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随想


布达拉宫高耸而庄严,屹立在拉萨河畔。这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其存世意义不仅是藏民族的符号象征,而具有更加深远的人文学意义和历史参考性。要追溯西藏的人类文化历史,要寻找高原雪域曾有过的多种文化形态和模式,就一定要来拉萨,一定要看看布达拉宫。因此,当我再一次站在红山脚下仰望这座雄伟建筑时,多了些厚重和邈远的感觉,多了些崇敬和祭拜之情。



布达拉宫跨越千年时空走到今天,她向人们庄严地地宣告:雪域高原不能没有布达拉宫,圣城拉萨也不能没有布达拉宫。现在,不论我们从那条道路接近拉萨城,布达拉宫都会首先进入到我们视野中。她静静地伫立在拉萨城中,如同沉思中的老者,思索着时空中深远命题,审视着雪域高原的历史变迁,见证着高原人类一步步走到今天。她拉近了人与神圣之间的距离,浓缩了这片土地上神奇的历史,千百年来它成为了高原人民的精神寄托。当代诗人杨运灿看到布达拉宫后这样写道:

透蓝的天空是你博大的袈裟通畅的天路是你飞天的灯塔绵延的雪山是你特制的哈达往来的人群是你灵性的佛法



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一座被称为“布达拉”的山丘上,《旧唐书》记载:**干布:“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意思就是说:我祖宗没做到的事儿我做到了,为了让后代知道我有多牛,要为公主建一座城(布达拉宫)来纪念。


《旧唐书》成书于公元十世纪中叶,作者是五代十国后唐的翰林学士刘昫。刘昫的时代,大唐盛世已过三百多年,吐蕃王朝也已经土崩瓦解。大唐盛世之后的五代十国乱象丛生,举国上下烽火狼烟,社会动荡。刘昫迷恋盛唐时期的繁荣,也以唐人自居,为唐人鼓吹。据此,我认为刘昫留下的这段话有一定夸张色彩,所表达的观点也值得推敲。其实,真正的布达拉宫原本就是吐蕃王朝的王宫,在**干布带领吐蕃族人定居拉萨河谷后,王宫就已开始建造。




**干布十三岁继承王统,平定了内乱。十六岁率部众将都城从雅砻河谷的泽当迁到逻些(即现在的拉萨),这一年是大唐贞观六年。迎娶**公主是在贞观十五年,两者相差了将近十年之久,应该说**公主入藏时布宫已见雏形。还有史料记载,**干布是在公元六三一年始建布达拉宫,那时**公主才只有六岁。因此,布达拉宫并不是因**公主而建,公主入藏后**干布为“让公主更适应藏地生活扩建了王宫”的说法或许更准确。**公主并非李世民的亲女,而是大唐宗室之女,应召入宫被封为公主,这一点**干布也是知道的。**公主的老爸、太宗族弟、江夏王李道宗亲送**公主入藏,**干布在“柏海”(现在的青海玛多)迎接,见到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之礼”,说明**干布知道自己的老丈人不是远在长安的太宗皇帝李世民,而是眼前这位比自己大十三岁的“老宗亲”。不过,太宗皇帝也够意思,即便是送一个“山寨版”的公主,也要千挑百选并不马虎,送你的“公主”起码是现在意义上的“A”货水平,德、才、学识兼备,人品出众。**公主官宦世家出身,当今皇帝是她表叔,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农耕纺织无一不精,在藏区生活四十年不仅深得藏王宠信,深得宫室倚重,也深得百姓喜爱。她当得起藏王为其大兴土木,也当得起后世藏族百姓的敬仰与尊崇。




在人类历史上,凡是雄健的民族,凡是有作为的王朝都会做出惊人之举。吐蕃族人能够舍弃已生活十几个世纪的家园,迁居拉萨河谷,算得上创世纪的决策。可以说,有了**干布才有了迁都拉萨的壮举,有了迁都拉萨才有了吐蕃王朝的辉煌,有了吐蕃王朝的辉煌才有了布达拉宫和西藏文化的今天。面对一千年前吐蕃民族的伟大迁徙,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盘庚迁殷的故事,两相比较有相同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商王盘庚将国都从奄(曲阜)迁至殷(安阳小屯)时,商王朝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王权动摇,经济发展乏力。盘庚力排众议,决定另辟蹊径,从而使王朝中兴。**干布面对的是不断壮大和发展的王朝,雅砻河谷已无法满足扩张和发展需要,因此他带领臣民迁居拉萨河谷。在这里建造了工程浩大的布达拉宫,从此西藏社会和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布达拉宫的建成不仅标志着西藏社会走向成熟和稳定,也标志着以**干布为代表的一代高原王朝走向了辉煌,走向了鼎盛。应该说,布达拉宫不仅仅是王权的象征和宗教的象征,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的象征,由于它的存在雪域高原的历史没有因岁月的消磨而泛黄,反而更加亮丽和鲜艳。尽管现在还无法完整还原布达拉宫之前的西藏历史,无法清晰地辨识雪域高原人类在象雄王朝时期的社会形态,但是由于有了**干布,由于有了布达拉宫,高原的历史变得清晰了许多,也真实了许多。






布达拉宫既不是宗教传说,也不是幻象中的人间仙境,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工程,实实在在的藏地建筑,实实在在的藏民族心中的圣殿。据藏文史书记载:“红山城墙方位,一逾缮那见方(一逾缮那≈6800米)。四角用砖砌筑,把虎山(布达拉山)和狮山(药王山)围住……”。上面提到的红山城墙就是最早的布达拉宫整个王宫的城墙,据推算当时的王宫有将近七平方公里之阔。这个范围几乎涵盖了现在拉萨城的主城区,而位于红山上的城堡仅仅是吐蕃鼎盛时期王宫中的一小部分。后来王宫多次失火,吐蕃末代王郎达玛灭佛导致吐蕃王朝解体,之后的西藏社会经历了百多年的动乱,王宫数次被毁。经历数次王朝更迭,布达拉宫逐渐变成宗教活动的场所,据说宗喀巴等各派宗教大师曾在这里讲经说法。公元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开始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修葺和扩建。重建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喇嘛之后,又修建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主体的红宫建筑群,至此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才逐步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布达拉宫需要仰望,仰望的是建筑本身传递给人们的宗教精神;布达拉宫需要膜拜,聆听高原人类走过的脚步声。西藏建筑多选择建在高耸的山丘上,结合西藏历史上的社会特点,学者们将这类建筑称作“宗山建筑”。布达拉宫就是宗山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类似的建筑还有江孜的宗山古堡、扎达的古格城堡、东嘎皮央城堡等等,所以说在西藏布达拉宫的出现并非偶然。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不是孤立地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连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不是高耸如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一场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这段话尽管是就中国建筑整体的美学艺术而言,但看到这段文字后我认为,其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基本精神也适用于藏传佛教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   吐蕃   拉萨   王朝   西藏   王宫   随想   高原   公主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