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声笑语辞旧岁,踏歌起舞迎新春。处处张灯结彩,处处热闹喜庆,处处欢乐祥和,浓浓的年味氤氲在每一个角落。在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中,赏乡村美景、品摘农家菜等乡村体验游,成为癸卯新春不少游客的选择。旧俗新潮别样过,春节期间福安乡村游提供沉浸式体验,让人感受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这是最美的人间烟火!这是最浓的中国年味!
坑下村:上海外婆提篮扮“卖菜姑娘”
除夕傍晚,福安坂中畲族乡坑下驻村第一书记林曦,刚刚送走一批客人,又迎来了慕名而来的上海、河北、宁波、厦门、福州的游客。
蔬菜基地“年味儿”浓,农旅融合游客多。林书记陪同客人走进福建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可见覆膜大棚一个挨着一个,道路两旁的菠菜、茄子、西红柿等果蔬长势喜人。林书记介绍:农业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坑下村(茄子)榜上有名。目前全村种植蔬菜面积约430亩,产值近950万元。
“有机蔬菜比较受大众青睐,常有客人自己开车到大棚里采摘,也有熟客打电话预订。”“春节期间,收获新鲜青菜上市,非常抢手,供不应求”菜农乐呵呵地道:“春节期间的订单比平常多了不少,我们都会定时采摘,按照村里合作社发来的订单及时供应。”农妇忙碌在温室菜棚间,身后放着一筐筐刚装满的茄子。春节蔬菜基地保供应,配送福安市区和霞浦、周宁、柘荣等地“新年的第一筐蔬菜”已经上路。
“菜园子”遇见在坑下过年的山西籍女博士李丽林,她正在指导菜农大棚温控,利用数据精准调整管理措施。“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能看到大棚各种数据,比如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温湿度等。” “扫一下菜园二维码,就可以通过视频、图表全面了解相关信息。”数字“新农具”,种出“智慧菜”。通过打造坑下智能用电“9大网红打卡点”,实现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推动农业物联网、卫星遥感、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李博士说:坑下蔬菜种类多,口感特别好。目前,村里正在建设面积80平方米的“坑下好蔬菜”交易平台,为菜农提供包装设计、宣传推广。林曦书记接着告诉我们:坑下村成为省科技厅的挂钩帮扶村和省供电公司重点扶持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后,通过组织联建、发展联抓、实事联办“三级联创”方式,不断推动电力科普基地、智慧能源村建设,有效促进种菜数字化转型。这段时间,我们积极对接省农科院,计划对村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蔬菜产量20%-30%。同时,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整合农户资源,探索以蔬菜套餐的方式进行蔬菜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另外,围绕“农业+体育”“农业+旅游”“农业+劳动研学”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魅力菜乡,生态坑下”乡村振兴之路。
“噼哩叭啦”“噼哩叭啦”……寻鞭炮声望去,坑下村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贴上红彤彤的门联,已准备吃年夜饭了。来自上海的李雪芬阿姨对女婿林恒杰念叨着:“如果能带些新鲜蔬菜回家过年,那该多好?”此时,在蔬菜基地忙了一下午的菜农都已收工了,福安姑爷如何满足丈母娘的要求。林曦书记当即馈赠一篮子水灵灵、似翡翠的蔬菜给客人: 你们是坑下村虎年最后一波贵客,“福兔送喜”满载而归。
笑语温馨好生乐趣,坑下蔬菜基地前拍一张图片发给朋友圈。上海外婆提篮扮“卖菜姑娘”,心里乐开了花。
坦洋村: 河北奶奶体验茶乡非遗风情
正月初二,春节味儿正浓。随儿媳妇到福安过年的河北阿姨赵双珍,携一家老小走进福安白云山麓 “坦洋工夫发祥地”——社口镇坦洋村,体验非遗过大年。
车子停在村口,眼前一座碉楼,墙挂信封,上书地址“中国坦洋”并盖有邮戳。据史载,当年坦洋一条街,就有茶行36家,雇工3000多人,全村年产干茶2万多箱。在“坦洋工夫”香靡环宇的鼎盛时期,从海外寄往坦洋的邮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只要写上“中国坦洋”四字,即可顺着这片茶叶独有的地理标志准确抵达。
沿着村边蜿蜒的山溪走进村,只见榕荫匝地,古码头、古廊桥、古炮楼,都能引起游客对美的探索与遐思。从下街旁悬有“横楼映秀”匾额的门进入,便走进独具特色的茶厝风景。穿过花圃,来到“丰泰隆”茶行的制茶工房。左侧别舍,现在是“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展示馆”。馆墙上歌谣“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 烘托出茶乡非遗风情。从横楼下来,随处可见茶馆茶楼,茶已成了坦洋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在坦洋茶舍里,富春红、福安红、冠军红……琳琅满目的“坦洋工夫” “见茶见人见生活”。
步入位于村委的“坦洋振兴之路主题展馆”,馆厅中央的浮雕上面镶嵌着一段文字——“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看着这段文字,让人不禁想起30多年前一位人民公仆在宁德任上感人至深的“四进坦洋”的故事。尤其是1990年离任时和继任者在坦洋进行基层工作交接,殷殷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坦洋工夫”这个品牌,让历史名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杯清茶话别”,在这片绿水青山间留下了心心相印的人间情话。
“因一抹茶香闻名世界,因一段惜别留名青史”。坦洋村胡副书记介绍:坦洋工夫是清代由坦洋村人胡福四创制,与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一同,被称为“三大闽红”。值得一提的是在1915年,坦洋工夫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自此受到国际市场欢迎。近年来,得益于当地长期以来对历史名茶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进入2021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单。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穿过时光的人与年的契约,几案上一杯杯“坦洋工夫”茶汤色明亮鲜艳,引得游客们争相续杯。更可喜的是,茶厝展区挖掘茶文化内涵和旅游元素,唤起了大家对非遗手艺的记忆。一座茶香萦绕的人文展示馆,与地域树木、溪水、建筑以及居民活动联动,给人很好的参观体验。河北赵阿姨和游客们深度体验红茶萎凋(室内萎凋)、揉捻、渥红(发酵)、干燥(烘干)非遗加工工艺及茶艺,不亦乐乎。
更新时间:2024-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