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们有话说!


2023新春伊始,中国劳动保障报社认真落实中宣部、全国记协有关要求,组织本报20余名记者奔赴14个省份进行采访,深入推动“新春走基层”活动。记者们冒着严寒、踏着冰雪、深入基层、走进一线、体察社会、心系民生,将所见所闻所感溢于笔端,录入影视音屏,采写了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和视频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些年轻的记者们“新春走基层”中的收获、感动和成长。



春节服务不打烊

奋斗脚步不停歇



杨 勤

用心走基层 感受新发展


1月中旬,南方仍是严冬,湿冷的天气冻得人哆嗦,但走基层的心情十分火热。


一路南下,我前往江西南昌、宜春、樟树、萍乡等多地进行采访。春节前,务工人员纷纷踏上归家路,基层人社干部们也格外忙碌,调查就业需求、组织招聘会、宣传人社政策、做好人社服务……处处可见其工作身影。


疫情过后,无论城市中心还是偏远乡镇,无论招聘现场还是商业市场,都人气十足,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镇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衣食住行大大改善,民生保障日渐殷实。


走出高楼大厦,到基层一线,我深切感受到,群众对人社政策的知晓度更高了,对人社服务的满意度也更高了,这是人社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在“接地气”的采访中,我了解到一些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也发现了基层涌现的灵活而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实践,同时我也在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身上,学习到他们实干担当、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作为青年党员和新闻记者,我也通过走基层重新审视自己,既要多到基层去看去听去记录,还要真正走近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如此,才能以真切的感悟,使新闻报道真正触到人民的脉搏、反映生活的本质、彰显时代的主题。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点击查看采访视频>>


毛 雨

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作为记者和读者,收获颇丰。


作为记者,我走访了两座城市、3家企业和两个人社服务站点。在实地采访中触摸基层现实,平日里解读过的政策、宣传过的服务、歌颂过的事业,在我心中变得更加丰满、立体。近距离观察一线劳动者坚守岗位的耕耘,面对面了解基层人社干部“满格”的工作状态,沉浸式体验家门口的全链条、一站式人社服务……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气象,让我更加理解和认同“人社事业为人民”。


作为读者,我阅读了本报及其他媒体推出的“新春走基层”作品。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着发展的日新月异、民生的温饱冷暖、精神的赓续传承,成为“今天的中国”的生动注解,让我倍增信心为建设“明天的中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青年采编人员,我要抓住每一次走基层的机会,也要将走基层的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时刻用笔尖记录美好时代,用镜头定格暖心瞬间,以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记录团结中国、奋斗中国,传播人社声音、人社力量。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徐 榕 涓

天宽地阔 万象更新


记者如果沉入文山会海,写出来的新闻难免晦涩难懂。尤其是随着通信工具越来越发达,记者很容易被电话、邮件采访惯出毛病,写出来的新闻缺乏变化。


在 “新春走基层”行动中,我走访了两个城市、3家企业,采访了数位群众,真实了解了人社业务经办的情况。应城“春风行动”现场,一位女士多年在外打拼,趁着春节回到家里。她放弃外出务工,想要在招聘会上找一份工作。尽管家乡的工资低一些,但是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她内心强烈的信念——只要家门口能工作,绝不愿意让老人、孩子留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人社事业的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通过“新春走基层”活动,我们能够以更微观的视角展现新时代人社领域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见证基层人社系统的新作为,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希望和信心。


天宽地阔,万象更新。我认为每一个记者都应该把握好这次走基层的机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报道基层人社工作,关心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使才华有施展的舞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叶 海 晨

讲述人社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


笔者来到山东东营进行新春走基层采访时,正值春节前一周,整座城市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这种氛围让我感觉到,当地百姓的日子是过得红红火火。


幸福生活的背后,离不开作为民生保障部门——人社部门的辛勤付出。


在东营,社保卡的影响力和使用面不亚于身份证,除了常规的待遇领取,日常消费、乘坐公交、提取公积金等都能用社保卡完成。在社保卡云支付一条街的店铺里,时常会看见群众掏出手机,刷电子社保卡消费,获取爱心积分并进行捐赠,为慈善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东营,我看到的是浓厚的社保卡应用氛围,感受到的是人社部门在背后付出的心血。


个人养老金是养老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市成为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后,得到许多市民的积极响应。在常规印象中,养老应该是中老年人该考虑的事情。但在一处银行网点,我遇到了一位参加了个人养老金的年轻人。她说参加个人养老金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一份保障。这样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让我十分意外。离开银行网点时,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当时,银行网点副经理问我:“你要不要也参加个人养老金?”当得知我来自北京无法在当地办理后,她羞赧一笑。这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当地人社部门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宣传做出的努力。


走基层,就是走入社会基层、走进群众心里,用生动的笔墨,讲述人社故事,传递百姓声音。这是我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的最大收获。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王 东 丽

力量与感动


1月11日,我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经过近6个小时的高铁车程,终于到达安徽阜阳。


“今年过年一定得拍个全家福”“回家好好过年,来年好好干”“高铁几个小时就到家了,出行越来越方便”……火车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谈论着回家的喜悦与期待。


到了阜阳,我先跟随当地人社局同志到人社服务大厅观察人社业务办理情况,到社区站点了解社保服务。“家门口就有社保服务‘便利店’,办事不用跑到城里,可方便!”现场办理参保业务的高女士笑着说。


接下来,我陆续到机械类、服装类企业采访,沉浸式体验当地产业发展。“疫情这几年,企业着实不好过,幸亏政府提供了很多帮扶。”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父老乡亲们都富了才算富”……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个个感人的就业故事,一段段励志的创业历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彰显着个人与国家同频共振、共渡难关的力量与感动。


这次走基层,我收获了喜悦、汲取了力量。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奋斗着,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邢 泽 宇

“主动预防”让劳动者权益保障更有力


当现代化科技与工伤预防警示教育相遇,碰撞出的“火花”,直叫人大呼“不一般”。新春走基层,我来到长治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作为山西省首家“VR智慧体验式”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基地通过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方式,以互动体验营造入脑又入心的“沉浸式”工伤预防警示教育氛围,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劳动者权益保障更有力。


事实上,工伤预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减少工伤,贵在“主动预防”。只有不断创新工伤预防警示教育方法,推动更多职工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转变,工伤预防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取得实效。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游 翀

用心用情践行“四力”


今年“新春走基层”是近三年来报社上下动员最充分、采访范围最广泛的一次采访行动。能够积极参与这次行动,是践行“四力”感受时代脉动的宝贵机会!


大年二十七(1月18日)下午2点,我接到采访任务,采访春节期间在京坚守岗位人员。从接到采访任务那一刻起,“快”字就印在我脑中,争分夺秒赶稿件做视频。


1月19日上午9点,我把盖好公章的采访函、采访提纲正式传真给北京人社局宣传中心。当晚7点,北京人社局与我联系,告知受访餐饮企业负责人联系方式。当晚8点至10点半,我完成采访以及镜头拍摄工作。


1月20日凌晨4点-8点,我赶出文字稿件完善细节,9点一上班就把稿件发给北京人社局及受访企业审定。上午11点半,文字稿件审完、合红、提交,我微微松一口气。


由于前一晚采访挨到餐厅打烊,匆匆拍摄的镜头素材不够,中午又冒着严寒赶往餐厅所在商场,补拍不少镜头,然后才开始赶制视频。视频初稿到当天晚上9点才赶出来,然后就是一遍遍打磨,视频二稿、三稿。


1月21日除夕上午9点,我正式提交视频稿件,一遍过无需修改,心中石头落地。我用行动全身心投入本次“新春走基层”活动之中,用心用情讲好人社故事。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赵 泽 众

记录暖心返岗 讲好人社故事


迎春出发,贴心返岗。大年初五,我跟随广西返岗专列前往深圳。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一路上采访务工人员、人社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在浓浓的节目氛围外,我感受到一股春天的浓浓生机。


疫情再严重,生活也得继续。过去三年对很多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家庭造成了很大影响,可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倒。一名务工人员的话让人动容:“要把过去三年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给小孩和家庭的承诺补回来。”正是因为这些务工人员有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有着这份迎难而上的信心,加上人社部门的暖心保障,所以当前的中国经济在复苏期间展现了极强的活力和韧性,保住就业大局也有了充足的底气。


作为人社新闻工作者,我想,要以这次新春走基层为2023年一个崭新的起点,走下去,沉下去,见证更多人社为民、人社便民的真实与感悟,写出更多真实精彩的人社故事。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邱 曼

走近“二十大代表”


1月中旬,刚刚进入三九天,我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来到了位于蒙黑吉三省交界的白城市。虽然已经做足了准备,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身,但一下飞机,还是被这里彻骨的寒风吹了一个踉跄。


第二天一早,匆匆吃完早饭,我就赶往传说中的“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见到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就业红娘”于砚华。


华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忙”。从踏入市场大门开始,她就不停地在忙:召集市场员工开会布置任务、摆放招聘“易拉宝”、引导咨询人员登记填表、接听热线电话、与用人单位沟通细节……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以至于我采访华姐的时候只能跟着她一起跑,一个采访问题会被市场不断出现的新状况而多次打断。


上午十点半,华姐有一个电视台直播带岗的节目。华姐实在太忙了,以至于出租车师傅在市场门口足足等了我们十分钟,华姐才匆匆地走出市场大厅。我们是掐着点赶到了电视台直播间。


走近“华姐”,我被华姐无私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市场工作人员告诉我,华姐一年365天都是这样的,为了每一位求职者,为了每一个用工企业,毫无怨言地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华姐忙碌的身影,业已定格成一幅幅照片,印刻在我心中。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李 欢 乐

要有做导演的意识


大年初四,我到河南开封采访零工市场就业专题活动。此次新春走基层,有两点比较深的感受。


一定要考虑到不给地方部门增加负担。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忙碌了一年,难得休息,可为协助我们采访,他们却牺牲了难得的节日,这让我很过意不去。要想避免这种情况,以后在春节走基层的时间和选题确定上,一定要考虑得更周全一点。


要有做导演的意识。初四那天,开封冷得手都伸不出来,视频拍摄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这导致后期的制作有点吃力。走基层的稿件要求有场景感,实际上是视频引领文字,所以要像导演那样,脚本、拍摄、突发情况应对等事先都要考虑到。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刘 沐 禛

在基层体味务实、懂得担当


2月1日,海河之滨迎来大风降温天气。我前往天津市津南区,跟随当地人社干部走基层。


紧锣密鼓的一天下来,基层人社干部的忙碌身影、企业对人社服务的认可点赞,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务实。


我看到人社局领导亲自带队到企业问需问计、答疑解惑,不仅雪中送炭,也锦上添花;我看到人社部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为线下服务着上新色彩,让线上服务跑出加速度;我看到在关键时、在要紧处,人社工作能及时触及,人社服务可精准送达;我也看到企业表达的关切、流露的疑惑,在人社干部的帮助、服务下,一一转化为“放心了”“安心了”……基层人社干部用务实行动,展现作为担当,向他们致敬!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走基层活动,就是让我们在实际当中、在群众身边、在基层实事求是的工作里,体味什么是务实,懂得什么是担当,从而不断端正职业态度、职业追求。我很荣幸、很感激能够参加此次走基层活动。


我应当常翻常读基层这本“无字书”。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颜 珺

曾经来时路 此刻是归程


作为一名新人记者,今年第一次参加“新春走基层”的报道,我将采写对象对准了故乡省份的省会:石家庄。


腊月二十六,我出发了。近乡情更怯,在去往石家庄的高铁上,我既兴奋又紧张。“曾经来时路,此刻是归程”。我在石家庄有过三年求学经历,作为一名曾经带着“新闻理想”从这里走出去的高中生,到如今成长为青年新闻工作者回到这里,阔别八年,思念备至。


抵达目的地后,我马上被“庄里”发生的变化吸引住了目光:新开通的地铁线路方便快捷,地标建筑“新百广场”周围焕然一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闯荡四方、追逐梦想时,故乡也以它的方式不断成长,迅速变换着新的模样。


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了我,带我来到省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一站式综合服务台、功能齐全的路演大厅、温馨惬意的咖啡书吧、宽敞明亮的公共健身区,满足了初创企业“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创业有扶持、全程有服务、安全有保障”的现实需求,让我感受到石家庄大力支持创业者的“心意”与“新意”。


“欢迎常回家乡,常回母校看看。”临别时,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向我发出诚挚邀请。以新春佳节为坐标,以归乡人的视角,打量脚下这片热土,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故乡发展的脉搏。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建立根植于基层的新闻“眼”,践行新闻工作者“四力”要求,努力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新闻,讲述身边故事,聚焦家国新变。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王 俊 英

走进社保中心 体验便民服务


1月17日晚,高铁到达山西忻州。近乡情更怯,带着走基层的任务,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第二天一早,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准时来到忻州市政务中心门口。


走进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热情地带着我参观了市政务大厅二楼和三楼的社保窗口,对社保中心主任、几位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了采访。在和他们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社保中心在便民服务方面的巨大飞跃,他们在服务意识、质量、内容、流程、方式上不断寻求突破,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我很感谢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让我有机会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通过接触这些奉献在民生一线的基层社保工作者和办事群众,将所见所闻汇集成文字和视频,记录家乡社保服务的新变化。


作为一名人社系统的新闻工作者,在未来,我也会将走基层的精神发扬到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关注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击查看采访原文>>


当好人社新闻宣传的排头兵、主力军

我们永远

在路上

编辑丨邱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新春   基层   东营   记者   养老金   工伤   社保   原文   采访   群众   部门   工作   市场   企业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