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能源变局要在短期变化中看到长期趋势

能源变局(4)

本报记者 张一鸣

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风起云涌,由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引发的能源供给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海啸。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欧洲和中国步调基本一致,重启煤电并暂缓核电退出,甚至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下降,煤炭比重上升。

风起于青萍之末,所有的变局早已埋下伏笔,当下的新特点将影响能源产业的未来。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下半年全球能源供应偏紧,供给与需求相比增速滞后,再加上此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动碳中和,影响到化石能源的上游投资积极性。双重因素叠加,客观上放大了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矛盾,当俄乌冲突升级后,最终引起全球能源危机,触发变局。

变局之下,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市场中的冲突尤其引人注目。走在碳中和前沿的欧盟重返煤炭和核电,站在风口浪尖的能源生产国俄罗斯2022年的能源收入或不降反增。

中国能源市场的格局也在悄然生变。202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需求增速整体放缓,多个能源品种产量提升,进口量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首次下降,煤炭占比提升。

这些变化是昙花一现还是新趋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2022年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并不能代表长期趋势。

以欧洲为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多次表示,煤炭只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临时替代品,欧洲国家必须确保利用本次危机向前迈进,而不是回到化石能源时代。

再看俄罗斯,2022年8月俄罗斯经济部预测,由于石油出口量增加以及天然气价格高涨,俄罗斯当年能源出口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38%。但自2022年10月开始,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出口首次出现同比下降。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2》中预计,俄罗斯2030年在全球油气贸易的市场份额将会减半。

过去影响现在,现在决定未来,要有在出现苗头时看到趋势的敏感性,更要有在变局中把握未来的能力。因此,看待当前的能源变局,要厘清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既有短期战略又要能看到长期趋势,对于中国尤须如此。

经过短暂的调整后,2023年中国原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有望恢复正增长,但能源消费增长的幅度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否会使得进口能源比例再次回升,还是国内新增的产量能够填补新增需求?煤炭消费量的增长将延续多长时间?技术进步什么时候能破解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能源安全、经济性、可持续性”,这个业内公认的不可能三角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绿色转型将面临哪些挑战?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供应不足,使得天然气产业受到影响,将如何影响天然气在能源市场中扮演的过渡角色?

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以欧盟为例,尽管已采取很多应急措施,但2023年大概率仍将面临能源危机,国际能源署估算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将高达300亿立方米,约占欧盟天然气需求量的7.6%。但欧盟并未动摇此前坚持的低碳转型战略,依然是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积极引领者,正在通过“减碳55”等一揽子气候方案支撑在2030年底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至少55%的目标,并通过REPowerEU计划在能源进口领域去俄罗斯化。

应对当前的能源变局,我们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应盲目乐观,要看到中国的能源产业还有许多课需要补的现状,也要理性地看待我们的资源禀赋条件,发展新能源的潜力,想方设法在变局中把握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变局   趋势   能源   核电   俄罗斯   欧洲   中国   欧盟   煤炭   天然气   冲突   危机   未来   全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