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电话手表,藏匿缢吊密林,外套前后反穿,两件遗物里找到答案

胡鑫宇失踪事件,牵动着每一个关注过他的人。

身边有位朋友对此事的评价:要么很简单,就是纯粹的“一时想不开”,要么会很复杂,因为寻找过程中有“太多的巧合和可疑点”:

①校长说,围墙上都是苔藓,没有攀爬的痕迹,监控也捕捉不到画面(睢园南面围墙没有监控,之前很多同学从这里出入校园,小胡同学也肯定知道)。

②既然无外出迹象,意思就是还在学校,可后来找了好几圈,甚至抽了化粪池和下水道,愣是没有一点蛛丝马迹。

③学校外围,发动很多群众参与多次搜寻工作,甚至每家每户被接二连三地“拜访”,然而三个月下来,有价值的线索依旧“微乎其微”。


小胡同学的失踪

面对这样的结果,一度让警方陷入困境,却也给了胡家一丝希望,没有线索说明“他可能还活着”,或去了很远的地方。

胡爸刚过完年,才休息两天,就又锁门外出寻找儿子,村里人看见都有些纳闷,“你怎么还在找儿子?”

其实,村民们完全不理解胡爸失去孩子的感受,一天没找到,就说明儿子还存在活着的机会。

然而,失踪了106天的小胡同学,还是在离学校几百米的地方被发现了。

巧合的是曾有“四波人”都在附近经过,唯独没有进入树林区域。

①粮仓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巡逻仓库内部,这片树林旁边有间废弃很久的房子,房子下面是密密麻麻的高低灌木,平时远远看一眼没动静,就走了。

②搜寻人员,主要负责围墙外围,在这片树林附近有多处树木砍过的痕迹,围墙很高,看不到里面情况,特殊的气味也没能发觉。

③家属和老师也进入了粮仓,但只是主干道走走,并未来到这片树林,唯独有一次小胡舅舅就在围墙外围直播搜救情况,但也给错过了,甚是遗憾。

④警方来了4次,前三次去了粮仓其他地方,第四次来到废弃房屋这边,却因为粮仓管理人员提醒“以前下面是蛇园,蛇很多”,导致只是简单看了里面潮湿阴暗的空间,周围也没有脚印和痕迹进出,叮嘱粮仓做好人员管理,也离开了。

说一下小胡同学被发现的树林区域情况

围墙高5米,外侧是一建筑工地的沙土堆,土堆的高度距离墙顶只有1.5米,攀爬方便。

而围墙的内侧较为特殊,呈现类似台阶的阶梯状,小胡同学下围墙和放录音笔的位置都靠着这些小阶梯。

除了小台阶外,这个位置还是个大陡坡,围墙正是倚着陡坡而建,高低树木繁密,光线暗淡(当天下午发现后,勘查现场来现场拍摄录音笔的图片,旁边长着苔藓和一些落叶)。

下一张图是在粮仓的坡上,往围墙方向拍摄的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还是要说明一下,可以远远看到下方有一张警方留下的一个梯子,另外这里的部分树木已经被砍伐过了,当时便于多人进入出事的围墙内侧,所以才看起来比较清晰。

而小胡同学悬挂的位置也很特殊,在围墙的半中央位置,离围墙顶部和底部都有一段距离。

后来,胡妈透露一些详情:

  1. 人体组织已经腐化,几乎是骸骨状;
  2. 缢吊用的是鞋带,并非是绳子或衣服;
  3. 贴身穿的白色T恤不见了,外套前后反穿;
  4. 身上只有10元,电话手表没带,在宿舍被发现。

随后,仅过去4天,警方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布通告,现场记者还可以提问,很显然警方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据。

录音笔的内容应该有了,勘查和尸检的报告也出来了,很多网友都说,大概率确定是自杀了。

在回答“为什么外套会反穿”等问题,有必要了解一下小胡的笔记内容

小胡同学笔记,传出来的并不是别人,而是着急找儿子的胡妈妈,在2022年12月25日发布。

曾经有人怀疑这是假笔记,其实大可不必,亲妈妈会发假日记吗?显然不符逻辑。

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把这些内容给删除了,但网络间仍留有笔记本的相关照片,估计大部分是小胡同学偷偷在课堂写下的。

比如,说自己近视的原因,是因为很少抬头看黑板,更担心老师看到自己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再不耐其烦地讲解……

国庆假期来到学校后,睡眠很差,早上5:30就醒了,但没有起来,害怕打扰到别人休息。

虽然只是短短几行文字,但小胡同学“复杂多虑的心理”已经跃然纸上,共同的特点: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宁愿自己担着,也不给他人找麻烦。

再看这一段,自己很难适应新环境,除了怪自己性格,就是责怪自己不争气。

另外,在单独的一张纸上写有:我如果颓废了,想一下去留问题。

从以上简单的文字也能看出,“小胡同学不爱说话,在乎他人的感受,不合群”等明显性格特征。

在后面的采访中,班主任老师还发现了,在其物理课本上,写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大家看到这里,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刚来高中30多天,却有着很不愉快的高中生活”,但从笔记的叙说角度,小胡同学的心理状态,确实很糟糕。

从以往的采访记录,我们还可以看到以下两点:

①初中时的小胡学习不错,他们的初中班主任说,中考第2天发烧了,后来考的成绩并不理想,如果按正常发挥的话,考上最好的铅山一中,问题并不大。

是不是这个心理落差,让他原本就不想上致远中学?才导致了学习滑坡,另外高中老师看了他的成绩,曾怀疑他是不是考进来的。

② 两次向母亲“求救”:

9月27日,小胡用电话手表给胡妈打电话,说“不想学习了,想回家。”

10月1日,胡妈从外地赶回来陪了他几天,随后离开了。

10月5日,再次和胡妈通话了39分钟,具体内容胡妈并没有公布。

个人推测,多半和前一次相同的内容,从小胡不想影响别人的特点,跟胡妈当面不好意思说,只有通过打电话,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态度。

录音笔只公布了印证案件的一小部分内容,里面应该还有,小胡同学跟胡爸胡妈要说的话,胡家人近段时间的沉默,其实从侧面也证明了这是一种“自愿行为”。

有了以上信息,以及笔记和录音笔两件遗物,其实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原因了:

①为什么选择密林深处?

个人觉得,这个地方小胡以前肯定来过,不然黑灯瞎火的,哪看得清围墙和树木。

当初站在阳台上,心脏狂跳,也符合小胡的性格,上面的笔记也能看出,小胡多是责怪自己内向的性格,唯独没有想过去责怪别人。

而隐蔽极好的粮仓围墙,正好可以满足自己“孤独和避世”的想法,或许也是他下定决心的一个原因。

②为什么不戴电话手表?

警方发布会上的两段录音:17:40分,虽然站上阳台,但还是犹豫不决;23:08分,现在感觉好想,已经没有意义了。

时间虽然相差5小时,但后一次的态度比前一次更坚决,母亲曾是他最后能依靠的港湾,两次“求助”,却未被重视。

这电话手表,还戴了干嘛呢?

③为什么外套内外反穿?

当母亲并不认可自己的想法之后,很显然小胡内心是绝望的,从让胡妈远程关闭手表电话,再到把电话遗弃在在宿舍,这可是和母亲唯一的联系方式。

选择了密林之后,孤独的内心渴望被爱,被理解,而反穿衣服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可以帮助小胡用自己的衣服来拥抱自己,或许此时,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了。

小胡同学的事件,虽说是个特例,但同时真实反映了“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些弊端。

由此看来:单就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心理疏导”远比“文化课程”更为重要。

同时,也给我们如今的教育和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反思空间,避免悲剧再次的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手表   电话   粮仓   密林   录音笔   遗物   围墙   树木   树林   警方   外套   儿子   母亲   答案   位置   同学   笔记   学校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