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阳”后变“红孩儿”?警惕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小卓是个三岁的小男孩,平时活泼可爱。半个月前,小卓出现了发热症状,脖子两侧也肿起了两个包块,小卓的父母心急如焚,带着他来到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小儿呼吸一科门诊就诊。经查,小卓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管)为阳性,初步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颈部淋巴结炎,父母为小卓办理了入院进行治疗。

住院后,主管医生结合小卓化验检查的结果,给予了常规的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然而,小卓仍然在持续发热,体温始终在40℃左右波动,并且全身出现了大量散在红色皮疹,双侧眼睛发红,口唇殷红皲裂,手脚红肿,远远看去像一个“红孩儿”。

医护团队针对小卓病情的发展立即组织了多学科讨论,专家们在这次讨论中发现,小卓的病情与一种罕见的疾病----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十分相像。

小卓是幸运的,经专家讨论研究,明确诊断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后,小卓的体温恢复了正常,皮疹也顺利消退。住院十天后,小卓康复出院了。

什么是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是一种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可累及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与川崎病有所重叠,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惊厥、脑水肿等表现,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2020年4月,英国首次报导了 8 例既往体健的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出现了类似于不典型川崎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38~40℃)、皮疹、结膜炎及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大多数患儿并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最终所有的患儿均进展成心源性休克,并需要接受血管升压药或正性肌力药物支持。

2020年5月,第一个受到COVID-19影响的欧洲国家报道称贝加莫市的川崎病发病率增加了30倍,并且病情严重程度增加。

这种类川崎综合征可能是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的一种过度炎症综合征。WHO将 MIS-C的病例定义如下:需要住院的重症疾病,年龄<19岁,发热持续至少≥3d,实验室结果证实为炎症,多系统器官受累,RT-PCR或抗体检测呈SARS-CoV-2阳性或与COVID-19患者有流行病学联系。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病例大多数患者均采用了对川崎病或其他炎性疾病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糖皮质激素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常用的药物。重症患儿需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支持,阿司匹林、生物免疫调节剂也在部分特殊患儿中应用。

MIS-C的预后目前尚待研究,大多数患者经过重症监护及多种免疫调节剂治疗后可以恢复,美国CDC报告的 4661 例 MIS-C患者中有41例死亡,病死率不到1%,但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进展,因此对这类患者仍需进一步持续随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综合征   炎症   甘肃省   儿童   皮疹   结膜炎   系统   孩儿   病情   药物   患者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