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游灵岩寺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农历癸卯年第一个节气。从今天10:42:21秒后才开始就正式步入了癸卯年。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好休班,我们信马由缰,开车来长清区玩。路过玉珠泉,见到水自土崖下三眼碗口粗的洞穴中平地流出,清冽甘美。北流10余米,汇入一石砌长方形池,再从池壁溢水口泻出,沿小溪东流,入崮云湖。崮云湖偎依青山,波光粼粼,景色深秀。湖西岸,土山峭壁危崖,峥嵘葱茏。泉边有不少开车来打泉水的。去年我跟山丘群驴友去牛毛洞回来路过这里,所以才停车下来看看。

本想去五峰山的,前几年我们三口也爬过了,所以不想再去了,于是驱车向灵岩山奔去。最近各大景区基本都免费了,所以到处人满为患,车流如水。幸亏我们下午来的,大部分早来的游客也开始陆陆续续返程了。十里松路上,各种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层出不穷,价格不一。今年是兔年,崖柏雕刻的兔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惹人喜爱,售价从五十到八十元不等。

十里松,相传自灵岩圣境坊至灵岩寺沿途连亘十里的古柏蟠曲多姿,遮天蔽日,沿路前行林荫如盖,因为柏和“悲”同音不吉,所以都称柏树为松树,这苍翠欲滴故名“十里松 ”。

灵岩寺,位于泰山北麓,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我也是第三次来玩了,每次来了都要在此留影。

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

大雄宝殿,始建于宋代原名献殿,明正德年间(1506-1521)鲁王捐资塑大佛像二尊于内,遂改名大雄宝殿。大雄,即花驮摩耶,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谓像大勇士般有大智力,一切无畏能镇伏“四魔” 。该殿是寺僧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早期塑像已毁,现释迦牟尼佛和菩萨像为1994年重塑 。

五花殿,又名五花阁,宋景佑年间(1034—1038)由琼环长老创建,明清时期三次重修皆毁于火灾。据《灵岩志》记载,该殿“架阁两层,龟首四处”俱弘精工,前人称为“天下第一”。

今天恰好有位导游为一旅游团做解说,我们也跟着沾个光,聆听下她的精彩解说。

千佛殿,唐贞观年间(627—649)由慧崇和尚创建后多次重建单檐,序殿顶彩绘斗拱,屋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础为唐宋时期所造,其风颇古。殿中置“三身佛”皆结伽跌坐,仪容端庄,周围布四十尊采色泥塑罗汉像,其神态各异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些罗汉比例与真人无异,里面还有我们熟知的济公和尚,他身着褴褛,手臂青筋暴露,喉结突出,有血有肉。据说他们体内还有用绸缎做的五脏六腑,大小比例和真人一样。1982年科学家们还从一塑像解剖出来体内还有一尊小的铁罗汉,也摆放在这里。西北角那尊罗汉就是灵岩寺创始人朗公塑像。难怪梁启超先生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出了千佛殿,远望东山峰有一怪 石, 状如一个老僧, 身披袈裟, 手柱禅杖, 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 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传》中记载,东晋时期高僧来此山说法,讲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说“此山, 灵也, 为我净也;它时涅磐当埋于此”。

两千多年的汉朝柏树直径得有一米多粗,得两三个人合抱才行,依然枝繁叶茂,像这么粗的柏树,灵岩山还真不少呢。

青檀树从石头缝里长出来,正好在石拱门上,就像凤凰展翅一样。旁边一棵青檀树则如一条昂首挺胸的龙,这就成了“龙凤呈祥”的奇观。东边就是“五步三泉”,有龙就得有水。

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 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 物。

您看这青檀树的造型像不像船帆?这就叫“一帆风顺”了。所以祈福的彩带也栓满了树上,人们都祈求万事如意了。

辟支塔,是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也是寺庙的中心,一般是塔越高代表寺庙等级也越高。该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间(994)用了六十三年时间建成。塔高 54米,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基石筑角八面浮雕镌刻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青砖砌就四向辟门,各层施腰檐塔身上上置铁质塔刹,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八尊铁质金刚承接整体造型优美,比例适度,做工精湛 。一至四层为双檐,五至九层为单檐。过去有楼梯可以上去,五层以上约来越窄,后来上去成了“鹞子翻身”了。塔基下有地宫,据说埋着过去得道高僧的舍利,法器……

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为灵岩寺高僧慧崇的墓塔。历城区柳埠四门塔也是这种隋代造型。该塔为一方形单层重檐亭阁式石塔。塔高5.3米,面宽3.74米 南辟半圆拱门。券额雕兽头武士像,东西辟假门,雕有乐估,舞伎飞天等保留有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是研究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墓上建塔是佛教僧侣的葬制。墓塔林是灵岩寺历代高增的墓地。现存墓塔157座,铭碑81通,塔林中央为甬道,两侧列崎墓塔 ,均为金石结构,可分为方碑形、钟形、鼓形、 堵婆经幢式亭阁式塔等 。原来这几种形状也是根据高僧圆寂时间来定型的。因为钟型为早晨圆寂,鼓型为夜里,方形为白天,这就是所说的“晨钟暮鼓”,让人一目了然。越大的则是圆寂比较晚的,因为徒弟们都想让师傅的墓塔大些,能超过以前师父的,所以最早圆寂的墓塔反而更小了。这些墓塔其造型古朴 ,轮廓明快雕饰刻画简洁 ,无堆砌之感 。

其北端为砖石结构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 ,为中印结合式建筑。

鲁班洞,世传为灵岩寺开山高僧朗公的墓地,旧称“鲁班洞”。1995 年考古发现实为一座石砂拱券式门洞。当为早年进入寺院的山门。洞内石壁上嵌有唐天宝元年(742年)李邕撰写的《灵岩寺碑领并序》残碑及唐宋明各时期的题记 。从顶部殿堂造址看山门殿应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建筑 。专家推断该造址建筑年代不晚于隋代,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拱券式门洞。

摩顶松,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地藏王菩萨以广大的悲愿著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掌管地狱的“幽冥主宰”,是救渡地狱中受苦鬼灵众生的大菩萨。

袈裟泉又名印泉、独孤泉,位于灵岩寺“转轮藏”庙堂遗址的东侧路南悬崖下,因泉边立有一座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故取名为“袈裟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清康熙《灵岩志》载:“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

袈裟泉名的来历,是传说当年法定禅师建寺时有铁自地掘出,高可五六尺,重达数千斤,天然水田纹,颇似袈裟,泉因此得名。清乾隆皇帝曾述:“铸铁不成想以废,置此半途徒费勤。” 现在,泉旁仍立有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寸厚的冰就可以载人了。小时候就喜欢三九天在冰面上滑冰,做一个滑冰车可以在冰面上驰骋。

天色已晚,爬山下来最起码也得两个小时了,所以只好返程了……

(备注,灵岩寺资料来自网络)

壹点号 宋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塔林   释迦牟尼   隋代   袈裟   柏树   塑像   立春   高僧   罗汉   年间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