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0位卫健处长向副省长汇报工作,都说了啥

1月30日、31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工作务虚会,盘点2022年各项工作,围绕贯彻落实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谋划2023年重点工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领导班子及30位处长面对面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学东全程参加了座谈。
五个专题


专题一: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

科技教育处处长 孙威

工作谋划:

1.培育一流创新平台。遴选培育20个医学重点实验室,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P3实验室,加强省疾控中心P3实验室建设监督管理,力争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验收评估。配合科技厅统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体系。瞄准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目标,争创肾脏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等高等级科研创新平台。
2.加快推进科技项目创新。深化部门和地方合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聚焦“卡脖子”技术,实施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立项重大项目10项,重点项目100项,青年项目50项,联合共建项目1000项。积极推荐、争取省科技攻关项目。在省科学技术奖中实现新突破,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
3.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完善培养模式,通过国外研修、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式培养6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全职引进一支院士团队。开展医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举办启动仪式和院士论坛。强化科卫协同,主动对接科技等部门,争取政策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医疗卫生领域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快速成长,助推优秀人才争取国家杰青、优青,协助本土医学专家争创院士。
4.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优化科研平台、项目、人才布局,单位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精准发力,形成合力。加强对医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医学科技攻关计划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项目实施。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强调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改革,强化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人的主体责任。
5.健全完善医学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建立基地分类管理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今年计划培训全科医生4000人,培养紧缺人才150人。
6.提升科技教育管理效能。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坚持“统筹集约、提升效能”原则,建设集医学科技攻关项目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19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卫生健康科技教育信息平台,加快推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提升卫生健康科教管理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级巡视员、人事处处长 王培仁


工作谋划:

1.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

第一类是人才引进计划。
一是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5年时间,特招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公共卫生等专业应(往)届大专以上毕业生12750人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工作。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研究生250名,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本科生4000名,乡镇卫生院专科生8500名,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不少于6年。
二是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5年时间,从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含转岗培训)合格,或有二级以上医院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中招聘1000名特岗全科医生(含中医)。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设置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聘期4年。
三是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每年招录200名(含中医100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时间为6年。
第二类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在职培训。
实施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在线培训等6项培训计划,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等各种培训方式,每年培训14140名基层医师,提升基层医师的业务水平。
第三类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帮扶支援。
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帮扶计划。采取驻点和巡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含中医、妇幼),每批向每家受援医院派3~5名,连续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县域二级及以上医院、城市二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每批向每家受援乡镇卫生院派不少于2名,连续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
2.继续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
以高端卫生健康人才工程为抓手,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水平。结合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学中心建设,对标国内外卫生健康人才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培养医学高端人才,全面提升省域内诊疗服务水平
一是作为平台单位,认真组织实施“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中原名医”评选培养工作,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每年培养15名左右“中原名医”,力争成长为“中原学者”。积极推荐参加“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的中原学者、中原科技领军人才等各层次人才的评选。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为提高临床医疗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加强对医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按照全省卫生健康大会要求,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医学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培养1900名医疗技术骨干和100名医学学科带头人。100名医学学科带头人包括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0名,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60名,省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拔尖人才10名。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在科研奖励、医学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在职称晋升、科研奖励、学术任职等方面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培养造就一批有创新潜力的学科带头人。


合作交流处处长 马高峰

工作谋划:

1.持续做好对外合作交流。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中心工作,结合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发展需求,推动各地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组织在管理、技术和科研领域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质量;加大对精品项目推进力度。
2.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全省中医药主要发祥地和中医药资源大省的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强传统中医药在科研、临床、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传统医学相关规则制定,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依托河南省援外医疗中医培训基地,提升中医在非洲的推广力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搭建平台。
3.稳步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容,提升援外成效。借助河南省承派援外医疗队50周年之机,筹建河南援外医疗工作历史馆,大力宣传河南省援外医疗工作成绩,扩大援外医疗工作影响力;积极推进3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和援厄立特里亚中国中医中心项目建设,打造援外医疗队服务新品牌;开展赴赞比亚“微笑行”活动,为当地患者免费实施唇腭裂手术,这将是继“光明行”项目之后,我国在非洲国家首次开展此类项目。


河南省医学交流和项目推进中心主任 王伟

工作谋划:

1.打造“学术交流品牌”。围绕河南省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临床需求和卫生健康科技服务工作热点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建设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高质量、高水平学术交流。
2.打造“育才荐才品牌”。在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中,发挥社会团体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打造“育才荐才品牌”,使学会凝聚了一批政治素养好、社会影响大、业务能力强的高端专家,进一步提升在中华医学会等国家级权威学术组织任职数量,增强了我省在国内医学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同时加大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给平台、给政策、给资金,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创新型、引领型中青年人才。目前,省医学会已建立了基于实绩贡献的人才评价机制,对学术贡献、科研成果、获得荣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进行量化,注重同行评价,注重高质量成果,注重工作实效,将真正优秀的人才举荐出来。
3.打造“医学科技奖评审品牌”。评审工作坚持“政策引领、服务专家、网络支撑”工作思路,评审全程录像,做到评审各环节可查询、可申诉、可追溯的闭环管理,树立医学科技奖励工作品牌,提升医学科技奖的社会影响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优秀成果的推广、普及与应用。开展临床适宜技术推广,使一大批临床适应项目在基层得到推广应用,使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基层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得到初步诊断和处理。
4.持续开展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公益活动。积极发挥名医名家技术优势和名医大家示范效应,组织省内知名专家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以义诊、查房、手术、病例讨论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5.打造“卫生健康科技服务智慧云平台”。通过卫生健康专家库的建立,实现对卫生健康人才多维度信息采集,对联系和服务专家进行跟踪、监测、评估,为卫生人力资源考核评价、分析预测和统筹规划提供大数据支撑。
6.打造“豫医健康”科普平台。创新医学科普和健康传播活动形式,将传统的讲座、咨询的传播形式信息化、栏目化,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搭建权威、高端、专业、公益的医学健康科普平台,组织专家以专科分会为单位,通过“豫医健康”科普直播平台,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同时,持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发挥学会优势,瞄准国际前沿,加强与国内外医学学术团体合作,开展实质性合作交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豫开展学术交流,拓宽国际高层次人才来豫交流渠道。在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中积极作为,仿照中华医学会的做法,成立河南健康中原医学交流基金会,发挥社会资本作用,设立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项目。定期举办医学科技论坛、沙龙,利用信息工作平台优势,发现和重点培育一批有潜力冲击国家级项目、国家级平台、国家级成果的中青年专家,助力推动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技工作跨越发展。

专题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医政医管处处长 李红星

工作谋划:

1.奋力打好六张牌。
一是打好医疗质量牌。深入开展“河南省医疗质量千院行活动(2021-2025年)”,编制《河南省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二是打好医疗安全牌。持续加大平安医院建设力度,强化重点药品监控、临床用药评价与处方点评,完善血液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三是打好医疗技术牌。完善河南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持续规范以限制类技术为重点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四是打好医疗服务牌。巩固扩大“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成果,启动“优质护理服务提升行动”。
五是打好医疗管理牌。制定出台加强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加大大型医院巡查、民营医院监管力度。
六是打好医院文化牌。研究制定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挂牌一批“百年老院”、认定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凝练一批“文化标志”、表彰一批“出彩人物”、出版一批科普作品、打造一批“绿色美丽医院”,初步构建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河南特点的医院文化体系。
2.重点抓好九项工作。
一是着力强化重大疾病医疗保障。
二是着力提升急诊急救能力效率。修订“120”急救指挥中心及急救站建设标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标识,督促各地增加人员编制、加大财政供给,强化资源储备,提高急救响应水平和处置救治效率。强化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加强基层胸痛、卒中救治单元建设管理,打通急性胸痛、卒中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三是着力提升四级医疗中心建设水平。
四是着力加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分级分类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遴选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评选首批2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个县级特色专科。
五是着力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整体效能。全力落实“百县工程”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着力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成2个中心。加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管理考核,推动精准对接、精心帮扶、精细服务,每年填补受援医院1~3项技术空白,有效提升支援效果。再推动2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六是着力强化医院等级评审。按照新版河南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启动新一轮三级医院评审评价。
七是着力强化绩效考核评价。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DRG考核,实现“双考核”全覆盖,同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力争70%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考核结果达到B++以上,80%的二级综合医院达到B+以上,在全省营造争先进位、不甘落后的浓厚氛围,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八是着力推进智慧医院和智能医废建设。创新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精准推进电子病历建设,力争85%省辖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通过5级省级初评,90%县域医疗中心达到4级以上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启动智慧服务建设,加快实施全省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信息化管理“三步走”战略,完善省级“智能医废”监管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二级医疗机构“智能医废”建设,年底前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省全覆盖,加速打造医疗废弃物产生、收集、暂存、移交全链条信息化高效监管的“河南模式”。
九是着力加速推进血站规范化建设。落实“十四五”河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深化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寻找新的增长点,力争全省献血率达到14‰;强化固定献血者队伍、应急献血者队伍、献血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保障全省应急事件临床用血需求。

中医处处长 姬淅伟

工作谋划:

1.筹备高规格的强省建设大会。筹备召开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指示批示,完善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推动《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落地见效。
2.建设高水平的专科体系。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力争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项目,实施“高水平”中医专科建设项目,启动省直中医医院新一轮40个专科遴选和建设。
3.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实施好“岐黄工程”“仲景工程”,建设10个国家级和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培养20名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挖掘整理100个中医学术流派。联合省人社厅评选50名省级名中医。
4.打造高标准的科研体系。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龙头,以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40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为引领,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合理的科研体系。
5.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大力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医药法律、法规,普及中医药常识。建成15家以上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6.完善高效能的管理机制。按照《河南省中医药条例》和省委要求,理顺河南中医药管理机制,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在疾病预防救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和中医药救治方案。健全中医专家组织,全面参与重症会诊。抓好基层中医药救治,加强培训指导,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 梅遂章

工作谋划:

2023年,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思路,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推动落实基层卫生健康投入保障政策。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各级卫生健康委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推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两个允许”及职称晋升等保障激励政策,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和岗位吸引力。大力推动落实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持续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落实村卫生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力度。线上培训15万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线下培训1250个家庭医生团队。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健康帮扶措施,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创新发展样板。创新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新发展全专结合、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宁疗护“5个100”实践样板。
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推动服务能力提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开展新一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新创推荐标准机构100所、新创社区医院100所。完成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评价15000所以上。开展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综合评价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突出重点人群,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在岗乡村医生注册全科医学专业,壮大全科医生队伍。
4.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条件。编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康复医学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防管康融合。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 董薇

工作谋划:

1.坚持基本药物的主体地位。持续强化国家基本药物的主导地位。督促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强化基本药物全面配备、优先使用,逐步提高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落实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主体责任,规范上下级医疗机构内用药的品种、剂型、规格,实现统一药事管理组织、统一药品供应保障、统一临床药学服务、统一药师队伍建设。将医疗机构上下级用药衔接管理情况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整体考核评估。
2.强化基本药物补助资金监管力度和考核激励。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监管,定期核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细化考核指标、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医疗机构绩效分配挂钩。
3.持续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充分发挥会商联动机制作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发布短缺药品监测月报,督促指导各地、各医疗机构及时精准有效应对处置药品短缺。动态调整临床必需短缺药品、易短缺药品监测清单,落实直接挂网和自主备案采购等政策。根据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督促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合理配备采购防控药品,加强供需对接,保障临床需要。指导推动医疗机构合理设置应急药品库存警戒线,适时调整急(抢)救药品目录。
4.强化药品耗材使用监测全覆盖。升级改造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监测系统,实现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数据采集报送全覆盖。加快药品编码推广应用,实现与全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编码的有效衔接,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基本药物、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等情况的分析评估,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5.稳步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建立健全省级协作机制,筹备建立全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联盟,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培训并组织考核,规范开展新一轮的主题遴选和综合评价工作,探索建立“规范性完整评价+应用型快速评价”的河南模式。
6.不断推动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省市级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技术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科学设置药学岗位,加大医疗机构内药学人员培养力度,强化临床药师培养配备,不断提高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量。开展药师继续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项目。遴选开展第二批基药制度综合试点、总药师制度试点,持续开展全省合理用药知识技能竞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健康基层行 药师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和基层药师慢病合理用药能力提升培训,继续办好药政简讯和“药师说药”栏目。

专题三:规划和医改相关工作

规划发展处处长 赵丽娟

工作谋划:

1.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一)加强卫生健康战略研究。积极筹办首届“健康中原建设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献言献策,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二)提升规划统筹能力。研究制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年度计划,分年度落实规划目标与任务,对约束性指标和重大项目设置年度目标,确保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三)增强规划实施合力。主动对接发改、财政、土地等有关部门,促进卫生健康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力争实现“多规联动、多规合一”,更好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着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一)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专项。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行动,依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争创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全面改善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构建“1+5+N”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行动,依托省人民医院,争创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每个省辖市建设1所标准化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区,每个县(市)依托1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建设1个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构建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省、市、县三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行动,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升级改造省级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以市、县(市、区)医疗机构为依托,加大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等设备和救护车配置,为每个县(市、区)建立一支标准化的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构建“1+1+N”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二)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专项。区域医疗中心提速建设行动,加快推进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作用。加快建设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向群众身边延伸。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行动。

(三)实施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县级医院“三个一百”行动。基层机构提质升级行动。

(四)实施优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中医特色医院建设行动。

(五)实施全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专项。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3.提速提质推进健康中原行动

以统筹推进、监测评估、年度考核、宣传引导四项工作为着力点,突出打造一批亮点,通过“三个典型”引路,强化“四个宣传”,高质量推进健康中原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23年,力争50%的考核指标提前达到国家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预期目标。切实发挥健康中原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责,以“三个典型”引路,培育一批亮点、推广一批案例、打造一批品牌,推进健康中原行动实现新突破。深入总结、培育各地、各专项行动的典型经验,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示范项目,努力在国家战略中彰显河南特色,形成河南亮点。体制改革处处长 王耀平

工作谋划:

1.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创新开展“走基层•话改革”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市域、县域综合改革,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着力破解制约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
2.持续抓好三大改革任务的落地落实。一个是,全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加快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个是,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按照“抓龙头、固底板、破瓶颈、建机制、强支撑、求突破”的思路,打造河南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着力在“定位、标准、内涵、方法、实效”上想实招、用实劲。再一个是,创新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公立医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3.培育推广一批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市域、县域综合医改先进地区。
4.创新开展“二、三、四”系统活动。组织好两个专题研究,即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策略,后疫情时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定位、标准和推进路径。开展好三个针对性培训,即组织开展2023年度医改重点任务培训会、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培训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培训会。筹划好四个工作会议,即省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全省深化综合医改工作会议、医共体建设现场会(或者分区域召开片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信息化工作处处长 王明霞

工作谋划:

1.明确一个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工作突破口,以点带面,实现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洼地”崛起,打造河南“品牌”,助力“数字政府”“健康中原”建设。
2.夯实两个基础
数据驱动,数智赋能,升级改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是升级完善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模式,拓展省级平台在市、县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全省卫生健康信息化的一体化建设和应用。二是健全卫生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完善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助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河南省“十大战略”建设。三是统筹推进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中医特色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大医疗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力度。力争建成3~5个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点。
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谋划好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争取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二是制定好《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实现“统一资金使用、统一项目规划、统一软件开发、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日常监管”,为信息化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组织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争取专项资金,健全完善奖惩机制,保持河南省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标准研究、实施效果在全国领先的优势,扩面提质,服务支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3.开展三项行动
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申报建设专项,从“规范标准”“完善平台”“整合数据”等多个方面提高河南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推进“数字影像”共享能力提升行动。按照国务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意见、省政府“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国家卫健委互联互通重点任务安排,拟申请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数字影像建设,用“数字影像”替代“传统胶片”,实现影像和检查结果全省范围可查询可调阅,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就医效能和体验,服务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业务要求,推进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在全国打响“河南模式”。
4.筑牢一条防线
抓好体系构建。按照下发文件要求,加强督导检查,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攻防演练,持续构建全省卫生健康行业“五位一体”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推进“数字大脑”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尽早依托政务云部署“网络安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打造行业安全工作亮点,建设“勒索病毒防范协同中心”,实现防范“零突破”。
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平台管理办法”,“预警和威胁处置管理制度”以及网络安全责任追究细则,有效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化解风险,守住网络安全底线。

专题四: “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相关工作

老龄健康处处长 王自立

工作谋划:

1.发挥老龄办统筹协调职能推进老龄工作全面发展。调整省老龄委组成人员,筹备老龄委全体会议;组织开展“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目标,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建立工作台账,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好《河南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任务。以“河南老龄”微信公众号为抓手,大力宣传和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协调党校和行政学院对各级党政干部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组织开展第四届“敬老文明号”创建评选、“敬老月”、老年友好型社区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等系列活动。

2.以老年医院建设为抓手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研究制定老年医院基本标准,协调推动老年医院建设,加快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的步伐,尽快形成危重急症到综合性医院、多发病常见病在老年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的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格局,切实解决好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以示范项目建设引领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开展全国和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建设,2023年创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各10个,力争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各5个。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把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作为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医养结合项目建设的重点,扩大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一批规模体量适宜、综合能力强、辐射社区家庭、社会效益好的医养结合机构。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质控评价,组织开展等级评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推动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及时总结典型案例,为全国贡献更多独具特色的“河南经验”。

人口家庭处处长 郎清义

工作谋划:

2023年,联合省发改委、教育厅、省总工会等部门起草印发《关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支持用人单位办托育(近年重点推动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办托育,2023年每个省辖市至少举办1家以上示范性用人单位托育服务)、幼儿园整合资源办托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利用社区设施办托育等政策措施,增加普惠托育供给。
1.发挥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协调成员单位完善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以评选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细化县级开展生育友好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标准,推进县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出台落实托育机构运营补贴、建设补贴等具体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2.推进托育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年底前每个县(市、区)建成1家以上示范性托育机构,评选20家省级示范机构。推进托育机构备案管理和人员培训,加强综合监管,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巡查,守住安全和健康底线。
3.以示范性托育机构为标杆。以用人单位办托育为引领,着力推进幼儿园办托班,推动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家庭托育点建设,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网络,2023年新增托位7万个,全省总托位达到30万个。2025年全省托位数达到46万个,比2022年再增加1倍。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妇幼健康处处长 武宏

工作谋划:

2023年,全省妇幼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明确两条主线,即以健康中原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和“生命全周期、服务全过程”为主线;完善“两个体系”,即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增强服务的规范性、均衡性和可及性,促进全省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着力强化妇幼重点民生实事服务质量。继续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省重点民生实事,优化调整项目方案,以提升服务质量和绩效目标为重点,开展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两癌”筛查。全省产前筛查率(超声、血清学)达到65%以上,新生儿“两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5%以上,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80万人以上工作目标。
2.着力提升生育全程服务保障水平。围绕建立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推进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河南省医疗科研水平与临床诊疗能力,打造科研和学科建设高地,带动全省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县级妇幼保健院二级全覆盖,提升县级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服务环境,提供涵盖科普宣传、母子健康手册推广、婚前保健、孕前优生、补服叶酸等“一站式”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开展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评估试点工作,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热门诊、重症救治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筑牢母婴安全保障网底。
3.着力拓展儿童保健服务链条。在“一小”上下功夫,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抓手,继续实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项目、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持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现53个脱贫县农村6-24月龄婴幼儿全覆盖;启动开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项目、第二周期新生儿安全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等;建设20家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全方位保障儿童健康。
4.着力推进中医药融入妇幼健康服务。充分发挥河南省中医药大省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融入妇幼健康服务全过程,拓宽妇幼健康服务内涵,实现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开展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三级妇幼保健院达标70%以上,二级妇幼保健院达标50%以上,创出河南经验和品牌。

专题五:公共卫生相关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 刁琳琪

工作谋划:

1.全力做好健康中原行动各专项行动。
大力推动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进一步完善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实现慢性病专病防治中心全省全覆盖。广泛开展癌症、脑卒中、慢阻肺等疾病筛查和综合干预,强化防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基层慢性病规范防治水平,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为统领,实现“三高”共治。优化慢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和监测内容,开展慢性病及健康危害因素调查;探索实施慢性病防治信息系统融合。
强化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服务,提高患者救治水平,降低肇事肇祸发生风险,继续实施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努力实现精神科医师3.3名/10万(目前只有3.1)人的目标,推广驻马店、新乡的试点经验,规范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健康环境和地方病工作。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持所有乡镇监测全覆盖。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持续落实食盐加碘、推进降氟改水、提升防治能力等地方病重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地方病危害。
2.构建现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按照稳定基层队伍、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专业能力,配合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工作,更加精准、科学、有效地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成“防、控、治”三位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快速响应、应急处置、有效防控能力。
加强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持续发挥在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发、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等方面的引领和核心作用,创造条件,推动省疾控中心及有条件的市疾控中心科研能力建设和提升,推动省疾控中心尽快成立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强化科研与疾病预防控制有机结合与转换,实现区域常见病、多发传染病病原体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省级“一锤定音”的能力。
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逐步推动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强化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技术支撑,打通医防融合通道。
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准确性。持续在社区、重点机构、哨点医院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和变异株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控制疫情传播规模,为做好全省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做好其他重点传染病及新发、输入和少见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策略,保持全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水平。
联合高校实施全省疾控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队伍健康快速发展,在提升专业能力基础上,逐步提升各级疾控人员统筹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更好发挥社会动员和现场组织作用,有效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

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王仲阳

工作谋划:

1.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大健康科普力度,以“一科普六行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抓手,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创新推动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履行自己健康第一责任。
2.创新推动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全面倡导践行《河南省居民健康文明公约》,继续打造精品栏目,引导形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普及健康技能;大力开展健康村镇、健康单位、五星健康文明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工作,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3.高质量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指导各地做好新旧管理办法和标准衔接,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鼓励各地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打造3~5个健康城市样板,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河南城镇整体品质、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河南省大中城市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4.全面改善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一是抓住关键时点,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等,以环境整治、清脏治乱、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为重点,广泛动员群众开展单位、社区和家庭等环境卫生大扫除,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强化环境卫生管理,为群众打造健康宜居环境。三是强化重点工作,组织各地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季节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病媒生物危害情况,有效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生物传播风险。
5.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配合农业农村部门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积极推动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促进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铁路公路沿线优先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六清”“六治”行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100个卫生、整洁、宜居的健康乡村示范点,加速乡村振兴。
6.积极推动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部门协同,结合全国爱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利用大数据开展健康城市综合评价工作,将健康融入万策,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地创造良好的健康支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7.持续助推健康中原建设。巩固全省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建设成果。助力全省全面无烟立法建设,逐步提高全面无烟立法保护人口比例。
8.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爱卫会组织、动员群众的优势,持续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精神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融合,推动形成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 高光杰

工作谋划:

1.加强卫生应急预案建设。指导各地依据2022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加快完善修订本级相关卫生应急预案,注重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约束性。根据预案管理相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组织修订《河南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河南省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等预案。
2.做好鼠疫防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防范及应急处置。按照国家鼠疫防控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河南省实际,继续在郑州、洛阳等地开展鼠疫监测工作,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组织开展鼠疫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鼠疫识别能力,严密防范鼠疫输入。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鼠疫疑似病人采取患者不动专家动的方式及时进行诊治,坚决防止其跨省就医。密切关注境内外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态势,加强与海关的配合联动,做好人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急性或输入性传染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加强风险评估和事件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开展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根据人禽流感、SARS监测防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全省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按照全面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项目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及10个省直管县(市),选择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许昌市、信阳市、济源示范区、巩义市、上蔡县、台前县、平桥区、临颍县、淮阳县、渑池县等13个市(示范区)、县疾控中心作为省级监测点,重点开展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现场调查和疫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人禽流感标本采集和检测、职业暴露人群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贯彻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整体健康”理念,加强与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联动,合力防控。
4.加强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根据省安委会、减灾委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河南省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实际,拟分灾种建立健全火灾、爆炸等省级卫生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协助事发地做好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继续做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省疾控中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等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管理工作,选取上蔡县、固始县、邓州市、虞城县、汝州市、兰考县、太康县等7个县级疾控中心开展基层传染病防控队伍规范化试点建设工作。
5.加强防灾减灾和风险防范。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和风险防范的意识、能力和各项准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防灾减灾要做到“两坚持三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减轻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事件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影响。

综合监督处处长 周静

工作谋划:

1.驰而不息抓机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省共7批85家创建单位,63家被授予“规范化建设标杆单位”称号。各地卫生监督机构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执法效能大幅提升,多家卫生监督机构获国家、省级行政执法先进表彰。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是着力提升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23年要在统筹协调、补齐短板、丰富内涵上下功夫,提升区域整体创建水平,实施好《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出台市级创建标准,创建成功的卫生监督机构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2.丰富载体抓能力提升建设。秉持“办案质量就是监督执法的生命线”理念,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卫生监督员执法办案水平。组织开展全省卫生监督技能竞赛,继续做好卫生监督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强化案评结果运用。创新创优监管方式,开展多种形式飞行检查,现场带教,提升监督员监督检查水平。收集编撰监督执法案例,建设典型案例库,发挥案例的指导教育培训功能。
3.数字赋能抓“数智卫监”建设。2022年谋划实施数治卫监建设,省卫生监督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已搭建信息平台数据湖,逐步实现省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与省大数据局、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及第三方应用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建设“数智卫监”系统,移动端上线试运行,智能办案、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系统全面应用,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系统已通过专家验收。全省现有3批26家“智慧卫监”创建单位,各试点立足解决实际执法问题,推进医疗废物、医疗美容、放射卫生、生活饮用水等在线监督,探索运用AR技术开展监督员培训,着力提升监管效率,缓解执法人员不足的难题。2023年要运用好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数智卫监系统,大力推进智能办案系统、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系统、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管理系统监督机构全覆盖应用,以数字赋能、“智慧卫监”助力监督执法效能提升。

宣传处处长 赵圣先

工作谋划:

1.突出中心抓宣传。重点做好“三个宣传”:
一是着眼八个新突破做好主题宣传。通过提前谋划,找准群众关注与政策导向结合点,将主题宣传融入全年宣传工作中,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媒体的宣传活动,潜移默化厚植“大卫生、大健康”社会共识。
二是着眼十五个重大专项做好重点宣传。在重要时刻、关键节点,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媒体前往一线集中采访、在重要媒体、重要版面推出专题专栏等,快速形成集中宣传声势,凸显行业发展成就。
三是着眼群众关心关切做好创新宣传。紧盯群众看病就医、保健养生需求,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加强网络宣传和新媒体建设力度,加大建立涵盖行业政务新媒体、行业自媒体的立体式传播矩阵;创新宣传模式,推出“名医大讲堂”系列健康栏目,汇总报刊、广播、电视等专栏,一体谋划,分类设题,打造群众信赖、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系列科普栏目,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突出引领树形象。
一是树典型、立榜样。努力发掘新典型,持续充实卫生健康行业典型人物库,继续做好“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典型推送工作,高标准办好“出彩河南人”第七届最美护士宣传推介活动,为争取“感动中原”、全国“最美医生”等荣誉积蓄力量;积极发掘老典型在新时代的新奉献,持续做好先进事迹宣讲工作,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二是抓文艺、出精品。结合今年援非工作55周年,推动反映河南援非医疗工作成效的院线电影《无界》上映。指导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举办“健康中原”微视频大赛,以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透卫生健康好故事。
三是兴文化、惠民生。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与党性修养、制度建设等融合,成为医院发展的内驱动力。引导各级各类医院夯实医务人员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根基,改善就医环境,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3.突出预防促健康。

以“两建三融四行动”为工作抓手,全力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确保2023年全省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是做好“两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知识传播两个体系建设,做到“四个一”:科普人才一库汇聚,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保障健康科普的人才基础。科普产品一体策划,打造“豫宝”“黄河水宝”等系列科普精品。科普知识一网呈现,打造“豫·健康”知识传播平台,形成健康知识荟萃的“中央厨房”。科普传播一键发布,建立政务新媒体、行业自媒体的立体式健康传播矩阵,健康科普作品一经产出,所有矩阵成员集中传播。
二是推动“三融”。深化健康教育融入精神文明、爱国卫生、全民健身,以“三融”促“多融”,加强与教育、体育、科技、乡村振兴等多部门的深度融合,以“全民健身日”、焦作“太极国际大论坛”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体健融合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健康的氛围,努力实现“健康入万策”。
三是深化“四行动”。进一步拓展健康促进“三进两建一帮扶”行动阵地,推动健康巡讲进机关、社区、企业等,把健康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行动突出精准宣教,每场活动覆盖乡村医生、妇幼、老年人、学生、职业5个重点人群,帮助基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行动与卫生城市、精神文明单位创建融合,以建设促氛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行动重点完成16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点的监测。打造科普基地与地铁、公交专列。建设群众身边的健康课堂,充分利用各地地标建筑、楼宇交通广告、手机通讯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宣传渠道全面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来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中原   河南省   工作   河南   医疗机构   处长   中医药   副省长   全省   基层   重点   能力   卫生   医疗   医院   项目   人才   健康   卫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