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丨逛庙会

河北日报客户端

逛庙会(漫画) 喻 萍/作

北京的庙会历史很长,有人说可以上溯到辽代,更有人说自从有了庙就有了庙会,庙会和庙是连体婴儿,一起诞生、长大、变老。在老北京,庙会很接地气,介入百姓的民俗和民生。

庙会的发达,在明清两代,一直绵延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最长到上世纪60年代。据1930年统计数字,在城内的庙会有20处,可以说是鼎盛时期。想一想,这里说的城内,指的就是现在的二环路以内,居然有20处庙会,实在是不少了。北京的这些庙会,一年四季都有,最热闹的当属春节期间。过年时,一天去一处,从大年初一到十五,都去不过来。谁过年不去一次庙会,就像谁过年不吃饺子一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有名的是东西两城的隆福寺庙会和护国寺庙会。有诗说:“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足见热闹程度。除此之外,东城的雍和宫庙会和东岳庙庙会,西城的白塔寺庙会和白云观庙会,南城的蟠桃宫庙会、厂甸庙会和花市的火神庙庙会,都是过年期间人们必去的。一般而言,到了农历三月三,蟠桃宫庙会一结束,热热闹闹的庙会就到了尾声。

庙会是庙的衍生物,是庙和人关系变化的变奏曲。后来的庙会,已经是人头攒动,蒜瓣般一个紧挨着一个卖货的和卖小吃的摊位,吆喝声四起,淹没了寺庙的晨钟暮鼓和香烟缭绕。卖和买,玩和吃,越来越占据上风头。最初庙会之中的祭祀、祈福和祝愿的原始意义,逐渐淡化而让位于商业和娱乐。前面引诗说东西两城的庙会“一日能消百万钱”,正可说明这一点。

那时候,人们说去庙会,往往爱说是逛庙会,一个“逛”字,将庙会的原始意义彻底解构,并稀释为一种单纯的商业与游乐相结合的项目了。这样的演变,全世界皆然,西方的圣诞节,一样也成了商业和娱乐挟圣诞老人以行天下的日子。

□肖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白云观   花市   火神   蟠桃   布谷   庙会   城内   寺庙   北京   东西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