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大市场”的经济观察

这是以前在某平台发不出来的文章,现在放到头条号来发布。对于地方政府的作为,现在已经有了一定认识。

。什么是市场经济

。垄断是创新之母

看了一些介绍我还是感觉不太了解”大市场”的具体做法。比如: 地方ZF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会扮演什么样角色?在大市场以后要怎么衡量一个官员对于地方做出的贡献?答案似乎都很模糊。带着这些问题我还会继续慢慢观察,用时间一步步降低信息费用。

不过,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也发现,虽然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很多人其实对于市场经济有误解,这种误解还非常普遍!不好意思,我要直接指出来:包括一些专家的理解都是错的。

一说市场经济,就认为交给私人企业去做就叫市场经济,并且让这些行业不被垄断,就可以避免巨头扰乱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促进市场活力(还有什么避免经济危机死循环的作用等等奇谈怪论)。我可以直接说这就是黑板经济学,是不观察真实世界拍脑袋拍出来的想法。深刻怀疑是去看《国富论》生搬硬套得出来低水平的教条结论。

亚当斯密主张ZF不要干涉市场运营,因为他发现市场有”无形的手”在自我调节,而且比ZF调节得有效。如果理解不透彻往往就会生出邪门歪道,比如自由主义。我们现在一些人的做法或者说观念好像是自由主义+部分ZF管制。跟我以前想要把《百年孤独》和《生死疲劳》融合在一起,准备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思路是一样的。看似讨巧,其实不伦不类要出事的。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中国足球,以前怪TZ内管得太死,没有竞争。后来商业化让市场做主也搞不起来,又要提议回到TZ内。并且以此为论点,认为市场经济是错的。这种情况我们遇到过很多次,究其原因是他自己功力不够理解错了。

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利益最大化,这是从自私假设引申出来的观点。在市场经济里,这个”利益最大化”是指各方面都要最大化才行,生产者的利益要最大化,消费者的利益也要最大化。从而实现整个市场的均衡。市场均衡就会稳定发展,不均衡就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增加市场交易费用的情况,从而会破坏市场经济让各方都受损。最严重的示例就是老蒋搞的国运七策对于整个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破坏,造成国力衰弱后来被中G 取而代之。

以上是最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但是已经完全可以解释什么是市场经济。首先,ZF是不是市场经济中的一方?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据我了解起码从古埃及开始ZF对于市场的影响力都非常巨大,比如在非货币收入方面,哪些事情能增加人们的非货币收入,哪些能减少。ZF会通过赏罚,道德等等来引导、左右大众的选择。古埃及人会认为建筑的价值要高于黄金,珠宝。而游牧蛮族则不那么认为,原因在西方艺术史那篇文章里,按下不表!

另一方面,现在的ZF在土地开发上也是处于主导角色,不光我国如此,别国亦然。还有一些大型领域,比如能源、钢铁、水利、电信、船舶等等,ZF做得也很成功啊!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那么亚当斯密为什么不让ZF参与市场呢?我们怎么来分析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复杂,回到上面的核心理论,ZF如果在市场环境中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其他市场主体做不到,当然由ZF来实现才是最优选择!然而市场中的绝大多数领域并不符合这个条件,比如我以前观察某地方ZF引导农民栽种经济果树,亏得一塌糊涂。本来想建立地方优势农业,反而把原先的优势都冲垮了,发生的倒退现象到现在都缓不过来。原因是这些项目难以让ZF的利益最大化,收益过低或者反过来说,ZF做这些事情的成本过高。所以它做不好!

言至于此,应该大概明白ZF、国企、民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关系了吧!我们再来说足球,是什么原因导致足球像别国那样市场化以后还是振兴不起来?别国好使我们为何不行?中国球员的收益很高,甚至比国外的还高。为何水平还这么臭? 这里就要涉及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竞争规则。

国外球队只有打出高水平的球,他们的收入才会增加。而我们球队收入增加的决定因素并非是打出高水平的球,所以会造成这种差异。什么条件决定你的收入增加,我们称为竞争规则。

竞争规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就是市场制度,这个制度很多部分是由ZF决定的,不理解市场制度的重要性,不伦不类搞平衡搞出来的思路就会出事,因为规则是错的。错误的规则就会导致像中国足球这样灾难性的情况出现。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统一大市场的竞争规则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才是能对统一大市场未来能否成功做出预判的关键,也是在各种介绍中应该开门见山讲清楚的问题。讲大市场可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就是跑偏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在政治方面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在经济方面,就算以前有地方保护我们仍然发展得非常成功,所以可以判断它并非经济是否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市场能否成功不具备决定性。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拿到一起说,分析问题的思路就是错的。

垄断造就创新,是创新之母!

垄断和垄断以后有些公司飘了,敢公然做出损坏GJ、市场的行为。这同样也是两件事,不能拿到一起说。前者是市场中的普遍现象,后者是违法行为。前者的出现并不必然导致后者的出现。

为何说是普遍现象?垄断从理论上讲,其实就是生产者利益最大化的表现,是构成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没有利益最大化,市场就无法实现均衡。而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很多人以为是提供很多选择。同一件产品,有很多生产者可以供消费者选择,能够促进价格降低,提升服务质量。

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真实世界中的真实现象吧!要做客观判断,不能靠”以为”来判断事情。

我长期观察街边小店,一方面他们的运营活动受干扰的程度较小,方便按住其他因素。另一方面,观察的成本很低,出门逛逛各种案例俯首皆是。

垄断类型主要分为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我们这里只讨论自然垄断。按照惯常的解释来说是”独占”,是唯一的卖者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或多个地区从事经营活动,具备支配价格的权利。

垄断的情况在街头满坑满谷。特别是那种十年、二十年长期经营的老店。牢牢的把持这那片市场的独占权。我观察过很多在他们附近开同样店铺的商家,无一例外的都竞争不过,不是转行就是撤出这片市场另谋出路。

同样的产品,价格定得比他高。消费者肯定不买账。价格比他低,必定会亏本,因为老店经过长期摸索出来的价格其实显示的是成本、收入之间的平衡。打破平衡没有不亏本的!

消费者追求的是”选择多样化”吗?那些长期经营的老店,每天做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产品,比如兰州拉面,桂林螺蛳粉、、不仅份量一样,而且口味也一样。天天门庭若市,食客也都是附近的街坊。吃他家小吃长大的食客都不在少数。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回答我说:在这家吃惯了。除了口味以外,在份量、品质等等方面消费者不用担心碰到他期望不符的情况。如果是不熟悉的商家,同样的商品,消费者没有冒险选择的理由。这是老店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他能独占这片市场的原因。

经营不过老店怎么办?别人也要生存下去啊!那就差异化经营,开不了米粉店就在他家边上开重庆小面店。这类情况我看得太多了,无论哪个地区、城市都是如此。包括美食城之类的小吃聚集地,市场管理者还会强制性的让租户差异化。

我们还可以把这种现象更推进一步,观察近年兴起的主食厨房。以前只在北方看到过,现在南方也开始出现。最主要的售卖品是馒头。如果说面条、米饭可以在口味上做文章,馒头这种产品的口味区别不会太大。同一条街开的两家主食厨房该怎么生存发展下去?除了原来的老面馒头以外,会开发出红糖馒头、玉米馒头等等其他差异化产品。让消费者在购买主食馒头的时候,多一份选择他家的理由。

红糖馒头、玉米馒头、奶油馒头、红枣馒头、杂粮馒头、、、、、这些差异化的产品有一个高大上的词汇可以形容:创新。

套套逻辑的讲:市场饱和之时才会是创新蓬勃发展之机,否则没有创新的必要!在真实世界呈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市场竞争越激烈,反而创新力越强。如果人人都能靠卖老面馒头过活,为何还要开发红糖馒头?

某个商家把某类产品做到最优,包括消费者的选择费用也降到最低。这个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最小的一次财富增长过程。千千万万的小过程形成了现代文明的财富总增长。

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面貌,不仅不该打击,而且应该鼓励。

没有自然垄断,市场经济就会失败,创新更无从谈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市场   馒头   市场经济   利益   现象   消费者   规则   收入   竞争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