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责任观:倾资兴学 培育英才

来自:前线客户端

图注:厦门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嘉庚清醒意识到,为振兴中华尽力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他决定在兴办小学、中学、各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厦门大学。为了创办厦大,年近五旬的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国并认捐了四百万元大洋。这个数额,相当于他当时的资产总值。有志者事竟成。1921年4月6日,陈嘉庚创办的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隆重开学。在厦大开学典礼上,陈嘉庚发表了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讲话:“办大学,一要有高深的学问,二要有雄厚的资财。我本人是两者都没有,但我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我希望经过三五十年奋斗,中国的教育得到普及!”

在之后的苦难岁月里,厦大师生矢志不渝,自强不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获得了巨大成就。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的第一、第二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中,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当时来中国考察高等教育的英国学者,看到厦大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并持续发展,感到震撼的同时,称赞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的第一大学”。民谚曰,好事多磨。厦大创办起来了,但需要大量资金维持运转。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陈嘉庚的橡胶产业遭遇巨大打击,英国银行一面答应借款,一面提出“不再资助厦大、集美”。陈嘉庚断然拒绝:“我办企业是为了学校,为了国家。”“我的经济事业可以牺牲,学校绝不能停办。”于是,他变卖三座别墅维持厦大。这便是“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典故。

陈嘉庚一生用于办教育的捐款,累计起来几乎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他以终生的艰苦经营,实践了自己“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责任。陈嘉庚先生重视知识和人才的远见卓识,回顾起来,尤为可贵。如今,厦门大学已成为厦门最著名的一处人文地标,而美丽的厦大校园,也成为世人对创办者永恒的思念和无尚的敬意。

坚持倾资兴学,积极培育英才,是陈嘉庚先生自觉践行、摆在第一位的“责任观”。

其二,支援抗战、反对卖国,践行“责任观”。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嘉庚先生从自己发家到濒于破产的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因国家积贫积弱、政府腐败无能,海外华侨犹如无依无靠的孤儿,只能任凭外国资本的欺压摧残。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唤起民族觉醒,他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团结抗敌,对全国抗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陈嘉庚义愤填膺,决心团结广大华侨,竭尽全力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1938年10月,南洋各地华侨爱国团体在新加坡召开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推举陈嘉庚先生为总会主席。在陈嘉庚先生的领导下,华侨总会除了积极捐款,还发动和开展其他救亡工作。如,抵制日货、筹办制药厂、捐募寒衣、捐购卡车及飞机、征集机工回国服务、组织华侨慰问团等,有力支援了祖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在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召唤和指引下,中华民族掀起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黄粱美梦。可是,时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却对中国抗战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并公然声称:如日本提出议和条件,不妨害中国国家之生存,吾人可接受之,为讨论之基础,一切视日方所提出之条件而定。不仅如此,汪精卫还与日方秘密接触,准备铤而走险。对此,陈嘉庚先生于1938年10月,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一针见血的向即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发去一个言简意赅的“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个提案,如同重磅炸弹,对投降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杀伤力,被称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其三,心系桑梓、造福家乡,践行“责任观”。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芸芸众生,能力有大小,责任无高下。陈嘉庚为了践行自己的责任观,对个人生活很是吝啬,而对公益事业却很慷慨。陈嘉庚先生对爱国与爱乡,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爱国始于爱乡,强国必先强民。”“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国爱乡。” 2014年10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写道:“我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

公道自在人心。陈嘉庚为祖国为家乡做出巨大贡献,人民不会忘记他——1990年3月3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11月9日发现的编号为第2963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陈嘉庚星”;家乡永远怀念他——在陈嘉庚的家乡集美,乃至厦门市区,图文并茂,体现陈嘉庚精神、反映陈嘉庚生平的《图说嘉庚精神》系列公益广告,触手可及,随处可见。透过这些,不难看出人们对陈嘉庚的尊崇与缅怀之情。

作者:张桂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南平市委市直机关党工委原副书记
编辑:钟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资兴   南洋   责任   福建省   教育部   爱国   小行星   国民政府   厦门   日本   提案   中国   华侨   厦门大学   祖国   家乡   英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