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和专家,都应当好好反思!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最近说了这么一段话:

他这话一说出,我就知道,完蛋了,要被骂死了!谁会承认自己能力差呢?你这不是戳人心窝子吗?

果不其然,底下骂声一片:

但是这位邓先生的话,有对有错。这届年轻人,别那么玻璃心,怎么还容不得别人说个不字了?让你反思一下怎么了?

而邓海清他自己,对工资以及经济规律的认知,也应当好好反思,不要用错误的观念误导公众。

这届年轻人,的确应当多反思

邓海清说年轻人抱怨收入低,没钱了就啃老,或者嫌老板给得少,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这话对不对?

没啥大错,这就是一种群体性行为特征的描述。况且,让你反思一下,你也没少啥。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问题,都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但历史地看,不得不承认,这届年轻人生活的时代,的确是几千年来中国最美好的时代。

这4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收入快速提高,生活巨大改善的时代。即便是最穷的人,现在享受的生活水准,也达到了改开以前任何年代的多数人。现在年轻人会认为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是个事儿吗?但是这在短短的40年前,都是奢侈品。

这正是经济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音,把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现在的生活必需品。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年轻人总想有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收入,这正常,谁都如此。但是你要知道,收入提高靠什么?

靠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多了,就可以投资于技术进步中,劳动者就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高了,单位时间的产出高了,所以工资率高了。

当资本积累不断增多,所有行业都产出提高,供给多了,物价下降。劳动者就是消费者。那么一方面是工资提高,一方面是物价下降,意味着收入的购买力提高。这就是生活水平改善的过程。

而资本积累靠什么?

靠稳定的财产保障。有恒产者有恒心,预期稳定,人的时间偏好降低,形成更多的储蓄,投资于未来。

一言以蔽之,是市场经济带来的。

既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那你想要提高收入,就一定要不断地呼吁减少管制和干预,推动所有领域奉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投资。劳动力不变,投资增加,企业变多或者规模扩张,就会竞相开出更高的工资竞争劳动者,报酬不就提高了吗?很直观的道理。

然而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呼吁的是什么?

动辄要“整顿职场”,要把马云挂路灯,嫌996工作太辛苦,嫌收入分配不公平;今天反资本、明天反“垄断”、后天反大企业;教育医疗住房,凡事都要求“管一管”,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举报。总而言之就是还嫌管得不够多,一心一意反市场。

所有的呼吁,最终都会转化为政策。于是各种重锤落下,财产权的预期不稳了,人的时间偏好提高了,资本积累减少,企业不敢投资了,技术进步变慢,劳动生产率下降,工资减少了,找工作更难了。

看看,整个就是有认知障碍的、错置因果关系的、目的与手段的彻底背离。

作茧自缚啊!

工资的高低,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你说是老板。

其实不然。

工资的高低,最终意义上说,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是消费者通过购买与不购买,决定了消费品的价格,由此间接地决定了生产消费品的所有生产要素——当然也包括劳动力——的价格。

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应当不应当扩张、应不应当技术进步,要不要开出更高的工资吸引劳动者,以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什么样的质量生产,都是消费者决定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消费者主权”。

就像电影明星,他的收入是电影公司决定的吗?看起来似乎如此。但是电影公司的收入来自哪里?来自消费者买票。是消费者决定了哪部电影火不火,决定了谁成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

那么很清楚,你在劳动力市场上值多少钱(工资水平),就看消费者是否认可你,愿不愿意给你“金钱投票”。谁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强,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造福了消费者,谁就收入高。消费者通过买与不买的行动,让穷人变富、富人变穷。

那你说,我明明很值钱,老板总是剥削我,克扣我的收入。

注意,在一个自由市场上,你不是卖给老板的奴隶,没有人可以强制你为他工作。只要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自由地辞职,劳动者就是自由的,就是没有剥削的。

老板就是更加注重未来,时间偏好低的人。他用自己的财产创办企业,竞买生产要素,期待未来的更大产出。企业的成败和风险,最终是由老板来承担的。

劳动者就是更加注重现在,时间偏好高的人。如果劳动者自己创办企业,要投入资本,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生产的期间,他是没有收入的,生产完了也不一定能卖掉,还要承担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于是劳动者选择为企业家打工,不论企业盈亏,都可以拿到相对固定的报酬,完美地将风险转移给了企业家。

人都有正的时间偏好,同样的财货,现在财货要比未来财货更值钱,因此未来产品要对现在产品打折扣,这就是利息。老板,就是将你的未来产品价值折现为现在价值,以工资的形式提前支付给你的人。

除了这部分利息,老板的收入还有他自己劳务的价格,以及企业家判断的利润。你不能嫉妒老板收入高,因为你没有投入财产,没有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判断决策,没有承担风险。你若是不信,可以自己当老板试试看。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老板和劳动者之间,不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是合作共赢关系。

这倒不是说老板有多高尚,不想剥削你,而是他无法剥削你。市场机制从来不求助於人的道德,而是有一整套机制保障了这样的结果。

这就是利润和竞争机制。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你的收入由你能为老板创造多少边际价值产品决定。你创造的价值大,工资就高。如果你明明可以创造1万元的边际价值产品,老板却只给你开8000元的工资,你就跳槽了。

把一个能力强的人挤走,拱手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招一个能力差的,他是疯了吗?是要自掘坟墓吗?

所以年轻人要认清一个事实:你之所以还在这里以5000元的价格出卖自己一个月的劳动力,只是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你花6000元,否则你早就跳槽了。所以,你一个月的劳动,就值这些钱。

实话说出来不中听,可是事实就是这么回事。人,何必逃避事实呢?何必自欺欺人呢?

从大学里走出的年轻人——其实也包括所有人——总是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总是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认为自己应得多少工资;总是喜欢按照自己在学校所受到的荣宠,来决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殊不知,一个人在市场上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于你有多高的学历,或者过去有什么贡献,只看你能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所以年轻人当然要反思,正确认识自己。要想提高自己的收入,你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不要反市场。只要市场经济得以充分地实施,资本积累增多,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即便是最平庸的劳动者,也能从这种经济进步中分享水涨船高的利益。

其次的确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你的能力水平提高了,消费者自然给你金钱投票,企业家自然给你开出更高的工资。你要千方百计提升技能,服务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孤芳自赏自怨自艾。

再次是你要知道,学校并不是市场化的,而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它并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因此你所学的知识,本来就是与市场脱节的。进入职场,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你要以小学生的心态去适应市场,从底层做起,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

最后要懂得文凭不能代表你的未来,文凭只能代表你的过去。过去是沉没成本,人的行动要面向未来。如果你一直沉浸在过去虚幻的荣耀中,总以为自己有多大价值,消费者会通过“经济民主”的方式,给你一个正确而直截了当的回答:你不行。

年轻人,提升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不要玻璃心,正确理解市场,正确对待批评,脚踏实地,自我奋斗自我负责,在广阔的市场上,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专家更要多反思

专家,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烂大街的贬义词。上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论证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下到“人民经济”的温铁军、“三次分配”的厉以宁、“个税起征点5000已经太高”的姚洋、“印钞两万亿”的任泽平、“生孩子与资本挂钩”的赵燕菁、“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的林采宜……各路专家为什么饱受诟病?

就是因为他们说出的话违背了基本的常识,屁股彻底是歪的,一个个成了为干预主义背书的“霍亨索伦王朝的知识卫队”。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维持一个干预主义的世界,对他们是有利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用武之地,如果在自由市场上,谁需要他们啊。而他们在学校里学的经济学,全都是反经济学。因为教科书上的经济学,总是有一个默认的、不容置疑的前提:经济干预是对的、必要的。

然而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不需要任何干预就可以运转自如;自由交换,更不需要任何干预就可以自然发生。交换总是有利于双方的,任何干预,必然降低交换双方的效用,减损所有人的福利水平。所以他们的前提本身就是错的。毒树之上,结不出什么好果子。

就说邓海清后面说的这段话:“对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工资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不说是错的,至少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

因为那好像是在说,工资低是好事。别人问你一句:那干同样的活,美国工资那么高,你又怎么解释?

估计他顿时就哑火了。

因为他同样不懂得工资增长的经济学基本原理。

估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问题。

实际上,经济学原理早已将这个问题揭示得清清楚楚,前面的论述中也已经有所涉及:决定工资率的,是资本积累的数量。

一个农村人,在农村搬砖每天收入100块钱,去深圳搬砖一天可以收入300块钱;一个朝鲜的水管工,假如能去韩国做工,收入也会倍增;同理,一个中国人去美国,干的同样的事,收入也会提高很多。

原因何在?

有人说是因为剥削,按秦晖的话说是“低人权优势”。这都是胡说八道。你会相信一个农村泥水匠给村里人干活,村里人剥削他了吗?没有的。农村人的说法是“这就是‘公价’”,意思就是市场价就是如此,很公道。你要是出得少,我就不给你干——也就是不让你剥削。

更不是什么“低人权优势”,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低人权,怎么可能是“优势”?如果按照秦晖的混账逻辑,把所有人变成奴隶了,是不是更有“优势”了?这不是明显的胡扯么?

中国1978年以前和以后,是人权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当然是提高了。正因为人的自由得到了改善——最根本的是财产权比过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因此才激发了创造财富的强大动能。

秦晖式的“高人权”,无非就是可以组织工会,可以罢工,可以搞破坏,把企业家预设为丧心病狂的吸血鬼。工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暴力的代名词,它以维护工会成员的既得利益为己任,排斥其他劳动者的自由竞争,侵犯财产权,破坏契约精神。工会会员的高工资,是以大部分劳动者的失业和低工资,以及整个经济的产出降低为代价的。试问,这是个什么狗屁高人权?

所以,真正的高人权,就是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企业自主经营,互不侵犯财产权,双方双向选择,不受干预地自由签订契约。所有经济发展成果,都是高人权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就,就是因为相比于过去,人更加自由了。

所有繁荣,都必然有自由因。

那么,既不存在剥削,也没有胡言乱语的“低人权优势”,为什么从事同样的工作,一地工资高于另一地呢?

就是因为资本积累水平的差异。

高工资,不是因为劳动者技能差距有多大,而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均占有资本量大。

纵向上看,100年前的理发师和现在的托尼老师,技能和工作量可能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托尼老师为什么收入高?因为现在的资本量比100年前丰裕多了。

横向上看,经济落后地区和国家之所以工资低,就是因为资本量少。深圳的储蓄量和人均资本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农村。韩国比朝鲜人均占有资本量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重复以下经济学常识:

资本充裕,技术进步速度就快,劳动者就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提升劳动生产率,因此产出更高,所以工资就高了。

资本充裕,就可以延长生产结构,投资到更长生产周期的生产活动中。生产结构延长了,企业就更多了,但劳动力是稀缺的,企业就要竞争劳动者。竞争的办法就是必须开出更高的工资,将劳动者从其他生产线上吸引过来。

从事同样的工作,美国劳动者为什么比中国高?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美国200多年的发展,资本积累更雄厚。但是要看到,中美这些年的差距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资本积累从速度上讲,要远远高于美国。

反过来说,泰国和越南,为什么工资低?

就是因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资本积累水平高于他们,所以我们的同胞取得了更高的工资,享受了比他们更高的生活水平。

只要继续改革开放,奉行市场经济,保障财产权,以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勤劳奋斗的精神、强大的生产能力,资本积累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劳动者工资赶上或者超过美国,也是题中之意。要是一直比烂、学些不该学的东西,那就没戏,就会被越南和泰国超越。

当然,工资的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不能自由流动。市场经济中,如果资本、劳动力、商品可以自由流动,有将各行各业以及各地工资率和利润拉平的趋势。各国设置贸易壁垒,禁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是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看,也应当意识到,在国内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意义所在。

所以结论是,资本积累越多,投资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好,劳动者的工资就越高。

专家们,你们要学点经济学常识,不要误导公众,传播错误的观念。尤其是,不要为了自己的地位和稳定优渥的生活,整天出馊主意,损害来之不易的经济改革成果,祸害劳苦大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劳动者   人权   工资   资本   消费者   老板   收入   未来   年轻   自由   资本积累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