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朱克俭:边关复边关·水洞沟

骏马驰城/摄

边关复边关

——大西北小环游散记

文/朱克俭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

记得那天朋友发来结伴邀约时,夫人问我:去不去?我一眼看到行程中有“贺兰山”几个字,立马想到这首让人热血沸腾的诗,便不假思索地说:去。

水洞沟

现代交通工具,常给人以神奇感:刚在东方魔都吃过午饭,睡个午觉,睁眼便到了西北的宁夏。

走出银川机场,与长沙先我们十来分钟到的朋友一会合,跟接机的包车司机兼导游握下手,就直奔第一个景点:水洞沟。

“水洞沟?没听说过。有什么值得看吗?”

有人问。

“有古长城,城下有几公里长的藏兵洞。”

“哦,在地下?”

“是啊,地下!”

司机肯定了我的惊㤉。

那一抿嘴的笑意,有点像郭德钢。

景区大门。

四根黄土大方柱,浮雕着原始人的脸。似非洲艺术。

司机买票的间隙,我看到一面土墙上有幅广告。开篇几句镇住了我:

有一个民族灭而不亡,他们尊白为美,视死为荣;有一个王朝神秘莫测,他们雄霸一时,威震四方。中国二十四史唯独没有他们;但他们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个民族叫党项,这个王朝就是西夏……

空旷的黄土地上,凸起一座博物馆。像个放大的倒扣着的陶盆。据说,仿的是这里出土的一件最有代表性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

馆内,是场幽暗的声光情景剧。模拟三四万年前,这里原始人的来去与兴亡。

表现毁灭性天灾时,电闪雷鸣。脸上有雨雾,脚下的地在抖。

只可惜,动画里的原始人,画得太现代。

出馆,转向当年发现古迹的原址。

掐指一算:自比利时传教士肯特途经水洞沟村,落脚张三小店,于燐光中偶然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遗迹,迄今正好一百年。

为什么又是外国人先发现?

我惑然。

所谓刷新中国无旧石器时代记录,成为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的这个小村落,待中国人介入,距最初发现过去了半个世纪。

眼前的张三小店,真是百年前的模样吗?

有朋友说:似龙门客栈。

周边一些风化的土崖,搭有支架保护着。似乎,百年来已经过六次的考古发掘,还在继续。

一条木步道,把我们引向一线长堤。

渐近渐清楚:是几段土夯的古长城。标牌显示:明代。一堆乱石处,是旗垛;一方突出的城角,是烽火台。

蹲下仰拍。镜头里,衬着烈日云天,不无气势。但我总觉得,与我在南京见过的砖石明城墙比,全无坚固,只有苍凉。

城头,带护栏的木栈保护着。地下有一处标线,为分界线:站上去,可一脚在宁夏,一脚在内蒙。那边下去,便是鄂尔多斯。远眺,日光云影下,散落着一顶顶白色蒙古包。

曾几何时,这里响箭飞鸣,铁骑溅血。是成吉思汗灭绝西夏党项的过境之处;是宋金交战之域;是明清对峙之地。

而今,分界线已成跨界旅游之共享景点。

这边城下,有片芦花谷。

沿谷溪而行,芦花高过人头,风摇影动。两边是无植被的雅丹地貌,似黄土高坡。有朋友哼起歌来:大风从坡上刮过……

阳光下亮出一洼盐碱白。

“这是什么?”有人问。

“这就是银川得名的来源。曾经一川盐碱,遍地银光。”

几树小果子探出头来。

“这是什么?”有人问。

“沙枣。”

“能吃吗?”

“能吃。”

“呸,里面尽沙。”

“那两架轰隆轰隆的机器在干嘛?”

“洗沙,探宝。”

“脸都晒成了锅巴,是专家还是民工?”

“不知道。”

谷尽登坡。

眼前出现一片平湖。九月的天气:日烫、影凉、风爽。

我笑道:“水洞沟,沟也看了,水也看了,洞呢?”

司机说:“不急,坐船去。”

码头边,大家稍事休息。买了个硕大的西瓜,我自告奋勇主刀。店主见我手拙,忍不住赶过来,三下五去二。

“真甜。”每个人咬第一口都说。

“看来大西北最大的特点是沙,风吹到嘴里是沙,枣吃到嘴里是沙,这瓜,也有沙沙的感觉。”刚试过沙枣的朋友补充道。

“好久没吃过种沙瓜了,有儿时的味道。”夫人说。

奇怪,这瓜似乎只甜在瓜心,每多咬一口,味就递减很多。若以无味为皮,只能说:心有多甜,皮有多厚。

好在瓜大,取其精华足矣。

一湖水路。土岸上可见断断续续的水上长城。

下船又入黄土沟壑。

沟壑间可见巨大的,一字一牌的广告: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万里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我想,藏兵洞到了。

略开阔处,为边沟互市,据称是古商品集散地。

果然,市场即通藏兵洞入口。

有免费导游引路,一律木兰似装束的小姑娘。告诉大家:此为明长城七十里一城,三十里一堡的红山堡。上城下洞。

洞似地道,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时宽时窄。不时旁隐洞室,前分叉道。甚至还间有直径数米、空高数米的议事厅。

洞内布有许多机关陷阱。触动机关,可能侧有突刺;可能上有砸石;可能直接陷落。

危机四伏,防不胜防。

出一号洞,又入二号洞,更其步步惊心。

据说,洞里还解决了通风和采光。

我在步步惊心中渐渐生疑,一路摸着洞壁自问:这,真是古迹吗?

从红山堡回景区门口,设有三段车程:一段驴车;一段骆驼;一段拖拉机。

“不可思议。”

坐上驴车,大家还在回味着藏兵洞。

“大胆的旅游创意。”

我突然冒出一句。

夫人瞪大眼看着我:“你认为有假?”

“存疑而已。”

“怀疑一切。”夫人指责道。

……隐蔽通道,调兵尚可,藏兵荒唐。洞长口少,如何成出击之势?洞口一堵,全完了……如此规模,只到旅游公司来了才发现,可能吗……所谓唯一,就是孤例,历史的存在,孤例不足信……也许,老板是看地道战长大的……不过,旅游不是考古。信史不可掺假,演义何须较真……出奇者致胜……

我随着车轱辘的摇晃,一路在想。

旷野响起了信天游。

奇怪,这里赶车的老汉只会唱陕北民歌。赶驴车的唱了段“山丹丹”,太嘶哑,点歌的小伙子拒绝付钱。夫人看不过,塞了张票子给伤心的老头。赶骆驼的唱了首“拉拉手”,深情款款,真把满目苍凉的氛围烘托了出来。

只可惜,拖拉机的噪音和废气,很快把这点诗意破坏得荡然无存。成了整个景点最后的败笔。

这是作为穿越远古回归现实的一个象征符号么?

“明天的景点,贺兰山岩画和西夏王陵,只能二选一。然后,看一下影城,过贺兰山。”

司机说。

“王陵就不去了吧,听说就两个土堆。”

马上有人回答。

——正合我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惊心   沙枣   银川   旧石器时代   王朝   边关   原始人   长城   城下   西夏   景点   黄土   夫人   随笔   司机   发现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