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沟内沙坡遗址

来源:野外星光

2017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早上驱车入昆都仑沟,沿包白铁路的便道去库区北桃湾(名为塔湾,因乌拉特东公旗旗庙在此,后因地方狭小等原因,拆除后北挪至明安川,后也被拆毁。今遗址在巴盟前旗的召庙村。此地仅留一塔而得名)南沙坡子的地方。车停在铁路西,步行越铁路向东不远就进入了遗址区。近几年圈占的很多大部分是用灰色大块砖垒砌的围墙坟墓,墓区在遗址的西侧及南侧。有两个相距不远的碾子废弃在杂草从中,有很多也很常见的陶片,最早为战、汉时期,分布在各家的墓院内外。遗址呈北高南低。

沙坡这个地方在昆都仑沟北部河道是较窄的一处,地理位置险要,在古代驻军的数量及时间上也都是较长久的,故才有大量的陶片遗留。

在遗址上望着河道,也顺着沟西侧来回观察,在西北靠河谷侧并排有二个是沟内最高最大的瞭望烽燧,圆丘状的烽燧底部直径10米余,高6至7米,两者相距200米左右,西侧烽燧遗存的陶片残砖较少,东侧烽燧遗存的较多,基本都分布在南侧。近几年有无知的人将东侧烽燧顶部铲平,用石块堆起来一个小敖包,除此之外,皆为自然状态。东侧烽燧在一个山地上距河道对面为最近,南北相望视野开阔。今天远望仍然浑厚壮观。顺着沟侧向南的一个山坡地应是一处烽燧,但是远小于它北侧的两处烽燧,继续南下还有两处坡地上隐约高出的土丘,反复细致观察,在结合地势分析,或许也是烽燧遗址。这五个瞭望烽燧由北及南,由高及低,所筑的位置都是相同的,各自在沟侧坡地的最高处。

在各个烽燧之间分布有旧时战争年代所挖的六、七处掩体,现在还能看到不大的圆形凹地遗存,沟里有名叫沙坝子的地方,也有这样的遗存,而且都立有保护碑来说明这些。这就会联想到一九二七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徐旭升日记所述的昆都仑沟内战争后的一些遗留。也联想到外蒙古军及日军、国民党军在那个战乱年代的战争。也联想到解放初期解放军进沟内剿匪的场景。

在山坡上筑起的年代久远的高高的烽燧和近现代向下所挖的掩体同在一处,却跨越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开始至结束。经历了青铜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到枪炮使用又进入了热兵器时代的开始,也感受到站在高高的烽燧上身披甲胄手拿戈戟向远瞭望的将士及近现代身穿制服手拿长枪趴在掩体里准备射击的兵士的情景。昆都仑沟内自然的景象万千斯年并无多少变化,但戍边的漫长历史却经历了世世代代。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学会会员,包头市文物保护员:李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遗址   烽燧   坡地   掩体   遗存   河道   年代   战争   地方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