是一个简化的逻辑芯片剖面图。

是不是看到好多层?


薄膜沉积就是干这个的,每层可能都是不同的东西形成的薄膜,例如二氧化硅、金属等,这些薄膜会留在最后的芯片成品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组成这些薄膜的材料,就叫前驱体。


薄膜沉积按照工艺分,可分为化学沉积CVD和物理沉积PVD,两者市场占比62开的样子,CVD里主要是PECVD和ALD,52开的样子,还有一种叫MOCVD的,占比很小。


这几个英文名词有什么意义吗?


当然有,没有我写它干啥。


因为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和中微薄膜沉积设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类型,北方华创类型多,但在PVD是龙头,拓荆科技在PECVD是龙头,中微在MOCVD是龙头。


MO源,是MOCVD的前驱体。


其他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是CVD的前驱体。


MO源公司已经做到全球TOP2,全球市占率30%(2019年),国内市占率40%(2022年),地位反应技术水平。


但...目前90%以上的MO源都被用来生产LED外延片,而LED行业整体已经暂别高增长阶段,在个别领域,例如MiniLED、Micro LED等提供了新的增量。


按照公司的说法,Micro LED一旦实现量产并且商业化成功,对MO源的需求量会是现在的4~5倍,但目前这项新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对MO源的需求量不大。

MO源的原材料是稀有金属镓和铟,近年来价格呈上升趋势,加上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增长放缓,所以这一业务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这业务的未来关注点,主要看客户结构调整。

其他前驱体材料,国外企业基本垄断市场,南大光电在国内的市占率约8%,技术来源包括自有研发+外购专利,这业务从2021年开始增长很快,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根据日本富士经济的研究数据,全球半导体前驱体的市场规模,预计2020年~2024年的年化增长是5.3%,国内半导体前驱体的市场规模增速,预计2021年~2028年的年化增速是10%。




制程越先进,薄膜沉积工序就越多,涉及到的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种类就越多。根据拓荆科技的估算,在5nm以下FinFET工艺产线中,需使用超过100道薄膜沉积工序,涉及的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将由6种增加到近20种。




所以国产化率的提高,以及先进制程的技术突破,是这个业务的逻辑。


电子特气


电子特气是用在电子领域的特气,它在晶圆制造中的用量比前驱体材料可大多了,根据2018年的数据,半导体材料中硅片占比38%,电子特气和掩膜版并列第二,13%,其他材料比较分散。



电子特气的种类可多,



所以国内上市的那些XX特气XX气体的,未必能和南大光电直接对比,例如昨天涨停的凯美特气,它最新获得阿斯麦子公司供应商认证的电子特气,就是用在光刻环节的。


南大光电的电子特气也有两种,氢类电子特气和氟类电子特气。


再具体点,是氢类中的高纯砷烷、磷烷,这俩主要用在掺杂工艺和LED的薄膜沉积工艺。氟类电子特气是三氟化氮、六氟化硫,主要用在蚀刻和清洗环节。




目前公司氢类电子特气的国内市占率约60%,氟类电子特气中三氟化氮的国内市占率约35%,国外市占率约10%,六氟化硫主要在国内销售,市占率约20%。




市场大头?


那当然是海外巨头们了,2020年美国空气化工、德国林德、日本大阳日酸和法国液化空气占据了全球、国内90%的市场份额。


这两类气体比起来,氟类电子特气的技术难度较低,利润率也低,但胜在体量大,增长空间高,所以公司发展重点是氟类电子特气,氟类电子特气也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


但氢类电子特气的产能利用率也饱和了,满产满销,所以也得适当扩产。


上市9年后,公司在2021年搞了次募投,借来的钱一是搞光刻胶,二就是扩产三氟化氮,扩产预计去年底建成,也就是说今年就可以贡献营收了。


去年11月公司又募集资金,这次的钱分成三份了,一份用来搞半导体前驱体,一份扩产氢类电子特气(1亿、12个月投产),另一份继续扩产三氟化氮(10亿、36个月满产)。


扩产就得考虑消化情况。


根据QY Research的数据,国内磷烷2021年的市场规模是1.08亿,预计2028年达到3.3亿,年化增长17.3%,砷烷2021年的市场规模是0.84亿,预计2028年达到1.59亿,年化增长9.5%。


而公司的扩产项目,磷烷计划从70吨提高到140吨,砷烷计划从30吨提高到100吨,翻着倍的扩产。


扩产速度大于行业增速,不是南大光电一家的决定。


还是这家研究机构,它预计全球磷烷、砷烷的产能从2022年到2028年的年化增速是12.25%、13.59%,对应的国内产能预计增速是19.16%、23.8%。


也就是说它预计,全球同行都会通过扩产的方式抢市场,而国内同行会做的更过火,内卷更严重。


氟类电子特气的市场供需状况略好一些,但也仅仅是...略好一些。


去年11月的募投项目,是从3月就开始计划的,整个二三季度向监管递交材料的期间,公司对三氟化氮的需求都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三氟化氮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给出的机构预测也是,2019年~2021年国内三氟化氮需求的年化增长是23.2%,2022年~2028年的预计年化是16.27%。


当时,南大光电的三氟化氮营收的年化增速179%,占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但去年11月公司的回答就变成了,9月全球三氟化氮市场还基本保持供需平衡状态,短期可能有下滑的趋势。


和氢类电子特气相同,市场可能过剩也拦不住企业的扩产,氟类电子特气的同行派瑞特气(未上市)和昊华科技,还在积极扩产。


因此电子特气市场中,谁能利用好成本优势和产能优势,谁就可能在竞争中活得好。


光刻胶


光刻被普及的差不多了。


工艺很重要,通常在每一道主要工艺步骤前,都需要重新进行一次光刻。而我们常说的28nm、14nm,也是指的光刻机能够分辨的最小图形尺寸。


成本占比上,光刻胶和配套材料加起来,也和电子特气差不多,13%。


如果你们还有印象,在这个号上我讲过一家叫久日新材的企业,做助剂的,下游是橡胶塑料什么的,没什么意思,但公司最近切入到半导体领域了,在做面板类光刻胶的原材料光敏剂。


面板/LCD光刻胶和PCB光刻胶没什么意思,技术水平低,国产化率较高,半导体光刻胶才代表着光刻胶技术的最先进水平,虽然它在光刻胶市场可能也只有20%多...


半导体光刻胶又分好几种,


什么制程是主流,对应的什么光刻胶就最火。显然目前ArF是主流,南大光电在搞的就是这一类。


光刻胶也是个垄断起来不讲武德的市场,尤其是日本人,根据SEMI数据,2018年全球TPO4厂商均是日本厂商,包括JSR、信越化学、东京应化和住友化学。


论品类也一样,日本厂商在ArF、KrF、g线/i线光刻胶的市占率分别为93%、80%、61%。


这次美国日本荷兰搞在一起,可能只是卡的先进设备。要是连光刻胶也禁售,那国内难受程度加倍。因为设备能用很长时间,但高端光刻胶的保质期只有6个月甚至更短,这要是停了,你们想想后果吧。


为防制裁,国内晶圆厂一边抓紧备货,一边也在加速验证、导入国产光刻胶。


国内做光刻胶的同行,根据广发证券的统计,雅克科技正在做光刻胶研发,彤程新材正在做ArF的研发,晶瑞电材的KrF已通过部分客户测试、ArF正在研发,上海新阳的KrF光刻胶已实现销售,容大感光的g线/i线实现量产。


南大光电在ArF的进度是最快的,多款产品正在多家客户同时进行认证,已取得小批量订单。


虽然国内晶圆厂给了这些企业很高的包容度和试错机会,缩短了验证进程的每一个周期,但也不是说就会胡来。甚至因为工艺参数是根据国外光刻胶产品设置的,留给国内光刻胶的导入难度更大,验证难度更大。


目前南大光电的产品,也只通过一家存储芯片制造企业50nm和一家逻辑芯片制造企业55nm节点的认证,前者是2020年,后者是2021年。


注意,也只是通过验证,还没有形成规模销售。


因为光刻胶品种多,需要客制化,所以每一个产品的体量都不大。体量不大,研发难度还不低,还都需要做验证熬时间,所以没形成规模销售前,光刻胶的收入就很难体现在财报中。


所以光刻胶业务的关注点,就看验证进度。产能方面目前准备好了5吨ArF干式、20吨浸没式的,计划产能50吨,够用了,如果验证快,公司说了半年就能建好剩下的25吨。


业务说完,说说股价。


没大毛病,但股性不太好,容易被资金炒,导致股价大起大落。公司历史上几次股价异常上涨都和光刻胶的消息有关。





2019年7月,这次是公司透露设立光刻胶事业部,全力推进“ArF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消息面上日本限制光刻胶卖给韩国。2020年5月,这次是公司公告光刻胶样品正在供客户测试。


2020年12月,这次是产品认证通过,成为国内通过产品验证的第一只国产ArF光刻胶。2021年5月,这次是公司产品再次通过一家企业认证。整体看来公司挺好的,稳中有进,一步一个脚印,MO源起家,然后电子特气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股价也跟着营收爆发而爆发,后面半导体前驱体、氟类电子特气、光刻胶都可能带动公司营收再上一个台阶。

非常感谢杰瑞的分享[爱慕][爱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氟化   南大   光刻   前驱   薄膜   半导体   光电   材料   国内   电子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